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山中与幽人对酌》,一个醉酒者不拘礼节的直率豪放态度

读李白的诗常常会让人有沉醉的感受。它们有的飘逸豪放,有的愁绪绵长,有的潇洒奔放,有的浪漫奇特。从“我辈岂是蓬蒿人”到“我寄愁心与明月”,从“抽刀断水水更流”到“长帆破浪会有时”,常常让人感受到他性格上的不拘一格,他的豪放,他的柔情,他的无奈,他的执著,都深深吸引了读他的人。他爱交友,爱饮酒,有着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请看下面一首非常让人喜欢的诗歌《山中与幽人对酌》,他的随意,他的豪放,他的自由,它的醉饮,甚至可爱,都在其中恣意笔下。

《山中与幽人对酌》,一个醉酒者不拘礼节的直率豪放态度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代: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注释

幽人:幽隐之人;隐士。此指隐逸的高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对酌:相对饮酒。

“我醉”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对来访者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山中与幽人对酌》,一个醉酒者不拘礼节的直率豪放态度

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山中与幽人对酌》,一个醉酒者不拘礼节的直率豪放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