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泉州西街开元寺从大雄宝殿到甘露戒坛到后面的藏经阁,一整座寺的主要建筑都是悬空的,从物理的角度上来说方便透气除湿,我们南方最糟糕的天气就是梅雨天,或者叫做回南天。

回南天,连墙壁都会流汗。地上都会积水,而来拜佛的,很多都是老人家,手脚不伶俐,如果滑倒了怎么办?并且里面如果太潮湿的话,对泥塑木雕都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所以这样的设计,让这里的风可以延续到另一面,曾经有人试着把一瓶水倒在一块砖上,一分钟又37秒,就一点影子都没有了。

但从佛家的角度来说,我们人拜佛是大门进,后门出。

但是众生平等,蛇虫鼠蚁也要拜佛

门槛就对他们来说太高了,我们能走我们的门,而这是留给他们的门,门道就是这么来的。

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字,以应桑开白莲之说。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100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

崇祯10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

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有人说是73)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这两根造型别致的古印度教石刻石柱,是从已毁的泉州印度教寺移取而来。石柱高2.7米,柱身浮雕着多个圆盘,每个圆盘内分别浮雕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如:毗混奴骑金翅鸟解救象王杀死鳄鱼、毗温奴以十臂人狮的相貌出山擘裂凶魔、阎摩那河七女人沐浴衣服被窃、顽童被系用力拉倒魔树、基斯那战胜雅利耶、西玛和恒河新月、毗湿奴化身、甘尼巴与基斯那角力等。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这些故事的中心内容,都和公元前10世纪的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衔那》有关。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两排相向的 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

她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她们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4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这5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

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 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

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百柱殿的这些柱子原先1637年以前都是木头的,所以经常要换。

而且1637年,1604年和1607年,泉州有两次八级以上的地震,地震之后,基本上民生凋敝,而大雄宝殿也岌岌可危,可是那时候没有钱来重修殿宇,后到了1637年,郑芝龙出钱,重修了大雄宝殿。

郑成功他爹就是郑芝龙,而在世界的大航海的历史当中,郑芝龙是不可以绕过的一座丰碑,他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海洋精神的凝聚和体现。

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当时君王们不屑一顾,真正的管理过那的就只有郑芝龙。

郑芝龙会六国以上的外语,会所有乐器和演唱。他在澳门和葡萄牙人学做生意的时候学会了吉他,是把吉他弹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他为了追一个西班牙的女孩子,还加入了天主教,天主教名字叫尼古拉,组了一个叫做十八芝的海盗组织,是唯一的中国人击败荷兰,击败葡萄牙,羁绊西班牙的船队就是十八芝。

当时基本上统一垄断了整个远东地区的交易。东印度公司要来远东地区做生意的话,要在马六甲海峡交税,交钱给十八芝,然后才能够进来做生意。

后来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把郑成功捧的很高,然后完全淹没了郑芝龙。

郑芝龙,字飞黄,原名一官,天主教名尼古拉,泉州南安石井镇(今福建泉州南安石井)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郑芝龙以东南沿海为基地活跃舞台的海商兼海盗(随朝廷政策的变化身份随变),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发迹于日本平户,为明郑势力的开始。

郑芝龙在离开日本到台湾建立新的根据地,不仅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而且效仿明朝在台湾设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

明政府无力剿灭郑芝龙便转而招安,1628年,郑芝龙受到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军入关,郑芝龙于1646年降清后被软禁北京,清朝利用郑芝龙多次招降其子郑成功不成,遂于1655年入狱,于1661年11月24日被杀。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及西洋势力之间,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郑芝龙对历史的其他影响还有作为先于荷兰人的,和李旦和颜思齐等人及部众在台湾建立基础,为汉人移台的主要据点。并为其子郑成功留下强大海上基业,郑成功以此资本抗清并在南京兵败后以海上武力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

泉州西街开元寺大雄宝殿百柱殿的完整解说介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