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AI季度考,百度商業化落地交出這樣的答卷

AI季度考,百度商業化落地交出這樣的答卷

越過山丘之後,眼下正有越來越多眾多投資機構、對沖基金和股票分析師用行動表示對百度的看好:

● TheStreet將百度評級從“c﹢”上升到“b”(7月31日)

● Instinet上調百度“買入”評級(7月31日)

● 瑞士信貸集團給予百度股票“表現優勝”評級(8月31日)

● 花旗集團重申百度“持有”評級、併為百度設定了253.00美元的目標價(9月14日)

● 美國銀行重申“買入”評級,並給出了263.00美元的目標價(9月18日)

● 匯豐集團重申“買入”評級調高了百度的目標價(245.00美元)

● ……

早前,據Marketbeat對27位華爾街知名分析師進行的調查顯示,11位給出“持有”評級,13位給出“買入”評級,1位給出“強力買入”評級,目前百度的平均評級為“買入”。

能讓以“挑剔”著稱的華爾街投資人不約而同一致看好,百度這一季度不可謂不努力。事實上,在宣佈全力投入AI之後,外界對百度AI的商業化路數就頗感興趣:如果百度能夠在這方面獲得成功,那無疑會是AI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這不僅會激活整個AI產業,也必將徹底打破過去幾十年AI研發起落沉浮的循環怪圈。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百度AI的商業化路徑還是很清晰而務實的,循序漸進一點也不與現實脫節。

一、

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開發出來後總要實現應用場景上的落地,否則就沒意義。百度的做法是,首先研發自己的感知計算技術,如語音、圖像識別、小度等,然後再推出AI操作系統DuerOS,這是個開放平臺,可以讓企業很容易地接入並使用其中的AI技術,省去了大量的開發與適配工作。作為電器企業,你想做智能家電但缺乏技術,加入進去先用上是儘快推出智能家電的一條捷徑。

AI系統開發出來了之後,要面臨著找人來用的問題,別管什麼系統在開始時都不會是完美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在技術上加以完善。百度為此發揮了自己多年來在渠道和市場方面的功底,為DuerOS引來了諸多合作伙伴,如家用電器行業的海信、海爾、TCL,製造業的富士康,智能手機行業的小米、vivo,htc等。DuerOS的開放是雙通道的,一方面向使用者開放,另一方面也向開發者開放。使用者可以反饋使用情況,開發者能讓其中的功能更好用。

二、

作為AI研發中的重頭戲,百度率先推出阿波羅計劃,宣佈將自己重金投入研發好幾年的自動駕駛技術開源,逐步將自己的技術能力開放出去。年初阿波羅計劃推出之時,百度承諾要開放更多的尖端技術,而在最近發佈的阿波羅1.5版本中果然兌現了承諾,將障礙物感知、決策規劃、雲端仿真、高精地圖服務、端到端的深度學習等五大核心能力開放了出去,引起行業內一片歡聲。在圍觀者看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開放動作,在業界看來,這開放出去的可都是堆得老高的錢哪。

不僅如此,除了提供技術建設生態之外,還能做些什麼提供價值呢?我們知道,百度是天生擁有大數據的公司,在AI中說流量有點俗,但流量所帶來的大數據能夠體現出來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大數據對於未來自動駕駛的應用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有了大數據才能發展算法讓自動駕駛更安全更好用,這兩者也是個相互促進的關係。要再加上阿波羅生態所帶出的使用場景,三者相輔相成是相得益彰的。不過在這一切背後,還有個算力問題,有了數據和算法再加上使用場景,總得有運算能力將其跑起來吧。

三、

另一個備受矚目的AI生態——百度智能雲在Q2季度也交出了亮眼的商業化落地成績單:在前不久舉辦的百度雲智峰會(ABC SUMMIT)上,百度雲重磅發佈了XPU(雲計算加速芯片)、FPGA/GPU雲服務器、ABC-STACK(技術棧)等代表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技術融合的新產品和服務框架,持續在雲計算領域發力。雲計算是AI能否跑起來的服務保障,再強的AI算法和大數據,傳統IT架構也跑不起來,更別提進入應用場景了。百度雲今年的用戶數同比增長了11倍,流量同比增長8倍,收入同比增長4倍,主要原因正是百度雲承載了AI戰略的落地與實施,增長的用戶、流量和收入中,有很大比例來自AI用戶。未來百度AI從中獲取大規模的服務收益,也是可見的預期。

在一個開放的AI生態中,只要你提供的服務有價值,就會有人願意付費用。在這個問題上完全不必去糾結具體的商業模式,如何收費,收多少等等。先把服務敞口做大,讓所有人看到,每一條服務路線都能產出收益,但就是不收。等到用戶對服務形成依賴,心甘情願要為服務付錢也不會影響服務體驗時,商業化的臨界點就到來了,規模性收入將迅速形成,而百度的轉型也將在所有人還沒意識到之前完成,這一天並不會太久到來。而短期內可以預見的是,在10月26日即將公佈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中,百度無疑還將實現進一步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