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清,弘仁,黃山絕頂《天都峰圖》

清,弘仁,黃山絕頂《天都峰圖》

《天都峰圖》軸,清,弘仁繪,紙本水墨,縱307.5釐米,橫9.6釐米,南京博物館藏。

弘仁為僧後,寫黃山絕頂天都峰。畫作章法新穎,場面宏大,氣勢磅礴,以簡潔凝練的造型,空靈峭健的勁線,寄寫出黃山的英姿;近處是陡崖峭壁,幾株虯松盤曲若龍,崖下塗澗,溪水匯流。隔溪仰望,對岸兀崖高聳,懸泉下瀉,峰巒 嶂,嶒崚重疊,巍巍天都主峰嵯峨其上,直指霄漢,其劍拔挺健之勢,大有絕俗孤高的意蘊。右上角作者自題七絕一首,讚譽了黃峰的靈秀和壯美。左下方署“庚子”紀年,時漸江當為50歲。

清,弘仁,黃山絕頂《天都峰圖》

清,弘仁,黃山絕頂《天都峰圖》

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出家後釋名弘仁,號漸江學人,又號無智、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明亡後入武夷山為僧,雲遊各地後回歙縣,住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常往來於黃山、白嶽之間。善畫山水,早年從學於孫無修,中年師蕭雲從。其畫取法元代倪瓚、黃公望,構圖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潔,善用折帶皴和幹筆渴墨。他重視師法自然,善畫黃山、武夷山諸景,傳達山川之美,意境偉峻秀逸,“得黃山之真性情”,與石濤、梅清同成為“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與查士標、孫逸、汪之瑞並稱“海陽四家”,形成“新安派”。同時,與石濤、八大、髡殘合稱“清初四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