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肝炎(hepatitis)是一種以彌散性或碎屑樣壞死為特徵的肝臟炎症

肝炎(hepatitis)是一種以彌散性或碎屑樣壞死為特徵的肝臟炎症。

常見病因

肝炎常見病因包括:

  • 特異性肝炎病毒
  • 酒精
  • 藥物 (例如,異煙肼)

至少5特定病毒可以引起肝炎( 肝炎病毒特徵).其他尚未確定的病毒也可能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

較少見的病因

少見原因有其他病毒感染(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黃熱病和鉅細胞病毒感染)和鉤端螺旋體病。

雖然寄生蟲感染(如血吸蟲病、瘧疾、阿米巴病)、化膿性感染和肝膿腫也會影響肝臟,但不屬於肝炎範疇。結核桿菌或其他肉芽腫疾病肝臟浸潤時被稱為肉芽腫性肝炎,但臨床、生化和組織學特徵與其他彌散性肝炎不同。

各種全身感染和其他疾病可能會產生局灶性肝臟炎症或壞死。這種非特異性反應性肝炎可導致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通常無症狀。

部分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肝臟炎症類型總結見 與肝臟炎症相關的疾病或微生物。

肝炎(hepatitis)是一種以彌散性或碎屑樣壞死為特徵的肝臟炎症

與肝臟炎症相關的疾病或微生物

疾病或微生物

表現

病毒

鉅細胞病毒

嬰兒:肝大、黃疸、先天性缺陷

成人:單核細胞增多症樣肝炎,可發生在輸血後

E-B病毒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5~10%患者出現黃疸性肝炎,90~95%出現亞臨床肝臟損傷

部分年輕患者急性肝炎病情嚴重

黃熱病

黃疸、全身毒性反應、出血

伴炎症輕微的肝臟壞死反應

其他

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病毒、風疹病毒、麻疹病毒偶可致肝臟感染

細菌

放線菌病

肝臟肉芽腫反應伴進展性壞死性膿腫

膿腫*

各種病原體,特別是革蘭氏陰性和厭氧菌通過門脈膿毒血癥,膽管炎,或血行或直接蔓延獲得嚴重感染;

中毒症狀明顯但肝功能損傷輕微

結核病

肝臟肉芽腫浸潤(通常為亞臨床表現),黃疸(少見)

鹼性磷酸酶不成比例地升高

其他

多種系統感染有時造成輕微和灶性肝炎(常為亞臨床表現)

真菌病

組織胞漿菌病

肝臟、脾臟肉芽腫(常為亞臨床),治癒後形成鈣化

其他

肉芽腫浸潤有時見於隱球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他感染。

原蟲

阿米巴病*

重要的疾病,一般無明顯痢疾表現

常表現為單一巨大液化膿腫

全身不適,肝大伴觸痛,但僅有輕度肝功能不全

瘧疾(所有種類)

地區性肝脾大的主要病因

除非活動性溶血,一般無黃疸或輕度黃疸

弓形蟲病

經胎盤傳播

嬰兒有黃疸,中樞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表現

內臟利什曼病

由寄生蟲網狀內皮系統的浸潤,肝脾腫大

蠕蟲

蛔蟲病

成蟲造成膽管阻塞,幼蟲造成實質性肉芽腫

華支睪吸蟲病

膽道感染、膽道炎、膽道結石、膽道癌變

包蟲病

一個或多個棘球蚴,它通常有一個鈣化輪輞並且可能很大,但往往沒有症狀,不損害肝功能

可破裂到腹膜或膽道

片吸蟲病

急性:肝大、觸痛、發熱、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慢性:膽道纖維化、膽管炎

血吸蟲病

門靜脈周圍對蟲卵的肉芽腫反應,伴進展性肝脾大、主幹纖維化、門脈高壓、靜脈曲張

肝功能正常,並不是真正的肝硬化

弓蛔蟲病

內臟幼蟲遷移症狀

肝大伴肉芽腫、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螺旋體

鉤端螺旋體病

急性發熱、虛脫、黃疸、出血、腎臟損傷

肝臟壞死(常為輕度,即是伴有嚴重黃疸)

梅毒

先天性:新生兒肝脾大、纖維化

獲得性:第二階段為各種類型的肝炎,第三階段為梅毒瘤伴瘢痕形成

迴歸熱

包柔氏螺旋體感染

全身症狀,肝大,有時出現黃疸

未知

特發性肉芽腫肝炎

活動性慢性肉芽腫性炎症不是因已知原因造成(結節變種?)

以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為主,某些藥物可能誘發此病

結節病

肉芽腫浸潤(常為亞臨床表現);黃疸少見

偶有進展性炎症反應伴瘢痕形成、門脈高壓

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

肝臟疾病譜,特別在潰瘍性結腸炎,包括門靜脈周圍炎症(門脈周圍炎)、硬化性膽管炎、膽管癌、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功能與腸道疾病活動性之間無明顯相關性

*通過血清學檢查及膿腫穿刺抽吸檢查與阿米巴肝膿腫相鑑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