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人類海上戰爭寫下了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弗裡茨X無線電制導炸彈粉墨登場。

德國空軍僅僅使用兩發弗裡茨X,便輕鬆地擊沉了意大利海軍的驕傲——排水量四萬噸的羅馬號戰列艦。如果這種劃時代的武器碰上了排水量只有一萬餘噸的軍艦,能否保證一發轟沉呢?對此,美軍薩凡納號巡洋艦給出了另外一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弗裡茨X擊沉羅馬號戰列艦的藝術畫

弗裡茨X制導炸彈命中羅馬號戰列艦的全過程,這種炸彈基本上由一顆1400公斤的穿甲航彈研製而來,炸彈內部裝有320公斤的阿瑪託40炸藥

薩凡納號是一艘標準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滿載排水量為12207噸,裝備了15門6英寸MK16型艦炮,輔以8門5英寸艦炮。該艦擁有83-127毫米厚的側舷裝甲帶、51毫米厚的水平裝甲、150毫米厚的炮座裝甲、32-152毫米厚的炮塔裝甲、以及被57-127毫米厚裝甲包圍的指揮塔,堪稱相當到位——不過,與四萬噸的羅馬號戰列艦相比,防禦能力還不是一個數量級。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1938年,正在進行全速航行測試的薩凡納號巡洋艦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薩凡納號先後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戰區活動。1942年11月在著名的“火炬行動”——北非登陸日當天,薩凡納號巡洋艦表現神勇,獲得了總統單位嘉獎。

1943年9月9日,在盟軍的意大利薩萊諾登陸戰中,薩凡納號充當火力支援艦,並且是所有盟軍艦艇中第一艘開火轟擊灘頭的巡洋艦。它僅僅用了57發炮彈,就打啞了德軍部署在附近的鐵道炮,並且通過猛烈的炮擊迫使德軍裝甲部隊從灘頭後撤!直至今日,薩凡納號巡洋艦的船員弗蘭克·羅馬諾對這一幕依然記憶猶新:“我們一直在薩萊諾灘頭附近巡邏,來回發射艦上的艦炮,支援陸軍部隊的作戰行動。記得在1980年那部由李·馬文和盧克·天行者(馬克·哈米爾)主演的《紅一縱隊》裡面,兩位藏在山洞裡面的主角看著德軍坦克車隊從眼前駛過。就在下一秒鐘,德軍的車隊全被炮擊打亂了!接下來,李·馬文飾演的角色轉過身來,跟山洞裡面的夥伴說:‘猜猜炮擊從哪來?五海里外的薩凡納號巡洋艦!’為了能夠聽到薩凡納號的名字,我反反覆覆地回放這部片子,至少超過了一百次!”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由李·馬文和馬克·哈米爾聯手主演的戰爭大片《紅一縱隊》,除了這部電影之外,薩凡納號的身影還出現在另外幾部影視作品中

9月11日早上,也就是羅馬號被擊沉後的第三天,薩凡納號準備照常執行對岸火力支援任務,兩架德國空軍的道尼爾Do-217轟炸機不期而至。

“當德國轟炸機出現的時候,我們正準備如常執行任務。”羅馬諾回憶說,“他們飛得很高,所以我們的小口徑防空炮並沒有對他們開火。之前德國轟炸機從高空來襲的時候,我們會等待他們投下炸彈。然後艦長會下令突然轉向,或者急加速躲開炸彈。再加上,我們早已奪得這片區域的制空權,所以我們一直認為沒什麼好怕的。”可惜的是,包括羅馬諾在內的所有薩凡納號巡洋艦船員,都誤判了自己將要面臨的情況。因為這兩架德軍轟炸機上掛載的並不是普通的炸彈,而是德軍的新武器——弗裡茨X無線電指導炸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掛載在Do-217機腹下方的弗裡茨X無線電制導炸彈

抵達薩凡納號上空之後,道尼爾轟炸機投下了機上掛載的弗裡茨X制導炸彈。在德軍轟炸機投彈手的操縱下,拖著煙跡的制導炸彈向著薩凡納號直撲而來。“在我們站在防空炮陣位上待命的時候,我所在的炮組裡面有個名叫道格拉斯·森特的孩子一直在哽咽,”羅馬諾回憶說,“他在16歲的時候謊報年齡參了軍,並且還說服了母親在他文件上簽名。當海軍發現他偽造年齡的時候,他已經十七歲了,海軍只好讓他留了下來。在戰鬥位置上,森特一直在跟負責炮組的軍士說他病了,想要去醫務室。(因為當炸彈開始落下,各種口徑的高射炮開始轟鳴的時候,真的很緊張,所以感到恐懼是正常的)我們一直安慰他,告訴他放鬆一下就好,但是他一直堅持要去醫務室,最終迫使軍士同意了他的要求。結果,在制導炸彈命中的那瞬間,他和醫務室裡面的其他人都被炸死了。”

炸彈轟然炸響,羅馬諾和同僚們都被強烈的衝擊波吹得東倒西歪:

“在炸彈落下的瞬間,船體劇烈地搖晃起來,緊隨其後的是一場劇烈的爆炸,將整個船體拋離水面,並且使得所有人都摔倒在甲板上。這顆炸彈穿過了前部第3個主炮塔的頂部,殺死了裡面的所有人,並且在龍骨正上方爆炸,直接扯破了船底,左舷一側的船體內立刻湧入海水,並且夾雜著各種殘骸碎屑淹沒了船艙。我們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死定了,3號炮塔的彈藥庫肯定會在某一個瞬間爆炸。但幸運的是,3號炮塔並沒有爆炸:炸彈爆炸的位置,剛好就在彈藥庫的正下方,衝擊波撕開了船體,然後完成了本該是通海閥負責的工作——在3號炮塔彈藥庫爆炸前用海水淹沒了彈藥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一名身在附近艦船上攝影師用自己的相機鏡頭,記錄下了薩凡納號被命中的瞬間

除了3號炮塔之外,前部的1號和2號炮塔也遭到波及:

“爆炸還影響到了1號、2號炮塔,這場爆炸幾乎殺死了在3號炮塔之前船身內的所有人。但是有些例外,有好幾個可憐的傢伙被困在船艙裡,因為他們三面或者四面都是海水。輔助無線電室裡有4人由於被海水包圍而受困,2號炮塔裡面逃出來2個人,而1號炮塔裡面跑出來了5到6個人。有一個從2號炮塔逃出來的人,給其餘的弟兄拉開了艙口,結果他與其他人在艙口處爭論誰應該最先逃出來。最終,這個傢伙死了,而彈藥庫裡面的人也被爆炸和衝擊波殺死。”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被制導炸彈命中後,薩凡納號巡洋艦的三號炮塔冒出了滾滾濃煙

轉眼之間,巡洋艦的艦艏嚴重破損,形勢岌岌可危。但是,薩凡納號的艦長具備鋼鐵一般的意志,絕不輕易放棄自己的軍艦。羅馬諾回憶說:“我們的艦長羅伯特·韋伯斯特·卡里是一名非常勇猛的船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就已經因為在聖地亞哥號巡洋艦鍋爐爆炸事件中的英勇表現,而獲得了國會榮譽勳章!此時,他非常明白,甲板下還有很多受困的水手,即使這艘船已經嚴重受損,也不能輕易下達棄船命令!”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羅伯特·韋伯斯特·卡里曾經在聖地亞哥號巡洋艦鍋爐爆炸事故中,勇敢地從火海中救出了多名倖存者,並且參加了後續的滅火工作,最終贏得了國會榮譽勳章

在卡里船長的指揮下,薩凡納號巡洋艦的船員們迅速關閉了與進水區域連通的水密倉門,並且開始了緊張的損管作業。不過,由於3號炮塔附近發生了好幾次二次爆炸,導致損管人員在整整半個小時內都無法展開滅火作業。當船員們終於把3號炮塔的大火撲滅的時候,羅馬諾參與了進入三號炮塔搜尋倖存者的行動:“由於我個頭比較小,所以我被他們吊進了3號炮塔的一個洞裡,進去炮塔內部檢察損傷,並且尋找倖存者。當我們重新進入炮塔後,這裡已經被烈火摧殘殆盡,只留下了燒焦的殘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在爆炸發生後,薩凡納號巡洋艦的損管組員們正在奮力撲滅三號炮塔發生的火災

最終,英勇的船員們成功地挽救了受損嚴重的薩凡納號,使巡洋艦逃脫了沉沒的命運。下午17點57分,薩凡納號的情況得到控制,依靠自己鍋爐的動力前往馬耳他的瓦萊塔大港,進行緊急搶修。當這艘巡洋艦在9月12日抵達馬耳他的時候,人們終於救出了那4名在下層艙室被海水包圍了60個小時的水手!在進港搶修時,羅馬諾描述了薩凡納號艦艏那駭人的受損情況:“艦艏的受損情況直到我們進入馬耳他的幹船塢的時候才搞明白:巡洋艦船體的一側有一個30英尺寬的大洞,大部分艦首的龍骨都炸沒了,而船體的一側還有一條25英尺寬的裂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美國海軍第44號船隻戰損報告,準確地列明瞭薩凡納號在1943年9月11日所遭受的損傷

由於對弗裡茨X無線電制導炸彈不瞭解,卡里艦長將薩凡納號受損的原因全都歸咎在自己的身上,最終一病不起。對此,羅馬諾唏噓不已:“由於卡里艦長已經身經百戰了,所以他把薩凡納號上發生的所有事情,全都責怪在自己的失誤上面。最後他患上了嚴重的戰鬥疲勞症,不得不在阿爾及爾下船,前往醫院進行休養。而我們則要駕駛受損的巡洋艦穿過大西洋,返回美國本土進行修理。在後來的日子裡,我們找到機會去醫院裡探望這位老船長。在離開醫院的時候,我們這些小夥子都哭了,因為我們真的很喜歡這位老船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薩凡納號上的遭遇並沒有對卡里船長的前程造成多大影響,他最終官至海軍少將軍銜

值得一提的是,在薩凡納號受損之前的數個月時間裡,已經有多艘盟軍的軍艦被德軍的無線電制導炸彈擊傷、擊沉。一直擁有科技優勢的盟國,當然不會讓德國人在電子領域上任意妄為。美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瞭解決方案——通過一個人手控制的發射機,干擾控制炸彈的無線電信號。僅僅在薩凡納號受損數天之後,兩艘裝備了新型干擾設備的美軍護航驅逐艦——代號為J船——便趕赴戰場,為地中海地區的盟軍艦隊提供電磁掩護。

同年11月6日,德國空軍故技重施,使用大批掛載著魚雷和制導炸彈的轟炸機,襲擊了一隊正航行在阿爾及利亞海岸的護航船隊。在炸彈落下的瞬間,裝備在J船上的探測器馬上捕捉到炸彈的無線電信號,信號專家迅速地對這些無線電炸彈實施電磁干擾。在干擾信號產生的瞬間,德軍飛機投出的無線電炸彈立刻失去控制,墜落在大海中。這意味著,盟國終於找到了破解德軍制導炸彈的命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美國海軍在護航驅逐艦上安裝的電子干擾系統

美國人的干擾設備獲得了初步成功,但是這套干擾設備依然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一旦德國人出動大量飛機,進行飽和攻擊。通過人手操控的干擾器,很難完全乾擾所有在天上飛行的制導炸彈。正由於盟軍干擾系統的不完善,德軍在安齊奧登陸戰中,依然能夠使用遙控炸彈和遙控導彈摧毀了幾艘盟軍艦船。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英國人提出了更加高明的解決方案——研製自動化干擾機。他們所製造的650型干擾機,可以發射電波自動干擾導彈的操控信號,即便是德軍切換控制頻率也無濟於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在英國人對干擾系統進行大幅度改進之後,美國的實驗室也跟進他們的腳步,研發出了ARQ-8干擾系統,這套系統更輕,更靈活,甚至可以裝載在飛機上使用

盟軍科技人員再接再厲,研發出一套更加先進的MAS型干擾系統。當德軍飛機投出導彈/制導炸彈之後,這套系統會發出強大的電磁波,干擾武器的接收機,並且強行接管武器的控制權。然後,這套系統發出連續的控制信號,讓導彈持續偏航直至墜海!

在這些五花八門的電子干擾手段面前,德國人只好將已經完全失去作用的遙控武器撤出了一線部隊。在1944年6月的諾曼底登陸中,盟軍在灘頭陣地集結了大量空中力量加以護衛,再配合強大的電子干擾能力,此時的弗裡茨X無線電制導炸彈已經是無計可施。這些曾經被德軍寄予厚望的遙控武器,只能在倉庫中封塵,等待戰爭結束。在戰後,昔日的“德意志秘密兵器”基本被盟軍部隊帶走,成為了博物館中難得一見的珍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昔日的“秘密武器”成為了今日各大博物館的珍稀展品

另外,故事的主角——薩凡納號巡洋艦,則在進入船廠重新建造艦艏後,重新投入使用。在1945年1月21日,薩凡納號與另一艘美軍巡洋艦昆西號一同,搭載著羅斯福前往地中海,參加在雅爾塔舉行的同盟國會議。在戰爭結束後,薩凡納號又參與了運送美軍士兵的“魔毯行動”。最終,這艘身經百戰的巡洋艦,在1947年2月3日退役,並且在1966年1月以廢鐵的名義賣給了伯利恆鋼鐵公司,在拆船廠裡結束了自己頗為不同尋常的一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海上戰爭新的一頁,納粹德國“黑科技”

▲薩凡納號上的艦鍾,現被妥善地保存在博物館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