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不良緣何反彈:90天以上逾期劃為不良 中小銀行加速出清

不良緣何反彈:90天以上逾期劃為不良 中小銀行加速出清

農商銀行貸款主要投向小微和涉農客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企業盈利回升主要集中在規模以上的大中型企業,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小微和涉農將是不良暴露的災區。

銀行業不良率異常“反彈”引起市場的關注。

8月13日,銀保監會發布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餘額1.96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29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6%,較上季末上升0.12個百分點。

從數據來看, 主要是農商銀行不良暴露較大。

究其原因,不良監管加強,90天以上逾期被要求劃歸為不良而非此前可以長期留在關注類貸款。而且,近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部分銀行利潤下滑,消化不良難度加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銀保監會要求,2018年6月末之前,國有大行必須將90天以上逾期劃為不良。2019年6月末之前,農商銀行必須將90天以上逾期劃為不良,不得再劃為關注類貸款。

不良反彈來自哪裡?

銀行業不良反彈,從區域看,多地銀行業不良有所反彈。

山東、江蘇不良貸款較年初“雙升”。截至6月末,山東省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2226.9億元,比年初增加413.7億元;不良貸款率2.96%,比年初上升0.4個百分點。江蘇省銀行業不良率1.29%,比去年初增加0.0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1450.85億元,比年初增加151.79億元。

從一季度看,截至3月末,甘肅省不良貸款率高達3.70%,比年初增加0.1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676.53億元,比年初增加55.49億元。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22%,比年初上升0.15個百分點。

截至6月末,廣東(不含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57%,比年初下降0.12個百分點。2018年2季度末,貴州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558.55億元,比年初略增;不良貸款率2.43%,比年初下降0.2個百分點。

從銀行類別看,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新增不良暴露較多,導致不良率反彈。

一位大行華北分行銀行風控人士說,2018年,國有大行劃撥出部分利潤來消耗不良,處置力度加大、總行配置資源增加、處置速度加快。大部分不良率應當來自城商行、農商行等區域性銀行不良開始暴露。

一位華南農商銀行人士稱,感覺今年以來農商銀行不良暴露較多,不少屬於之前被隱藏的不良。

7月以來,多家農商銀行因不良率大幅上升被調低評級。究其原因,一是不良認定標準趨嚴使得不良壓力顯現,如貴陽農商銀行、山東鄒平農商銀行。二是非真實轉讓的不良資產回表,如安徽宣城皖南農商銀行。

強監管推波助瀾

銀行業不良率反彈,或與強監管有關。

8月14日,中金公司發佈報告稱,預計監管原因導致不良率走高。具體來看,今年二季度,銀行資產質量數據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凸顯了底層金融機構而非上市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壓力。首先,關注類佔比環比下降16bps 至3.26%,而不良率環比提升11bps 至1.86%,關注和不良走勢背離,極大概率和銀保監會要求銀行減少逾期90 天以上貸款和不良貸款剪刀差的政策有關。

一位華南農商行人士表示,有監管部門今年提出要求,所有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都要劃入不良。而在此前,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可一直劃為關注類貸款。有監管或許想在今年利潤還不錯的年份,集中充分暴露不良率。

中金公司認為,新增不良貸款主要來自於較小的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同期,由於不良確認更為積極,以及監管部門下調撥備覆蓋率要求,期末撥備覆蓋率環比下降12.6ppts 至178.70%。

上述華東農商行人士認為,實際上,去年以來,中小銀行處置不良的力度也很大。但不良突然增加的農商行的不良都不是一天產生的,這次不良暴露的原因中,監管政策因素很大。

今年,銀保監會及各地銀監局明顯加強了對不良處置的監管力度,處罰銀行違規處置不良。如,信達資產雲南省分公司因“為他行規避資產質量監管提供通道,協助違規處置不良貸款”被罰款30萬元。多家農商銀行更是因“虛假轉讓不良貸款”或“違規核銷不良貸款”被重罰,包括山東聊城潤昌農商銀行、湖南江華農商銀行等。

經濟壓力倒逼

招商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認為,預計後續農商銀行不良率會持續暴露,部分一是農商銀行資產質量歷史包袱較大,隨著監管強化要求貸款真實反映,原來劃分在逾期、關注類貸款的潛在不良浮出水面。另外,農商銀行貸款主要投向小微和涉農客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企業盈利回升主要集中在規模以上的大中型企業,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小微和涉農將是不良暴露的災區。

2017年末以來,多家上市銀行調高了撥備覆蓋率,究其原因,是在為不良貸款壓力提前做準備。

中金公司認為,宏觀經濟減速和不確定性增強為中期銀行資產質量走勢增添了不確定性。

一位華南上市股份行總行高管表示:“銀保監會今年以來連續下發流動性管理、賬戶管理、大額風險管理等文件。我們內部進行測算,儘管要到2019年才正式實施新政策,但涉及流動性的所有指標,我行已經超過銀監會要求的最低標準。”

“中國經濟處於L型底部,但還不太穩定,這一時期銀行的違約、不良也是不穩定的,銀行業不良率有所反彈已反映這一趨勢。”

“去槓桿之下,很多路徑被堵死了。”某華南股份行高管在股東大會上坦言。此外,當前“貿易戰”等因素對經濟總體而言影響比較大。

他表示,5月以來經濟和金融數據出現三大變化。一是社會零售消費品增速個位數增長,此前十多年來都是在10%以上。這可能是由於降低汽車關稅等因素導致,但究竟是臨時性的還是長期下降仍待觀察。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基本建設不太可能大幅增加,新舊產業也沒有完全轉化。三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放緩,“既然投資需求沒有了,供應也沒有了。三個指標看,經濟遇到的困難還是比較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