04.03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在中國古代十大名花中,最先於其他百花之前盛開的,非梅花莫屬。因此,梅花在十大名花中,被稱為花中之魁。

這個名稱對梅花而言,是極高的讚譽。

梅花作為一種獨特的花,他玉潔冰清、矯矯不群的品性,歷來為人們所推崇。

作為傳喜報春的吉慶象徵,一直是大批文人筆下吟詠的典範。

古代詩人的詞人中,寫梅花的人多如牛毛,但寫的超凡脫俗的有關梅花的詩詞,並不多見。

如果要算的話,陸游筆下的《卜算子·詠梅》算是其中的翹楚之作,然而,還有一首寫梅花的詩詞,他是反陸游《卜算子•詠梅》而用之,卻成了寫梅花的詩詞裡翹楚中的翹楚之作,這首詞就是革命領袖毛澤東仿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1、《卜算子·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中國曆朝歷代的文人都有不同的愛好,比如王羲之喜歡大白鵝,陶淵明喜歡菊花(此菊花非彼菊花),周敦頤喜歡蓮花,陸游卻獨愛梅花。這大概跟喜歡花的人的品格有關。

陸游是南宋的愛國詩人,他一生酷愛梅花,經常把梅花寫入詩中,以梅花凌寒綻放,不畏風刀霜劍的精神,來展示自己對兇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以及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陸游的這首詞寫的很悲壯。

梅花幽香絕俗,出於眾花之上。

可是現在,卻開在荒郊野外的驛站,旁邊緊挨著的,是一座破落不堪的斷橋。

這樣人跡罕至、寂寥荒涼的地方,無人照看與守護,生死榮枯也全憑大自然的恩賜。

儘管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既無人照看,也無人賞識,更不能與人親近交流,只能孤芳自賞,獨自走完自己生命最後的歷程。

但是,身處荒僻環境下的野梅,在無人栽培無人關心的情況下,憑藉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也終於成長開花了。

梅花飄來的幽幽香氣,是獨具芳香的,是沁人心脾的。

梅花從綻放到凋零的這段時間,是一個花期的生命歷程。

它生在世上,並不想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也不想招蜂引蝶。

既不與綺麗鬥妍的百花爭奪春色,也不與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獨地在冰天雪地裡默默地綻放著,訴說著冬天走往春天的故事。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雖然這樣仍舊擺脫不了百花的無情嫉妒,也有可能被人認為是自命清高,甚至別有用心,但梅花並不在意這些。

走自己的路,讓狗去咬吧。

不論外界怎麼說,也不論外界怎麼詆譭,梅花始終堅持以不變應萬變,只求靈魂的昇華與純潔,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攆成塵埃了,但這種品格就像渾身散發的香氣一樣,永駐人間,無怨無悔。

梅花的這種精神品性,正是陸游回首往事矢志不渝不迷失,奮勇向前不動搖,乘風破浪不回頭的人格宣言。

雖然到最後梅花凋謝了,被踐踏成了泥土,被碾壓成了塵灰,可是,化作泥土和塵灰又有什麼關係呢,那別有芳韻的香味,卻永遠都是那樣沁人心脾,一絲一毫也不能改變。

這就是陸游筆下的梅花,也是陸游自己。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2、《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在革命領袖毛澤東寫這首詞的時候,前面有一段前綴,說的很清楚,他讀陸游的這首《卜算子·詠梅》,反其意而用之。

也就是說,毛澤東品讀了陸游的這首《卜算子·詠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才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是毛澤東一九六一年寫的。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革命領袖毛澤東寫這首詞的時候,中國正面臨歐美封鎖,蘇聯翻臉;正面臨經濟困難,災害重重。

面對這樣的困難和壓力,毛澤東想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意志,才藉著陸游的那首詞,寫下了這首《卜算子·詠梅》。

在風雨中送走了春天,飛飄的雪花又迎來了春光,梅花卻在這個時候,在懸崖上掛滿百丈冰的環境中,熱烈的綻放了。

它不畏嚴寒,不畏風雪,不畏惡劣環境,在極寒懸崖邊凌風綻放,同一切惡勢力勇敢鬥爭。

如此苦寒冬天裡綻放的梅花,成了春天的信使,送來了春天的訊息,預示著一個嶄新的春天就要到來。

當春天真的來臨時,梅花已經慢慢的凋零,奉獻了自己的花期,奉獻了自己的絢麗,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帶來了催生萬物復甦的春天。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對比這兩首詞,陸游的梅花寫的是一種非常失落的心情。

當時,陸游人生失意,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等一群小人所排擠。

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冑北伐,韓侂冑失敗後被誣陷。

種種一切,都說明,陸游的人生坎坎坷坷,極其不順。

陸游用梅花比喻成自己,他所寫的梅花也成了一朵失敗的梅花。

但在陸游的詞裡,我們可以看得出,他雖百折而不撓,雖九曲而不懼,雖然倒黴了,卻也要告訴那些人,我比你們這些腌臢潑才高潔。

雖然處在惡劣的環境中,卻比你們這些蠅營狗苟要高貴。

而在革命領袖毛澤東筆下,梅花越是在艱難的環境下,越是在苦寒的境遇中,才越能散發襲人的芳香。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梅花開的如此絢爛,並不是為了爭春,而是為了報春。

這首詞所秉持的使命與陸游的詞極不不同,陸游寫的是自己堪比梅花的高潔,毛澤東的詩詞寫的是梅花的崇高美德和無私奉獻。

所以,雖然同是詠梅,毛澤東的詠梅,把梅花變成了一枝健碩的梅花,一直雄渾的梅花,一直傲然於天地間不屈不撓的梅花,他充滿凌雲之志,充滿凌雲之健,充滿凌雲之魄,更有革命情懷高於天的豪情壯志。

陸游的詞裡充滿排擠壓迫,充滿士氣低落,毛澤東的詞裡更多的是充滿高風亮節,充滿豁達大度。

因此,南宋詩人陸游與革命領袖毛澤東都是寫梅花,但由於處境不同,環境不同,遭遇也不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生機與氣韻,也就出現了天壤之別。

兩首詠梅的詩詞,一個是反其意而用之,沒想到比原作還出色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雄觀大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