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莫名其妙的快樂教育

來源:學術那些事兒(ID:ldriji)

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快樂實在是一種很單薄的感受。戀愛是快樂的,XX也許還比戀愛更快樂;打球是快樂的,打人也可能很快樂。教育以快樂為目的無論如何都是很莫名其妙的。如果是說,快樂至少應該成為教育過程的伴生感受,那也不怎麼靠譜。

教育主要是一種自我塑造活動,同時也帶有競爭性,是一種在一個公認的價值體系中,把現在的自己塑造成一個更理想的人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與別人分出高下的過程。這一塑造過程往往挺痛苦,至少遠談不上愉快,它是一種紀律性很強的訓練,是對人的強迫。

如果說這其中有什麼快樂可言,那肯定也是一種比較晦澀的、隱喻性的快樂,與食色、看肥皂劇所帶來典型快樂很不一樣。更重要的是,與教育可能帶來的種種卓越、成就相比,快樂實在算不上什麼值得一提的價值。

這些本來是常識。之所以這套道理很遭人反感,也許主要是因為據說已經不存在公認的價值體系了,對什麼是正確的理想、是人應該追求的狀態缺乏共識了。重要的不是在自己身上造就某種公認的善好、培育某些德能,而是個性、自我選擇。

“我不一定是網紅,不一定會唱,不一定自律,不一定勇敢,不一定會贏,但在映客,我一定是我。”這種個性當然是無比空洞的,什麼都可以往裡面填,關鍵在於它是自己選的,選擇什麼不重要,聽從自己的選擇而非追隨社會公認的價值座標最重要,後者被認為是虛偽、懦弱的。

不僅如此,據說,這種無法無天的教育方式還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每個人的獨特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快樂教育不僅可以使我們收穫無比珍貴的個性,它的社會功效也一點不比應試教育差。

這種幻想大概要依賴兩個假設。首先,人的前社會本質是美好的;其次,傳統教化者的退場就意味著社會約束的解除,於是人的美好本性就能夠自由舒展開來了。這兩個假設大概都是空想。家長、老師不打藥,公眾號、微博裡的那些害蟲就肆無忌憚了,結果只會是未熟先爛。

對應試教育的許多批評當然很有道理,不被流行觀念洗腦的清醒觀察者至少承認,有些教育過程很機械、很不快樂,但卻是必要的;有些卻純然是應試的,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價值。這個區分在概念上很容易,但要在教育實踐中區分兩者並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進使前者得到保留、後者漸漸消除卻幾乎是不可能的。

只要教育依然是一個獲取外部資源的通道,那麼各種應試手段就永遠不會消失,各種試圖鑑別真素質與偽素質的嘗試只會刺激功利的學生不斷創造出新的伎倆來迎合花樣翻新的甄選標準,以獲得通往下一站的車票。

莫名其妙的快乐教育

長按二維碼關注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