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1.8秒鐘能發射9枚火箭!趣談納粹德國的防空“竄天猴”

火箭作為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科技界發明之一,一直以來是人們備受關注的高科技產品,倘若提到上世紀40年代的火箭,人們第一想到的便是納粹德國。的確,大到V2小到坦克殺手、行走斯圖卡,納粹德國的火箭武器總是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那麼飽受盟軍空中威脅的德軍,會如何使用這一科技呢?


1.8秒鐘能發射9枚火箭!趣談納粹德國的防空“竄天猴”


▲後人重演的一名黨衛軍士兵操作“防空鐵拳”,其外觀就像人們熟知的“加特林”機槍

1944年,位於薩克森萊比錫的雨果·施耐德公司接下了設計一款單兵便攜式防空火箭發射器的任務,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拿出了兩種方案:


1.8秒鐘能發射9枚火箭!趣談納粹德國的防空“竄天猴”


▲並不成功的A型“防空鐵拳”


方案A中出現的原型擁有4根並聯發射管,口徑為20mm,可以發射重約80克的彈頭(裝藥約為19g),並且由小型火箭負責將彈頭推上天空。由於發射管過短導致射程無法達到要求且火力不夠強悍等原因,A方案很快就被否決了,重頭戲放在了方案B之上。

重新設計出來的方案B針對A方案存在的兩個突出問題進行了重點改進:將身管延長到了1.5 cx 米,重量6.5千克,同時將發射管數量增加到了9個。 為了避免發射火箭時產生的高溫煙氣和火焰影響整個武器的正常使用,德國人將相鄰的兩枚彈頭髮射間隔時間設定為0.2秒,因而在1.8秒鐘以內,9枚火箭將會發射出去,並且在500米高度打出接近60釐米的有效殺傷半徑!威力足以對當時的任何飛機造成巨大的損傷。


1.8秒鐘能發射9枚火箭!趣談納粹德國的防空“竄天猴”


▲B型“防空鐵拳”以及其並聯火箭彈


此外,德國人也並不打算為這款小得不能再小的火箭彈配備什麼尾翼來增強其穩定性。而是在尾噴口附近按照一定角度鑽孔,從而藉助氣流來保證火箭彈的正常飛行。然而不採用正規尾翼的後果便是隨著氣流的擾動,火箭彈的飛行並不穩定,因而其有效射程卻達不到設計要求的500米。


1.8秒鐘能發射9枚火箭!趣談納粹德國的防空“竄天猴”


▲供應“防空鐵拳”使用的20mm小型火箭彈


半年之後的1945年4月份,納粹德國終於下決心將這款武器投入生產,計劃生產10000具發射管以及400萬枚火箭彈。然而,到此時的戰爭已經臨近結束,英美盟軍與蘇聯紅軍步步緊逼。到戰爭結束為止,僅僅只有80具這種武器服役,在實戰中接收進一步的檢驗。然而人們再也沒有機會看到這款武器同盟軍飛機之間發生激烈交火了。然而卻有照片顯示在柏林戰役中的安東旅館屋頂上有三支彈藥耗盡的“防空鐵拳”,它們很可能同其使用者一併參與了防守市中心勃蘭登堡門的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