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高職(專科)補錄是2018屆考生進入計劃內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

根據教育部規定,對所有高校本科層次招生,在常規錄取工作結束後,不再組織補錄;對新生報到後未完成國家下達的生源計劃的省內有關高校,經學校申請、省級招委會同意後,可在本省內組織專科層次的補錄。高職專科及補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高職院校

高等職業教育,簡稱高職。在中國大陸地區,高等職業教育包括專科和本科兩個學歷教育層次,高職學生畢業時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和本科畢業證書,並享受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一切待遇。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從上世紀末起非師範、非醫學、非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逐步規範校名後綴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而師範、醫學、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則應規範校名後綴為"高等專科學校"。 "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為高職院校的特有校名後綴,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響應中國教育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規劃,部分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從2012年起開始試辦本科層次的專業。高等職業教育已包括本科和專科兩個學歷教育層次;而在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則完整的囊括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層次的學歷教育。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高職高專補錄

補錄就是等到大家都開學了,有些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去學校報到,被學校視為自動放棄,所以這些沒去的學生說報的專業就空出來,學校就會在招相應數量的學生去填補這空缺。補錄線沒有嚴格的控制,等到補錄的時候,當地教育招生考試網會公佈有資格報名的分數線,你可以根據自己在某所學校的排名來確定是否要上,不過一般補錄都會比一開始錄的分數低。祝你好運!

就是你的分數不夠,但是學校的名額還有,就需要把分數不夠的招上來,費用相對高一些。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高職專科補錄需注意

1、高職專科錄取時間是多久要看具體省份,安排專科補錄工作的省份,一般由全省統一在未錄取的考生範圍內重新徵集志願。目前部分省份的補錄安排已公佈。如四川高職高專補錄將於9月19日至21日進行,考生填報志願時間為9月16日8時至9月18日12時。

2、各個省的錄取安排不一樣,通常需要3——5天。每天下午等數據更新後就可以去查看。3、建議去所在省教育考試院官網查看高考錄取工作安排。具體哪些省份安排高職補錄,考生可登錄各省招辦、考試院網站(全國31個省級招辦官網)查詢。

4、另外,考生同時還要警惕高職(專科) “補錄”陷阱。對於“補錄”信息,一定要通過各省招辦(考試院)網站等官方渠道進行核實。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再組織高職高專補錄。如果這些省還有人聲稱能通過“關係”幫助考生“補錄”,必定是騙局。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高職特徵

1、使學生具備必要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基礎,熟練掌握主幹技術,側重實際應用。

2、側重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人溝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4、重視實務知識的學習,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招生對象

普通高中畢業生、高中同等學歷者,往屆高中畢業生,社會考生及高中同等學歷者(包括中專、職校、技校畢業生)。

高等職業教育通過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錄取新生。分為兩大類:

普通高校:一般在每年6月舉行。報考對象以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為主, 應屆中專畢業生、職業高中畢業生、技工學校畢業生(合稱“三校生”)和歷屆高中畢業生也可以報考。其中“三校生”採取“3十2”方法進行考試。另外,舉辦5年制高職教育的學校可以接收應屆初中畢業生報考,其入學考試和普通中專相同,由地方行政部門確定。

成人高校:一般在每年10月的第一個雙休日舉行。其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報考對象包括在職人員、往屆高中畢業生及應屆中專畢業生、職業高中畢業生和技工學校畢業生,採用“3十2”方法考試。12月全省統一錄取,第二年春季入學。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培養目標

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即目標是實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而又有一定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高職學制

高職和高專同屬大專。

高職(高等職業學校)和高專(高等專科學校)都是專科(大專)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所謂高職,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它是高等教育;它是職業技術教育;它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

我國高等教育大學生教育階段分為兩種形式:大學本科和大學專科。

兩者區別主要有兩點:

1、學制:大學本科4年,大學專科3年。

2、學位:大學本科可申請學士學位,大學專科沒有學位。

大專包括高職和高專兩種形式。

大專教育主要有兩種實現形式:高等職業學院【簡稱高職】和高等專科學校,這2種。兩者只是學校類型不同,無本質差別,高職是非師範類、非醫學類、非公安類的專科院校,高專是師範類、醫學類、公安類的專科院校。高職和高專同屬大專。在我國,高職是主流,因為除了醫學、師範、公安類這三類高專(專科)以外的其他各類專科院校都叫高職,高職包括的專科學校類型更多,比如綜合類高職,理工類高職,經貿類,藝術類,體育類,語言類,水利類等。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畢業待遇

1、教育部明確規定:高職院校要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為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高職院校在辦學目標、人才培養模式、招生、就業、畢業文憑及待遇等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的院校完全一樣。

2、統考統招的高職生畢業時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與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畢業證書完全一樣。

3、高職生所取得的畢業證書在含金量和效力上與普通高等教育畢業證書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4、高職生畢業證書上面應明確註明學歷層次為“專科”(包括“三年制專科”和“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專科”)或“本科”(四年制或更長年限)。

5、除了畢業證書以外,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報到證和學歷電子註冊上面,也應註明學歷層次為“專科”或“本科”。

6、高職畢業生可以繼續參加省統考的專升本考試,也可畢業1年後的下半年報考全國統招研究生考試(本科畢業或具備本科同等學歷者。專科畢業當年不得參加)。本科同等學力是指未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但業務水平能達到或基本達到本科畢業生水平的生源。凡不持有國家教育部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的考生,均屬同等學力。國家教育部規定:同等學力考生在報考研究生時必須具有大學本科畢業的水平。同等學力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學歷,畢業後2年(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的9月1日)或者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這個規定是必要非充分條件,也就是說:專科畢業兩年(含兩年)是報考研究生的基本條件,各招生單位還將在此基礎上對同等學力做出具體的規定和要求。也可靈活考自考,成教的本科。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辦學區別

一是心理定位要明確

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培養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技術型人才,不是輸送高級科研人才,教學上更突出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學生動手能力一定要強。所以,學生對未來要有明確的心理定位,就業時是介於白領和藍領之間的技術銀領,要放得下架子。

二是選擇專業要有預見性

很多高職校跟隨市場需求設置專業,但大家都一窩蜂辦熱門專業,供過於求,熱門也會變冷。像電子類、計算機等,如今已經沒前些年那麼火熱了,建議考生選擇專業時,可先上網查看國家公佈的緊缺人才目錄。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高職的優勢

1、高職面向大多數人我國從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階段走向大眾化,連續幾年的高校擴招,最大的增長點是高等職業教育高職教育目前佔據整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多數考生的歸屬。

2、高職充滿活力和潛力世界各國無不把職業教育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因為它直接為經濟服務,我國從中央到地方,也越來越重視和關注高職的發展;高職院校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開拓與創新空間大,深受一線和基層的歡迎。

3、高職專業走俏就業形勢好就業狀況是風向標,高就業率必然帶來吸引力學校品牌優勢專業人才質量都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預計重點建設的百所高職示範校,其意義和聲譽相當於普通高校的211;高職專業設置貼近企業需求,以寬淺新實為培養新方向,特別是一些新型交叉專業成為就業市場的寵兒就業好拉動生源好,促進學校發展好,逐漸進入良性循環。

4、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眾化教育要求教育多樣化,這與市場上人才結構的多元化要求也是一致的多元智能理論說明,每個人都有優勢領域和興趣傾向,高分數要求的一流大學或熱門專業,不一定適合自己,職業性技術性操作性強的職業技術院校,恰好是許多青年所愛。

5、不上本科上高職每年都有一些放棄三本甚至二本的考生,直接選擇高職一是因為就業有路,適合自己的專業,又瞄準用人單位的需求,訂單上崗不用愁;二是因為升學有門,儘管只是5%的直通普通大學的機會,但畢竟不是一條終結學歷的死衚衕,三是發展有基礎,就業轉崗,工作學習終身教育,條條道路通羅馬,何必認準獨木橋?

6、不選復讀選高職復讀需要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心理付出和資金付出,對高考的落榜生來說,顯然不是明智選擇高職既能帶來預期就業效益,又有日後期待補償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7、不去工作去高職上高職也是接受高等教育,機不可失,時來遲矣,當然要抓住比較優勢。

8、不要面子要實惠考生讀書目的更現實在德國,大師傅沒有失業的,博士卻有無業的;職業教育學技術學技能,學歷和職業資格證書並舉,很實用國家缺少和急需高技能人才這也是高職就業率高於普通大學的原因之一。

9、不重學歷重技術目前的文憑社會學歷社會,最終將會被能力社會資格社會所取代。

家長和考生的擇校觀念和價值判斷,悄然發生了變化,讓更多的人接受了高職。

關注|18屆考生進入統招高校的最後機會!沒被錄取的考生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