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近5年湛江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新增學位74000個

近5年湛江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新增學位74000個

吳川海濱中心小學漂亮的校園。

為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於“全面改薄”的文件精神,全面開展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專項工作。經過多方不懈努力,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大大推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實施“改薄”工程近5年來,全市1173所薄弱學校改造提升,新增學位74000個,基本消除了大班額。

近5年湛江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新增学位74000个

廉江第九小學學生在電腦室學習。

“改薄”新增大量學位 解決大班額問題

海濱中心小學位於吳川市海濱街道,這所小學擁有寬敞的廣場、氣派的教學樓和標準運動場。“兩年前,學生還在危房裡上課,如今,學生可以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讀書、在標準運動場開展活動,這個變化真的太大了。”該校陳老師非常感慨。陳老師介紹,海濱中心小學的舊教學樓已經使用了30多年,多年前已經被鑑定為危房,由於缺少資金無法重建,孩子們一直在危房中上課。此外,學校所在的海濱街道是吳川的新區之一,近年來新增的大中型樓盤多達17個,人口增長也很迅速,學校面臨的學位壓力更大了。與海濱中心小學相似,位於梅菉街道的向陽小學因學區內適齡兒童增長較快,原有的舊校舍無法滿足需求,學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大班教學,一個班的學生有六七十人,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得益於“改薄”,海濱中心小學新建了教學樓,不僅學生們的就學環境改善了,還新增了900多個學位,給城市發展預留了教育空間;向陽小學也進行了擴建,從原來只能容納600多名學生到現在可以容納2100多名學生,徹底解決了大班額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的時代命題,改善薄弱地區的辦學條件,其實就是守住了民生底線、守住了教育的公平。記者從湛江市教育局瞭解到,“改薄”工程重點規劃校舍建設,以增加學位,解決學位不足為首要任務。對有需要又有條件的中小學均安排資金新建或擴建教學樓。通過全面“改薄”,科學規劃學校佈局,合理分流學生,近5年來,全市大約新增了74000個學位,基本消除大班額,逐步實現小學班額不超45人、初中班額不超50人,妥善解決縣鎮學校大班額問題。

近5年湛江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新增学位74000个

廉江第九小學的同學們正在多功能教室裡學習。

硬件軟件都“改薄” 推進教育現代化

廉江市第五小學新建成的教學樓不僅讓學校增加了近1500個學位,解決了大班額問題,還新增了音樂舞蹈室、科學實驗室、電教室、學術交流室等功能教室,每個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該校校長黎忠華介紹,學校的硬件設施改善了以後,學校更加著重培養人才隊伍,經常組織老師到外地學習,經常邀請兄弟學校到本校來交流,切實做到硬件軟件都“改薄”。

廉江市第九小學原來只有25個教室、1300多名學生,新教學樓建好後,該校有70餘個教室,現有學生2300多名,教師數量也增長了近一倍。該校校長劉信光介紹,經過“改薄”,學校給每個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也可以嘗試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教學效率和質量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果說公平是教育的起點,那麼質量就是教育的生命線。記者從湛江市教育局瞭解到,2014-2018年間,我市對“改薄”項目共投入資金18.53億,對1173所薄弱學校進行改造提升。建成校舍建築面積751516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838336平方米,全面消除D級危房,按照學校規模和教學要求配齊必要的教學儀器設備和器材,滿足教學需要,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改薄”使貧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室、圖書、實驗儀器、運動場等教學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廁所、飲水等生活設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根據改薄規劃,全市購置了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8463臺、學生電腦19595臺,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入應用,使農村地區師生便捷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為我市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面改薄工程使各縣(市、區)能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全面改善辦學條件,縮小校際差距,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我市自啟動實施“全面改薄”工作以來,新增了大量校舍,增加了大量學位,添置了必要的教學設施設備,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兜”住了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底,保證了基本辦學需求。同時,全面“改薄”項目的實施,改善了邊遠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優化了教育資源,縮小了城鄉教育發展差距,義務教育均衡化水平不斷提升,逐步解決了山區孩子上學難、如廁難問題,讓孩子們進得來、留得下、學得好,推動了我市教育水平。(湛江晚報 文/記者文秋華 通訊員鍾少瓊 圖/記者劉冀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