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中醫內科病:肝氣不和型

喜、怒、憂、思、悲、恐、驚即七情,是每個人的七種情緒。 喜則氣緩(傷身),怒則氣上(傷肝),悲則氣消(傷肺),恐則氣(傷腎),思者傷脾,憂者傷心,驚者傷神。 中醫學認為,人體內科病的發病機理與七情有直接關係,七情當中尤以怒致病的患者更為突出。

中醫內科病:肝氣不和型

怒則氣上。氣大傷肝,肝主情志。肝屬木,木有自由伸展之性,肝喜調達而惡抑鬱。當人們心情不好、悶悶不樂時,就會導致生氣。思想上,精神上長期受到壓抑就會導致肝的情志不暢,氣機不能暢達,引起氣滯,從而導致氣血不能暢通。輕者引起肝氣不和,肝氣不舒,重者肝氣鬱結,危及生命。如人與人之間鬧矛盾,結怨結仇,打罵爭鬥,夫妻之間不和諧,經濟上貧困,事業上受挫折等都會導致心情不愉快。時間久了,會心情不暢,導致氣逆氣結,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

中醫內科病:肝氣不和型

在長期的中醫治療實踐中發現,由氣導致內科病的患者在總髮病率人群中佔有50%的份額。也就是說每兩個內科病患者就有一個的病因是因為情志不舒。可是這些由氣所導致的內科疾患,西醫的儀器卻無法查出。人體各個臟器的虛證,儀器也無從查出。很多患者因為身體不舒服做儀器檢查,各項指標都正常,而經中醫切脈,卻能診出很多毛病。儀器不是萬能的,它只能檢查出人體器官有形的病變。有很多患者過於相信儀器,自覺身體不舒,就做人體全面檢查,甚至有些醫生也一味的靠儀器指標來做診斷。儀器雖然很科學,但不是全面的科學。

中醫內科病:肝氣不和型

肝氣不和型引發的胃病最突出,發病率較高。身體各部位的癌症也與其有直接聯繫,因為氣滯就必然導致淤血的產生。中醫學認為,氣行血行,氣通血通,氣不通,血不通。不通生痛,痛者不通。氣滯血瘀、淤血聚積就易導致腫瘤癌變。 肝氣不和引起胃脹,胸肋脹滿。還能引起肝火旺盛,肝臟有病即生火,肝無虛證之說。肝火旺盛引起腎陰虛,腎陰虛加重肝火大,如此相互因果聯繫。也叫子病及母,母病及子。治療原則是在治療肝氣不和的基礎上,亦要同時降肝火補腎陰。肝氣不和能導致脾氣不和,從而導致脾虛,治療原則健脾和胃。如此,治療肝氣不和型的病患既要疏肝理氣,又要清熱去火,還要滋陰潛陽。必要時還需和胃止嘔,制酸,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等。所以單方治病非常片面且療效甚小,必須多方治病,方能取得滿意療效。

中醫內科病:肝氣不和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