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機械性膽汁引流可減輕膽管梗阻造成的瘙癢、反覆膿毒症和疼痛

膽囊和膽管腫瘤可引起肝外膽管梗阻。可以無症狀,但通常有全身或反映膽管梗阻的症狀。診斷基於超聲加上CT膽管成像或磁共振膽胰管成像。預後通常很差。預後通常很差。機械性膽汁引流可減輕膽管梗阻造成的瘙癢、反覆膿毒症和疼痛。

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s)和其他膽管腫瘤少見(發生率1~2/10萬),通常是惡性的。膽管癌主要發生在肝外膽管,60%~70%發生在肝門周圍(Klatskin腫瘤),25%發生在遠端肝管,其餘發生在肝臟。危險因素包括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高齡、肝吸蟲感染和膽總管囊腫。

膽囊癌少見(發生率為2.5/10萬)在美洲印第安人、巨大膽結石(>3cm)以及慢性膽囊炎引起的膽囊廣泛鈣化(瓷化膽囊)患者中更常見。幾乎所有(70%~90%)患者同時有膽結石。中位生存期是3個月。早期發現可以治癒(如膽囊切除術時偶然發現)。

膽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是無症狀的膽囊腔內良性黏膜突起,無症狀的膽囊腔內良性黏膜突起,大多數直徑<10mm,由膽固醇酯或脂類組成。這種息肉的形成成為膽固醇貯積症,在行超聲檢查者中約佔5%。其他少見的良性息肉包括腺瘤(引起腺肌瘤病)和炎性息肉。小的膽囊息肉多是偶然發現,不需要治療。

症狀和體徵

膽管癌患者多以瘙癢和無痛性梗阻性黃疸(好發年齡為50~70歲)起病。早期肝門部腫瘤可致腹部隱痛、食慾減退和體重減輕。其他特點有陶土樣便、可觸及的腫塊、肝大或膽囊增大(Courvoisier徵,見於遠端膽管癌)。腹痛可類似於膽絞痛(反映膽管梗阻),或持續性進行性加重。膿毒症(繼發於急性膽管炎)不常見,但可由ERCP而引起。

膽管癌可以是因膽絞痛和膽管炎行膽囊切除術時減輕疼痛偶然發現,也可以表現為晚期伴持續疼痛、體重減輕或腹部腫塊。

機械性膽汁引流可減輕膽管梗阻造成的瘙癢、反覆膿毒症和疼痛

大多數膽囊息肉沒有症狀。

診斷

  • 超聲(有時內窺鏡),隨後經CT造影或MRCP
  • 有時ERCP

當無法解釋肝外梗阻的原因時應懷疑膽管癌及膽囊癌。實驗室檢查可反映膽汁淤積程度。在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患者,應定期監測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CA)19-9水平以發現膽囊癌。

診斷應基於超聲(或超聲內鏡)、CT膽管造影或磁共振膽胰管成像(MRCP)。有時可考慮CT檢查,可能比超聲提供更多的信息,特別是對膽囊癌。如以上方法不能確定,應行ERCP及經皮肝內膽管造影(PTC)。ERCP不僅能發現腫瘤,且刷檢可提供組織學診斷,而不必做超聲或CT引導下穿刺。增強CT有助於分期。

剖腹探查對確定累及範圍是有必要的,可指導治療。

  • 對於膽管癌,放置支架(或其他旁路手段),有時可行切除術。
  • 膽囊癌,一般對症治療

對於膽管癌,放置支架或旁路手術能減輕瘙癢、黃疸,乏力可能好轉。

CT確診的肝門部膽管癌可經皮或經ERCP置入支架。遠端膽管癌者則可內鏡下ERCP放置支架。如膽管癌侷限,可手術探查決定行肝門切除或胰十二指腸切除,但能成功切除的並不多。

由於複發率高,沒有指徵行肝移植術。輔助化療和放療對膽管癌的療效並不確定。

關鍵點

  • 膽道癌(通常為膽管癌或膽囊癌)是罕見的。
  • 可疑癌症,如果患者有不明原因的肝外膽道梗阻或腹部腫塊。
  • 經診斷的癌症成像,先行超聲檢查,隨後可行CT膽道或MRCP。
  • 腫瘤的對症治療(例如,通過支架或繞過障礙物膽管癌)。偶爾,手術切除是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