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北京祕境|史家衚衕博物館: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兒

北京秘境|史家衚衕博物館: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兒

史家衚衕博物館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走進這條堪稱北京第一代衚衕活化石的小巷,在史家衚衕的衚衕博物館裡靜靜聆聽“震驚閨”、“虎撐子”等衚衕聲音的逼真重現,老北京的魂兒就這樣在這條名人輩出的史家衚衕生生不滅。巧的是博物館的前世,正是民國傳奇才女的閨房,也算應了班婕妤一脈相承的“女史”傳統。

絕活

老物件、“衚衕聲”,一塊兒回家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一條長長的衚衕,藏了多少故事?走進史家衚衕24號院,凹凸不平的地面、仿民國時期的裝飾,立刻就讓人感到與眾不同。明明是翻修的建築,地面鋪的磚卻並不是平整的新磚,而是一塊一塊的舊磚。

仔細一打聽,早在2010年規劃修繕24號院時,施工方就四處蒐集整修四合院剩下的老磚。鋪設地面的磚,全都是從居民要處理掉的建築垃圾中“撿”回來的寶貝,有的磚上至今還留有洋灰,總量超8000塊,是名副其實的“修舊如舊”。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像這樣修舊如舊的設計,博物館內還有很多。整個博物館1000多平方米,設有8個展廳和一個多功能廳,各式各樣的展品原樣重現了當時的衚衕生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聘文複印件、舊時家庭用的笸籮、淡出市民生活不久的公交票證,還有兩間房屋,專門依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佈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房間裡,一床一桌,兩椅兩箱,木質傢俱十分簡單,半導體收音機是擺放在房間的“大件兒”;七八十年代的家庭佈置則逐漸時尚,室內有了組合傢俱,應了當時“組合傢俱沙發床、黑白電視放中央”的流行語。這些物品大多是從居民手中徵集到的,它們就像歷史的見證者,記錄了史家衚衕的變遷。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要說史家衚衕的歷史,那可要追溯到700多年前。從元代劉秉忠設計的元大都圖中仍可以清楚地發現這條衚衕,只是難以弄清它當時為什麼叫火巷罷了。這條衚衕作為規劃元大都的骨架之一,明朝屬黃華坊,據傳是因當地史姓大戶而得名。早在明嘉靖年間的《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中“史家衚衕”就赫然在目。至今在衚衕東口路北甬道內的西牆上,還發現了許多明代弘治年間廣順窯的建築用磚。清朝,史家衚衕屬鑲白旗,在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史家衚衕的全貌。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走進時代記憶展廳內,一間像錄音棚一樣的小工作間更是將衚衕的原貌用聲音記錄了下來。房間裡佈置了專業的音響設備,只要點擊觸摸屏,就能夠聽到不同的“衚衕聲音”。這些聲音分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三個時間段,分春夏秋冬共70多種聲音。別說外地人,就連地地道道的北京孩子也未必都聽過。“警哨”、“腳鈴”等聲響需要聽音才能對上號,“震驚閨”、“虎撐”、“糖鑼”等更是聞所未聞。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聽講解員一介紹,這才明白過來。“震驚閨”、“虎撐”、“糖鑼”都是老北京商販招攬生意時用的響器。據瞭解,“震驚閨”由鐵片組成,“譁”一聲響,就是招呼大家來磨剪子戧菜刀;“虎撐”則是郎中手裡的串鈴,一般是銅或鐵製,通過晃動,聲音能傳出很遠;“糖鑼”則是賣糖時串衚衕吸引小孩兒敲的鑼響。不僅如此,這裡還收錄了不同天氣的衚衕聲音,颳風、下雨、電閃還是夜晚的打更聲,挨個聽著,就好像一下穿越到那個時代的幽靜衚衕中。

地標

小姐家有上書房,談笑中外鴻儒

走進歷史展廳,正中間是一個七八米長,兩三米寬的史家衚衕沙盤。灰牆灰瓦,130個院落鱗次櫛比。這些院落裡,歷史上居住過不少名人。要說和史家衚衕博物館最有淵源的,莫過於作為民國三大才女之一的凌叔華。這裡本就是“君家故地”,因此不僅佈置了凌叔華事蹟的展板,更是收藏了許多她作品的復原版。從陳列品中不難看出,這位與林徽因、冰心齊名的“The Lady”,從出生就含著金鑰匙。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凌叔華的父親凌福彭,出身廣東鉅富之家,光緒十九年中舉人,與康有為同榜進士,官任保定、天津知府,順天府尹、直隸布政使,改民國後則是首屆議員。這麼看來,凌叔華是地地道道的官二代白富美。凌福彭不僅官至高位,還精於詞章、酷愛繪畫。到什麼份兒上?齊白石、姚茫父、王雲、陳寅恪等名家都是凌家的座上客。正是這個靠譜的名爹,造就了凌叔華深厚的書畫造詣。

凌叔華很早就顯示其在繪畫上的天賦,她拜了著名的女藝術家、慈禧太后寵愛的畫師繆素筠為師,還受到當時被稱為文化藝術界一代怪傑辜鴻銘的教育,使她打下了古典詩詞和英文的基礎。在七八歲時,她還曾拜著名山水蘭竹畫家王竹林為師,後又從女畫家郝漱玉習畫。在那時,凌叔華還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內舉辦當時畫家名流的聚會,被稱為“小姐家的大書房”。

要知道,這間書房早於林徽因“太太的客廳”十多年,在當時名氣更響亮。最為知名的“座上賓”竟是泰戈爾。1924年春,泰戈爾應邀到北京訪問。當時,陳衡恪、齊白石組織的北京畫會要在凌叔華家的書房開會,凌叔華因為認識陪同泰戈爾訪華的一位畫家,便邀請他赴會。凌叔華一見面就問泰戈爾:“今天是畫會,敢問您也會畫畫嗎?”泰戈爾便即興在凌叔華準備好的檀香木片上畫了蓮葉和佛像。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也正是這場畫會,凌叔華結識了北大指定陪同泰戈爾的徐志摩、陳西瀅,後來這二位竟成了凌府的常客。她揹著守舊的父親,與陳西瀅秘戀了兩年多,直到1926年,二位戀人央求一位長輩出面,凌福彭才同意女兒與陳西瀅結婚。而這位大才女的一份嫁妝,正是99間房舍並且配帶後花園——後者就是今天這座博物館的所在。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凌叔華雖之後旅居國外30多年,對這間屋子仍有割捨不下的情緣。1989年底,凌叔華感到來日不多,她下決心在最後的日子裡回到北京的家。1990年5月,凌叔華在彌留之際,被女兒、外孫用擔架抬到她90年前出生的地方——也就是後來很多名人在此度過幼年時光的史家衚衕幼兒園。據說,當她被抬進院內時,竟像小時候一樣低聲說:“媽媽等我回家吃飯。”而博物館內衚衕聲音的策展人秦思源,正是凌叔華的後輩。他以記錄衚衕老聲音的方式來懷念在這裡發生過的故事。

秘史

清華園、老人藝,都打這兒孕育

順著歷史展廳看下來,便曉得史家衚衕最負盛名的就是教育。其實,早在1724年,也就是雍正二年,史家衚衕在教育界就紮下了根。當時清朝在衚衕西口建立了左翼宗學,專門教育八旗子弟,可謂清朝滿族教育的私塾,到現在已有287年的歷史。民國初年,左翼宗學改為市立第二中學,上世紀三十年代,二中遷至與史家衚衕一街之隔的內務部街。三十年代末史家衚衕小學在原市立第二中學故址建立,直到現在,這兩所學校也是城中翹楚,一等一的好學校。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左翼宗學衰落了,清朝末年史家衚衕則成了出國留學的學子必經之地。20世紀初,利用庚子賠款而考取出國留學的遊美學務處就設在這條衚衕。1909年5月,清政府制定了《遣派留學生辦法大綱》,由外務部和學部兩家派出官員組成“遊美學務處”負責考試挑選、管理、派遣、聯絡等事宜。這個學務處先設在侯位衚衕,後移至史家衚衕辦公,考場自然也設在這裡。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雖然在這裡考試的只有3批,但遊美學務處卻著實大有來頭。原來當年政府就有意興建清華園,但學校不是一日造就。這三次選拔考試就定在了史家衚衕,之後政府不再出面組織考試,而是由已經建好的清華大學選派赴美留學生。所以說清華大學的前身在史家衚衕,一點也不為過。從這裡考試出去的名人更是不少:後來成為語言學家的趙元任、曾任北大校長的胡適、曾任清華大學終身校長的梅貽琦、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等等。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不僅教育,史家衚衕內更是孕育北京人藝的搖籃。聽志願講解的老居民說,從1950年華北人民文工團擴編更名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起,史家衚衕20號院就變成了中國話劇的搖籃。1952年6月12日,正式在史家衚衕20號院成立了北京人藝,後來遷至今址。曾經的舊址成為了人藝的宿舍,焦菊隱、歐陽山尊、趙起揚等老一輩話劇藝術家都是從這個院裡走出來的。

史家衚衕博物館

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史家衚衕24號

每週二至日9:30-16:30

電話:8517 5790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攝影 | 子胥

排版 | 人書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點擊查看更多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一週好玩

玩轉達拉斯

西班牙中世紀之旅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北京秘境|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儿

開學季高顏值文具

廟會里的年味

2018“年度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