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到底是泛指還是特指呢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儒道文化更是深深的植根於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而我們也從小就學習經歷時間沉澱的的經典文集,而孔子作為“萬聖師表”,其弟子編錄的《論語》更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背誦的經典。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到底是泛指還是特指呢

記得《論語▪學而》篇中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叫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小學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是機械的揹著

但是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至少在對古文的韻律有了一個認識


初中的時候,老師就會對這句話進行翻譯——

我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這三件事,替別人做事盡心盡力了嗎,與朋友交往時做到誠信了嗎,對老師傳授的知識復習了嗎?

當時是不是覺得古人好自律呀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到底是泛指還是特指呢


但後來高中時,老師一臉看傻孩子的表情告訴我們

這句話的意思哪有這麼簡單,不能這麼直白的譯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到底是泛指還是特指呢

“三”在古代並非是指一個、兩個三個的三個,而是泛指,並不指稱具體的數字,而是形容多的意思,也就是古人每天不知反省自己三件事,而是時刻反省自己

嗯,應該是在學習古今異義字的時候

嗯,當時聽完後,又是一臉茫然

到底哪位老師說的是對的呀

剩我風中凌亂...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到底是泛指還是特指呢

後來,在知識更上一層樓之後

發現有些東西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就像在小學時你深信不疑的

老師講的令你很驚訝的東西

到了初中老師那裡就成了一種誤解

然後一臉嚴肅的說了另一種版本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到底是泛指還是特指呢

而實際上這句話中的“三”就是指的上述中所說的三件事,總的意思來說就是反省自己在這三個方面上是否做到了以身載道

也就是說

“三”在此處就是特指,並非所有的“三”都是泛指

到這裡,大家似乎都會產生一個疑問

“三”似乎被解讀成了三種意思——

第一種是,“三”指的是次數

也就是我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並不強調在哪三件事情上進行反省

第二種是,“三”是泛指,表示“多次”

我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強調的是次數

第三種是,“三”是指三個方面,

我們每天在以上這三個方面來反省自己

並且是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到底是泛指還是特指呢

其實對於經典

每個人讀一遍可能都有自己的觀點

再讀一遍

理解的涵義也就變了

大概是一個由淺及深的領悟過程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到底是泛指還是特指呢

不知道大家認為哪一種更為恰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