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餐飲搞文創,不是在微信號上講個故事就管用!

和誠品書店憑藉創意和生活美學成為臺灣的地標性品牌一樣,臺灣還有一些餐飲品牌在餐飲+文創領域率先做出了探索。不靠創始人的逆襲故事,不靠代理公司出的H5小遊戲,不靠賣萌和網絡用語,他們到底是怎麼樣四兩撥千斤,把文創變成餐飲品牌的一大競爭力的呢?且聽觀見餐飲圈和33位資深餐飲人一起為你深入解析。

餐飲搞文創,不是在微信號上講個故事就管用!

56年老品牌如何應對消費群體的代際差異

臺灣和我們同文同語,臺灣的餐飲也和大陸同根同源,以匠心餐飲、家族老店為特色之一的臺灣餐飲業如今也和我們一樣面臨著新的衝擊,那就是傳統餐飲品牌如何應對80後、90後消費主力人群代際差異,如何讓老品牌的匠心老味道能夠在瞬息萬變的餐飲江湖永續經營的問題。馬玉山食品用56年的實踐作出了不一樣的回答。

和創意沾邊,年輕品牌自然是佔有先天優勢,然而,當觀見餐飲圈帶領33位資深餐飲人參觀 完馬玉山食品在高雄建立的紅頂谷創,我們為這個56年老品牌擊節讚歎,同時也刷新了自己對餐飲文創的固有觀念,原來餐飲文創還可以這麼玩!

穀物里長出的創意 水到渠成放大招

以崇尚自然、穀物健康為經營理念的馬玉山食品創立於1961年,從傳統菜市場稱重賣的米麩、麵茶起家,如今是暢銷海內外的米穀類沖泡類產品專家。

位於高雄的紅頂谷創建於2014年,五層挑高的建築包含了馬玉山故事館、谷樂坊、谷工坊和穀倉咖啡等不同功能區塊 。戴上特製的手環,我們迫不及待地跟隨導覽人員走進了馬玉山的穀物小宇宙。

從五層開始一層層參觀下來,環形的穀物步道由臺灣知名的插畫家Croter洪添賢設計,移步換景,金磚製造所展示土鳳梨酥金磚的生產過程,展覽區有來參與的小朋友的創作展品,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不同主題的小展覽。

走進太空感的熒光步道,企業的草創故事一步步展開,將穀物文化、穀物的知識和馬玉山品牌從1961年草創開始的品牌故事融匯成跨越時空的演繹。

餐飲搞文創,不是在微信號上講個故事就管用!

插畫、平面設計、裝置藝術等設計讓人自然地以時間為線索瞭解了品牌內涵,其中也萌生出很多和顧客之間的互動:大到可以讓人站上去的杯子、以各個時期產品外包裝為原型設計的抱枕、公仔讓休息區成為了顧客拍照分享的集中區域。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瞭解到,創始人有感於當時的民生需求,研製出穀物米麩,作為奶粉的替代品,為嬰兒補充營養,這也成為了馬玉山企業立本的宗旨。

稻穀的老實哲學滲透在“谷的嚴選”展區、谷樂坊和能夠親手體驗穀物磨製的谷工坊中,步道另一邊可以透過玻璃看到馬玉山食品從磨製到裝袋的全部製造過程,最後,一層的穀倉咖啡不僅可以堂食,還可以選購當作伴手禮。

從五層到一層,從品牌故事到產品展示,聲光影多維度的演繹,不刻意賣萌也不流於一板一眼的繪本式體驗,無形中加深了對味道的記憶,和對品牌形象的加固。

從窮孩子的米奶粉到臺灣知名文創基地

紅頂谷創是馬玉山品牌邀請一群熱愛穀物的生活玩家、插畫藝術家一起打造的。本著與這片土地共存共榮,和更多的人共同分享有趣樂活的品牌態度,馬玉山這個幾十年的老品牌近年來積極推動藝文盛事以及公益活動。

在創始人父子熱情、創意、樂活的基因推進下,把這裡打造成了與品牌相輔相成的一座穀物文創樂園,同時也是聞名全臺灣的文創基地。

餐飲抱流行IP並不少見,前有各式主題餐廳,後有跨界餐飲人的異業結合探索,能成功借勢,不喧賓奪主,也不失了餐飲本質的卻是鳳毛麟角。

有人說餐飲+文創將是下一個風口,但是,文化創意從哪兒來?什麼樣的餐飲文創才能為品牌賦能?相信和觀見餐飲圈一起深度觀摩馬玉山紅頂谷創之後,我們能在這個56年老品牌身上找到答案。

無論在臺灣還是大陸,餐飲行業都算是傳統行業,消費不斷升級的時代,口味和出品穩定只能是基本功,想要品牌升空,就要文化落地。餐飲+文創模式中,文化創意雖然是加分項,卻也可以是時下最有競爭力的一點。

餐飲搞文創,不是在微信號上講個故事就管用!

面對年輕化的消費主導人群,賣個萌、把網絡熱詞印在物料上,或者僅僅是在微信公眾號上講故事講情懷,都不能算是玩出了創意,並不能讓品牌升空,落地執行也往往流俗。

因為,一個品牌有一個品牌自身的基因,餐飲同質化嚴重的時代,照搬別人的餐飲文化創意,永遠是學到形抓不到神。當務之急是要向內挖掘自己的品牌,創意可以在灶臺之上,也可以在廚房之外,但一定是和創始人的見識和品味成正相關。

觀見餐飲圈帶你六月走出去,深入寶島餐飲業,尋覓匠心與傳承,學習餐飲+文創的前沿潮流,也在同吃同住同行中為你締造餐飲人的革命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