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木石斋:金石相叩,砚墨之美

“砚”亦称为“研”,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在漫长的岁月中,砚一直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为我们记录和传承了历史。

后来随着笔墨的发展,经过历朝历代的变迁,砚台的用料多种多样,不仅具备书写功能也体现了非凡的收藏气质。

在临沂古玩市场,一家名为”木石斋“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砚台,而这些砚台都是出自齐石明之手。他制作砚台已经将近40年了。

木石斋:金石相叩,砚墨之美

从木雕开始喜欢上雕刻

1962年,齐石明出生在莱芜孟家庄,当时齐家是个大家庭,出了很多艺术人才,家族中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让他从小就耳濡目染。

在农村老家那段时间的生活,奠定了齐石明艺术生涯的基础。

1978年,十几岁的齐石明跟随亲戚来到临沂,从此,他就留在了临沂。当时跟随齐石明一起来的,还有他那套形影不离的雕刻工具。

1980年,高中毕业的齐石明来到费县塔山林场,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也正是这份工作,让他与砚台结缘。

1983年,开山修路,挖出了很多树根,很多村民捡了回家烧火做饭,齐石明觉得很可惜,就选了其中造型比较奇特的一些树根拿回家做根雕,再把做好的根雕拿到山下农村大集上,以几毛钱的价格卖给村民,村民都很喜欢,这样也激发了齐石明的创作激情。

现在,他的工作室里还摆放着齐石明早期的根雕作品,如今他更多的时间是治研。

用心雕刻每一块石头

临沂盛产奇石。适合治研的有20几种,治研的石头质地不能太硬,这样不容易研墨。

齐石明治研的原石,大多是在临沂采购的,石头采购回来他会根据石头的纹理、特点,来构图,但是在制作过程中,随着石头纹理的变化,他的创作思路也随着改变。

在我们普通人眼里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在齐石明的眼里,每块石头却有着独特的美。

他更多的是想着怎么利用石头自带的原始纹理,把它雕刻出更美的作品。

一次,和朋友开车外出,路上偶遇一块石头,当时齐石明立即叫朋友停下车,去捡石头,朋友很不理解,这块石头并没有什么特点,能用来做什么。但是齐石明的心里却有了灵感,一个月后,朋友再见到这块石头,已经被齐石明雕刻成一个鸭子型砚台,朋友想要收藏,齐石明却不舍,自己收藏了。

从齐石明治研起,到现在他已经制作了上千块研台,它们在齐石明的雕刻下都变成了独特的工艺品。

时光雕刻者

1986年,齐石明在临沂举办了砚台、根雕、木雕个人展览,当时,外界普遍流传,临沂艺术界杀出了一匹“黑马”,一时间,齐石明小有名气,创作之余,齐石明经常参加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各种文艺交流会,并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金奖。

现在这些奖杯都摆在木石斋里,是对他的作品最好的肯定。

金属的制砚工具和石材的碰撞,每一下都铿锵有力。制砚不是安静的过程,当你看见制砚师制砚的时候,你会被这种认真和阳刚所感染。

金石相叩,终成一方砚。力量收敛进砚石体内,墨磨于上,缓缓化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