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為金融而生的京東金融

為何“不要”金融了?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9月17日晚,“京東金融”將其社交賬號微博、今日頭條、抖音賬號改名為“京東數科”,目前官網和官方微信的名字還未改。業內戲稱此舉為“去金融化”,京東金融不玩“金融”,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京東金融方面稱,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定位。

據業內人士分析,京東金融的更名意味著公司戰略發展方向或已改變,正式由金融公司向科技公司轉型。

這種轉型其實早有預兆,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再做金融”,將利用自己的科技手段為金融機構做服務。

而在去年京東集團的開年大會上,劉強東還公開稱京東金融未來將會涉足證券、徵信和銀行領域,總有一天會申請自己的銀行,讓京東金融在2020年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TOP3。

僅僅一年的時間,京東金融突然“變臉”,變成了為金融做服務,甚至是向數字科技的方向轉型,佈局多年的金融業務能輕易的放手嗎?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向金融服務轉型是無奈之舉

京東金融從成立之初就是做金融業務的。這從字面意思也看的出,為“金融”而生。

2013年,京東金融成立,推出了第一款金融產品“京保貝”,主要為京東的供應商融資,這也是京東金融對供應鏈金融的最初佈局。

成立的第二年京東金融上線了消費金融產品“京東白條”,為京東商城的用戶提供先消費、後分期付款的消費信貸,京東是BATJ中第一個做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當時雖然沒有支付寶這樣的專屬支付系統,但是京東白條比阿里推出的分期產品花唄要早,又背靠著以自營電商起家的京東,京東金融有著天然的客戶流量優勢。

京東白條的成功也就成為了情理之中,公開資料顯示,京東白條對於用戶月均消費力的提升一度超過100%。

在消費金融起步的同一時期,阿里推出的資金管理產品餘額寶也在快速發展。基於電商平臺的根基,京東金融又不斷上線各類理財產品,兩年內,佈局了從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理財、眾籌到保險等十幾種金融產品。

而這些金融產品也給京東金融的營收帶來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據劉強東在去年京東的開年大會上介紹,截至2016年,京東金融所有交易額已經突破了1萬億元,交易規模增長了8.65倍,京東眾籌在市場份額佔據到50%。

按照預期,京東金融可能還會在很長的時間發展金融產品,如果互聯網金融沒有迎來監管。今年4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為互聯網金融劃下了“結界”,徵信、支付、小額貸款等產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以京東金融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大受打擊。

金融產品難做,提出“去金融化”,轉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不止是京東金融。

早在去年螞蟻金服就宣佈,螞蟻金服未來會只做技術,支持金融機構去做金融。在今年的博鰲,百度副總裁也公開表示,百度金融這兩年的發展重點是“AI+技術”。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京東金融轉型數字科技之路舉步維艱

從做金融產品到為金融機構做服務,“去金融化”需要一個轉變的過程,畢竟京東金融從成立起就帶有比較強的金融屬性。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京東金融的營業收入為103.3億元。其中金融消費佔51%,支付業務佔15.49%,供應鏈金融佔14.52%,財富管理佔11.91%。


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突然變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和支付業務佔據了京東金融收入的比例高達80%,也就是京東金融的盈利目前基本依賴於金融產品本身。

轉型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金融機構看重的也是平臺的前期積累。據業內人士分析,京東相比於阿里,支付系統薄弱,脫離了電商平臺,很難再吸引到額外的流量,這或許會成為其後期發展的短板。

如今BAT都在做轉型,螞蟻金服步伐更快,如今已經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四所大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京東金融目前才拿到了保險牌照。

更何況,京東金融不僅是要為金融機構做服務,佈局更是涉及到了城市服務,為所有的企業提供雲計算,AI等智能服務,勢必要對科技技術進行投入。投入多久,科技服務有多久能為京東金融帶來收入,都是京東金融所要面對的。

網絡 | 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