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大家談|胡相元:奏響法治強音 開創新時期基層檢察工作新局面

近日,甘肅省檢察機關緊緊圍繞最高人民檢察院張軍檢察長提出的“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新時代檢察工作總體要求,在全省開展了“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大家談”活動,就如何實現自身轉型、創新發展進行深入思考、開展廣泛討論,以進一步凝聚人心、增強自信、提振精神,更好地推動全省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創新、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道路、檢察理論、檢察制度和檢察文化,開創甘肅檢察事業新局面。今天刊載蘭州市安寧區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鬍相元的署名文章《奏響法治強音 開創新時期基層檢察工作新局面》。

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大家談|胡相元:奏響法治強音 開創新時期基層檢察工作新局面

蘭州市安寧區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鬍相元

✦近年來,安寧區檢察院一直堅持把打造敢於擔當、幹事創業的基層檢察隊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緊抓不放,紮實推進檢察隊伍建設,保障和促進了各項檢察業務工作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以來,安寧區檢察院被高檢院授予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示範窗口”稱號,並榮獲“全省先進基層檢察院”“全省檢察文化建設先進院”“全省檢察應用理論研究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省市級集體榮譽,多名幹警榮獲“全國檢察機關偵防能手”“全省優秀公訴人”“全省檢察機關先進個人”“全市公訴、偵查監督業務能手”等稱號。

✦新的一年裡,安寧區檢察院將繼續在原有成績的基礎上,積極響應十九大的使命呼喚,貫徹落實張軍檢察長電視電話會議講話精神以及朱玉檢察長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訪談及在省院機關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幹警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樹立符合新時代內涵和法律精神的檢察工作新理念,以奮鬥者的姿態擁抱新時代,以矢志不渝的決心肩負新擔當,積極投身於新時代檢察事業,描繪新時期基層檢察事業藍圖。2018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 深耕主責主業,聚焦監督發力

很多年來,自偵部門一直都是檢察機關“挑大樑”的部門,甚至可以說只要職務犯罪工作做得好,就可以一好遮百醜。但隨著監察體制改革,自偵部門轉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行,今後檢察工作的基調怎麼定?剝離了職務犯罪偵查權的檢察權如何維護權威性,就成了擺在各級檢察機關面前的新問題。從去年開始,我們反覆強調一個概念“迴歸主責主業”,作為基層檢察機關,只有深耕“檢察監督”這塊領域,才能實現“監督權”取代“職務犯罪偵查權”後,檢察機關依舊掌握話語權。

首先,抓好偵監、公訴兩道關口,提升辦案質量。當前,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不斷增長,司法環境日益複雜,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檢察機關必須科學謀劃偵監公訴工作思路,樹立正確理念,明確法律監督的目的是什麼、職責是什麼,弄清楚監督的實質,與被監督機關共同履行好法定職責,共同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要求,以形成“共贏多贏”的監督理念。一是實現員額檢察官、輔助人員及其他檢察人員全面依法正確行使權力清單,做到權力明確、責任明晰、完善辦案人員的執法業績檔案;二是積極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強化審前主導、把關、過濾作用,完善以證據為核心的刑事指控體系,健全檢察機關引導偵查取證機制,全面客觀審查運用證據,防止案件“帶病”進入審判程序。提升公訴人出庭公訴能力,有力指控犯罪,確保案件訴得出、判得了、立得住,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三是充分發揮簡易程序、速裁程序作用,積極運用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實現案件繁簡分流,緩解案多人少矛盾;使員額檢察官有時間有精力投入到恢復性司法活動中,提升刑事和解,釋法說理、矛盾化解的能力,實現小案辦快辦好、大案辦精辦細,確保整體辦案質量效果。

其次,著眼立案、偵查、審判、執行等各個環節,不斷健全完善檢察監督機制。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檢察工作,強化偵查監督作為刑事訴訟第一道關口的源頭性監督,積極構建以抗訴為龍頭的審判監督格局,重點抓好糾防久押不決、羈押必要性審查、社區矯正人員監管等執行監督工作,突出監督糾正冤錯案件這一刑事申訴檢察重要職能,堅決監督糾正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彰顯司法權威。全面加強民事行政檢察工作,轉變坐等辦案、等米下鍋的思維定式,健全完善橫向協作、上下聯動的一體化機制,以裁判結果監督、執行活動監督、審判程序監督、虛假訴訟監督為切入點,推動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有效開展。

二、 圍繞“為民”中心,響應新時代新需求

黨的十九大精神核心始終不離“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彰顯了共產黨人永遠不變的“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這給我們檢察機關指明瞭繼續前進的方向,那就是要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體現檢察新作為,自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實到各項檢察工作中。以更務實的舉措、更紮實的作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提升服務大局能力。

首先,積極服務全區發展大局,營造法治化社會環境。突出打擊影響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的各類犯罪,特別是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以及電信詐騙等犯罪堅持從嚴從快打擊,堅決遏制犯罪高發勢頭;積極投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盜搶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以及危害食品藥品、信用卡詐騙等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同時還要著眼於構建和諧社會,認真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把化解矛盾貫穿執法辦案活動中,儘量減少社會對立面,通過辦案修復社會關係,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其次,強化公益訴訟工作,凸顯檢察機關作為國家和公共利益代表的職能定位。一是強化全院“一盤棋”理念,努力形成行政公益訴訟辦案合力。公益訴訟工作是一項涉及檢察工作全局的重要工作,通過加強民行與偵查監督、公訴、控申以及各派駐檢察室的溝通聯繫,建立內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案件協查、結果反饋等工作機制,加快形成工作合力。在案件線索摸排方面,建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領域案件案件線索移送機制;在證據收集方面,建立“跟蹤指導、協同取證”制度,偵監、公訴等部門承辦人與民行部門協同取證,提升證據收集效率。二是多渠道拓展線索來源,確保公益訴訟案件既有量更有質。區院將“履行職責中發現”作為拓展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的關鍵,著重從偵監、公訴部門辦理的非法佔用土地罪、破壞環境資源罪、非法採礦罪、汙染環境罪等案件、“兩法銜接”工作平臺以及檢察室日常調閱行政執法卷宗,監督行政機關履行職責和新聞媒體中尋找食品藥品安全、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領域案件線索。三是強化維護“雙益”共同體意識,積極推動區黨委、政府出臺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的意見,共同促進公益損害問題及時有效解決,努力實現辦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第三,傾力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安寧區檢察院現有四個檢察室覆蓋全區八個街道。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裡,每一位檢察室幹警都強烈的感受到了基層對法律服務的渴望。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了構建法治社會,這是一個多維度系統化的概念,檢察機關應當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助力法治社會的建成,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隨著轉隸工作的完成,檢察室將重點放在“法律監督”和“法律服務”上,對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進行監督,為基層街道的重大決策提供法律諮詢,對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件及時做出回應,實現檢察職能的靶向滲透。

三、旗幟鮮明講政治,提振精神帶隊伍

在轉隸以及人員分類改革背景下,如何通過隊伍建設凝心聚力是每一位檢察長都要思考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釋放出“從嚴治黨”的強烈信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檢,就是要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各項任務認真落實到檢察工作中,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實際成效帶動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司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檢察隊伍。

首先,立“嚴規”,推動形成常治常嚴的新常態。一是制度建設要嚴格。使黨員幹部明確哪些是不能破的底線、哪些是不能越的紅線、哪些是不能碰的高壓線,增強按規矩辦事、按制度用權的意識,進一步強化制度的權威性。二是制度執行要嚴厲。要把剛性執行作為制度建設的關鍵,強化制度執行,加強監督檢查,對違反制度規定“踩紅線”“闖雷區”,我行我素、頂風違紀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充分發揮制度的剛性約束作用。

其次,施“嚴教”,切實提高黨員政治站位和紀律意識。一是強化理論武裝。把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把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央、省市區委重大部署和要求列入黨組中心組學習規定科目,作為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努力做到真學、學深、學實,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堅持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二是結合身邊事和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以部門為單位,不定期地進行思想政治應用方面的學習探討,著力於解決思想政治上的困惑,使每個黨員都增強角色意識和政治擔當;黨組成員以身作則,重視並自覺加強思想政治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領導能力。三是切實發揮紀檢部門執紀問責實效。健全廉政談話、質詢函詢、述責述廉、廉政黨課等制度,堅決以零容忍態度嚴懲違規違紀、司法腐敗行為。加強日常督查和重點時間節點督查。要將督查工作制度化和常態化,採取公開督查、重點抽查、暗訪等不同形式對幹警履行職務、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嚴格執行違法行使職權行為糾正、記錄、通報及責任追究等辦案規定為抓手,以檢察權運行和司法辦案為重點,深化規範司法行為整治,強化對辦案紀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持責任面前人人平等,及時查處糾正司法不嚴格、不規範、不文明、不廉潔等突出問題,確保嚴格司法、規範司法。

最後,檢察隊伍建設離不開對全體檢察干警品格的鍛造和職業素養的提升,要想帶好一支檢察隊伍,首先需要挖掘檢察事業的魅力和凝聚力,讓每一位幹警以自己是一名人民檢察官而產生榮譽感和歸屬感。法國作家安東尼·埃克蘇佩裡有句名言“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勵人們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發號施令。你應該做的是,教會人們去渴望大海的寬廣無邊和高深莫測。”我們永遠不能忽視信仰的力量,要通過切實舉措,加強對檢察文化精神內涵的關注,提升檢察人員的職業尊榮感。

一是挖掘主人翁意識,增強幹警的參與感。結合各類教育實踐活動以及五四、七一等節點,豐富活動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黨性教育和時事政治教育;通過拓展訓練、群團活動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既能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又能增強幹警的集體歸宿感和認同感。二是注重院史傳承,促進基層院檢察文化向深厚型發展。任何一家檢察院都會在長期發展的歷程中形成獨特的院史文化,每一張泛黃的照片、每一面褪色的錦旗背後都有真實、鮮活的故事。這些歷史的積澱會喚醒每一位幹警承上啟下的使命感、集體榮譽感、歸屬感、責任感。將院榮譽室、陳列室作為打造精神家園的重要基地,讓每一位幹警瞭解院史、親近院史。同時,經常邀請退休老幹警與新同志進行座談,讓新同志參加工作之初就能感受到濃烈的歷史傳承,讓老同志在退休後也仍能感受到集體歸屬感。通過這樣接力棒式的傳承教育,使前輩優良傳統中錘鍊出的精神瑰寶得以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