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剛過去的7月,可能是P2P行業近幾年來的至暗時刻。

提現困難、跑路、清盤...P2P行業不斷“爆雷”。錢爸爸、投融家、銀票網、牛板金、唐小僧等多家累計交易額在百億級的P2P平臺也未能倖免。

近期爆雷的部分百億級P2P平臺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7月份,共有191家P2P平臺倒閉,平均每天6家;

年初以來已倒閉701家

再往前看,2013年以來,已經有4,740家P2P平臺陸續倒閉。

歷年P2P 行業問題爆發的規模(累計)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2012年,第一批P2P開始爆發,代表技術的互聯網和代表財富的金融相結合,沒有什麼比這個概念更性感。

不到三年的時間,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P2P市場,平臺數量全球第一,交易額是美國的數倍,比當年的A股還要瘋狂。

但飛的越高、摔得越慘,當潮水褪去的時候,裸泳的P2P開始一個個倒下。

不斷見諸於媒體的維權事件讓人嗅到一絲危機的味道。

不是危言聳聽。

來看看當年阿爾巴尼亞發展民間集資理財,最後導致全國暴亂的故事吧: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故事的主角名叫阿爾巴尼亞(下稱“阿國”),一個位於東歐巴爾幹半島西岸,素有“山鷹之國”的之稱的國家,上世紀60年代與中國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國家”,同為社會主義制度。

1954年-1978年期間,中國向阿國提供援款金額為100多億元人民幣,阿國成為中國對外援助受援國人均數額最高的國家。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對阿國的援助達到最高點,以至於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但是1978年兩國關係開始走向決裂,中國停止了對阿國的一切援助。

為何阿爾巴尼亞發展民間集資理財會走上暴亂呢?故事要從1991年說起。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各國政局相繼發生了劇變。阿國自1991年起也搖身一變,成為多黨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1992年,阿國民主黨經過民主選舉,成為執政黨,把控阿爾巴尼亞黨、政、軍的發展。

阿國民主黨執政後,發起了一場私有化運動,力圖革新全國產權狀況,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然而阿國國家財政狀況極為緊張,銀行無力向中小企業經營者提供貸款,民間經濟對資金需求相當迫切。

就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公司和個人以貿易實業公司、金融公司或慈善基金會的名義註冊,利用人們渴望通過捷徑理財,實現財富增值的心理以高利率為誘餌,大搞所謂的“金字塔式”集資活動,言稱幫助民眾理財,同時解決民間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這些機構支付給投資人的高額利息並非完全來自投資所得利潤,而是用後來投資者的存款墊付前者的利息。如此反覆,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成為“金字塔”的塔基,老闆則端坐塔尖,牟取暴利。

這場民間理財運動,得到了阿國民主黨當局支持,阿國民主黨認為發展民間金融可以刺激民間經濟的發展,活絡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當然,阿國民主黨還有自己的小算盤:這些理財公司為民主黨在下一輪阿國總統大選中提供政治獻金。

1996年,阿國民主黨取得當年5月議會大選的勝利,與此同時,民間的高利息集資活動達到了瘋狂程度,這些理財機構為爭奪儲戶競相提高存款利率,有的年化利率竟高達70%-100%。

阿國民眾在社會主義期間受夠了貧窮之苦,如今面對高額的投資利息,實在經不起誘惑,紛紛排起長龍陣,加入這場荒誕的理財運動。不少人將一生的積蓄,甚至不惜變賣房屋、土地的所得,全部送到這些理財公司手中。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據統計,阿全國共有12個大的假集資機構,在全國普設儲蓄點,儲戶多達100多萬,佔全國人口的1/3,總存款額近20億美元,遠遠超過國家進出口總額,近乎阿國民收入的1/3。瘋狂的民間集資活動使全國金融混亂。

IMF和世界銀行於1996年11月先後派要員來阿爾巴尼亞調查,並向阿爾巴尼亞當局發出警告,要求他們立即採取制約措施。

但是,阿當局不但漠然處之,甚至還公然為民間非法集資活動辯護,稱高利息集資活動“完全是‘人民資本主義’,是“普惠金融”,是公民儲蓄和理財是他們的正當權利,國家不能利用行政手段壓制他們的積極性。

然而,眼看群眾手中已經沒有多少錢儲蓄了,一些騙子便攜鉅款潛逃,或宣佈“破產”,儲民痛不欲生,有人甚至暴病不起或絕望自殺。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他們呼籲政府幹預,政府卻不予置理。迫於壓力,1997年1月中旬,阿政府不得不凍結了幾家仍在活動的“基金會”的大約3億美元的銀行存款。

隨後,民主黨利用集資機構的資金大搞競選、拉選票的醜聞敗露。於是,全國廣大投資人在極度絕望與憤怒的情況下,從1997年初開始,相繼在全國各地大城市掀起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

群眾紛紛走上街頭,高呼“我們要自己的錢”、“打倒強盜政府”、“打倒貝里沙”等口號,並伴有打、砸、搶行為,最後發展到難以收拾的武裝騷亂的局面。

阿國社會黨聯合其他在野黨也藉助形勢,就假集資事件掀起的反政府浪潮,提出“經濟問題,政治解決”。就這樣,一次由假集資引發的規模浩大的武裝動亂和政治動盪開始了。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武裝動亂從南方開始,南部抗議活動的組織者要求經濟補償,並且民主黨政府下臺,民主黨當局下令鎮壓。憤怒的南部市民搶劫了市郊區的軍火庫,成立了武裝組織,走上了武裝暴動之路。

隨後,南部沿海地區的德爾維納、希馬拉和阿第三大海港城市薩蘭達的市民也紛紛搶劫軍火庫,掀起武裝暴動。

儘管以梅克西為總理的民主黨政府3月2日被迫集體總辭職,但並未緩解民眾的憤怒情緒。

而戒嚴令的宣佈和3月3日貝里沙強行蟬聯總統的行為,則進一步激怒了全國百姓。

緊接著,武裝暴動從南部迅速向北推進,一個又一個軍火庫被搶,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裡,武裝力量推進到距離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僅60公里的策裡克市。

在此期間,阿國一些公檢法機構遭到襲擊,並陷入癱瘓;監獄被劫,大批刑事犯出逃;

全國各地拿起武器的抗議者各自為政,無人過問,喜歡玩槍的到軍火庫拿上幾支背在肩上,滿街亂逛;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南部費裡區的一些有放射性的軍事裝備流失到民間;大量建築物被燒、被毀;銀行搶劫案和攔路搶劫事件頻頻發生…政府失去了對國家大部分地區的控制,全國陷入無政府狀態。

3月12日,阿國首都地拉那槍聲徹夜不停。西南郊的一座軍火庫及西北郊的一座兵營遭到搶劫,大量槍支彈藥失散於民間,地拉那成了一座沒有設防卻幾乎家家都有槍支的城市。

3月16日清晨,這一天是阿爾巴尼亞當局宣佈的全國哀悼日,追悼在這一期間的死難者。廣大的民眾企盼這場狂暴儘快地成為過去,上萬名地拉那居民來到市中心的集會高呼:“我們要和平,不要暴力!” 但是全國混亂的局面仍然未能完全被制止。

3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終於出手了。聯合國安理會開始授權部分成員國向阿爾巴尼亞派遣多國保護部隊,負責守衛港口、機場、公路、鐵路及倉庫等設施,協助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和幫助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4月份,身穿橄欖綠軍裝的西歐軍隊,共計6000名士兵陸續抵達地拉那首都機場和都拉斯港口。

就這樣,暴亂逐漸被平息了。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7年驚心動魄的武裝動亂剛剛過去,1998年的政治風波再次衝擊了阿爾巴尼亞。同年9月,民主黨進行了武裝反奪權,但未取得成功。

在這場由民間集資理財,所引起的持續數月的嚴重武裝動亂中,擁有300餘萬人口的阿爾巴尼亞,共有近3000人喪生,2萬人受傷,其中兒童傷亡近千人;

數萬難民逃往國外;國民經濟遭到重創,物質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

而動亂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創傷更是難以消除的。

並且,這場動亂中失散的70萬支槍和15億發子彈,阿國當局和國際社會雖多次以“發展換武器”的名義要求國民繳回武器彈藥,卻收效有限,大量武器將長期流散於民間,給社會治安造成嚴重問題。

更有甚者,它給巴爾幹地區的安全帶來威脅。據查,1999年發生的科索沃戰爭以及2001年馬其頓發生的安全危機期間,那裡的阿族武裝組織擁有的許多武器彈藥都是從阿爾巴尼亞走私而來的。

2001年元旦,為了永遠告別那噩夢的年代,阿爾巴尼亞的孩子們收集了武裝動亂期間的3萬顆子彈殼,鑄成了一口“和平鍾”,安放在首都地拉那市中心的“國際文化中心”的廣場前。

鐘上刻著:“我(和平鍾)在子彈中出生,願在第三個千年裡,在阿爾巴尼亞兒童的和平道路上嘹亮高歌。”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收益的另一面是風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在經濟下行的當前,P2P平臺普遍許諾民眾8%以上的利率,從根本上違背商業邏輯和經濟規律。

2018 年7 月各收益率區間P2P平臺數量分佈

前車之鑑|P2P是如何整垮一個國家的?

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

是該管一管了。

本文根據新華社駐地拉那分社前首席記者兼駐馬其頓首席記者,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洪起的回憶錄改編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