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中國新零售行業發展趨勢:結合線上的技術重回線下

中國新零售行業發展趨勢:結合線上的技術重回線下

零售業發展史上,先後湧現了百貨商場、超級市場、購物中心、電子商務、移動購物等多種零售業態,人類也從技術引領生產變革,生產變革引領消費方式變革的傳統零售,進化為消費方式逆向牽引生產方式變革的階段。

一、中國新零售行業市場增長動力分析

零售業的變革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的助力:

一是技術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智慧物流、互聯網金融等在內的新商業基礎設施初具規模,互聯網進入應用期,既可以服務虛擬經濟,也可以服務實體經濟。

二是消費者的變化,即消費者的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認知越來越全方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結構與發達國家日漸趨同——中國家庭全年在食物上的支出佔比繼續下降,而可選品和次必需品的支出持續顯著增加,中國的消費升級正引領全球消費增長。

三是實體零售急需增長動力。全球實體零售發展遇到了天花板,亟待尋找新的動力,而中國實體零售業發展則處於初級階段,發展不均衡,盈利模式自身存在問題。具體到新零售行業,儘管全國實行的是同一種法律、法規,但各地對政策的理解程度卻並不相同,執行標準也不一樣,直接造成整個零售業發展的不均衡。目前看來,發達地區的連鎖率相對會高一點,合規性也相對高一點,越欠發達地區合規性越差。

二、中國新零售行業市場發展瓶頸剖析

在這個互聯網改變線下商業方方面面的時刻,每個企業都在試圖用自身的升級去適應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但是他們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來自傳統商業流程方面的挑戰非常巨大。負責管理很多屏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發佈廣告。但現在的商業地產和品牌要發佈連接就要籤合同,這個工作量很大,簽了合同才能付款,還要開發票,這是一個業務流問題。

數字化商業為我們帶來很多便捷性,其流程、團隊和業務素質限制了數字化商業的發展和平臺的實施。而麥享科技CEO姚欣榆則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能不能去改變,然後來適應新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即數字化商業的挑戰在於傳統商業數字化過程當中模式的挑戰。

其實利益鏈的重組才是真正的難題——這不是純技術能力的提供商就可以觸發這些改變,這些都是比較大的問題。現在的行業大勢變化快,這兩年最大的變化是手機支付的發展,三年之後可以完成80%線下服務的閉環,而且是可識別用戶、可連接的。當然,這對於那些支付使用者中的小B(商家)來講,威脅並不那麼大,對於他們來講新零售時期,如何將巨高無比的獲客成本降下來才是最大的挑戰。

三、中國新零售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人們對零售產業上關注的熱點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由最初單純是以線上為主的電商開始,中間經歷了O2O的過渡期,到現在又重新轉回到線下。為何由線上轉向線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現在流量成本基本趨同,在線上的滲透率、到達率基本飽和的時候,線上出現一個很明顯的集中的趨勢,絕大部分流量都掌握在幾家大企業手裡,流量成本比較高,線下獲客是比較便宜的。尤其對特定的人群,線下的過客的優勢非常明顯。

第二,在運營方面,比如類似生鮮品類,雖然消費頻率很高,但是單次的客單價很低,所以完全的線上方式很難實現規模與效率,所以結合線下資源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第三,在體驗方面,傳統的電商通常只能滿足消費者對於商品層面的需求,對於體驗式和服務式的需求很難滿足。滿足這樣的需求,需要線下的場景來承載,線下商家可以給消費者從服務、設計到環境一些完整的因素結合在一起,可以給消費者一個很完整的體驗。

新零售的一個重點就是在於結合了線上的技術,重回線下,讓線上和線下的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來實現零售所需要追求的效率和規模。

在追求零售效率時有兩個方向可以做:一個是追求供應鏈效率,比如像折扣店或者7-11這樣的店,零售業態與製造業態結合在一起,產業鏈向上延伸;二是追求消費者效率,通過一個比較複雜的線下門店的運營,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很強的差異化的體現,給消費者創造更多的價值。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未來新零售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未來新零售將有三個發展趨勢:餐飲化趨勢、小面積業態、大面積門店。一是餐飲化趨勢,比如商店裡的速凍食品、大賣場裡的餐飲成品、便利店裡的成品、外賣。二是小面積業態,如便利店、折扣店、社區店,儘管門店很小,但門店的標準化程度非常高,具有非常強的規模擴張能力。三是大面積門店的核心在於體驗化和差異化,通過一個相對複雜的運營去建立一個運營的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