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天地大美沂蒙山

天地大美,多是漫長自然的造化神奇。

一杯好酒,多是漫長時間的曼妙醞釀。

山川河嶽,令中國與別處顯著不同。

美酒在杯,為中國文化打上烙印和符號。

沒有酒的中國文化不純粹。

沒有酒的中國歷史不真實。

酒,讓紂王失態,於是周代始提倡“酒儀文化”,使得飲酒以長幼為序,且尤重長者,從此“酒禮”與“酒德”成為飲酒要領。

天地大美沂蒙山

先秦兩漢的人們漸漸以酒為禮,酒不但與節日銜接,也成為日常禮儀必備,禮尚往來,以酒為重。此風俗延續至今,新女婿第一次去女方家送節禮,若禮中無酒,便是失了禮節。

酒是英雄披風,沒有酒的點綴,定會讓英雄的背影失了韻味。

一場鴻門宴,可見劉邦隨機應變之高人一籌,可見項羽魯莽自負之疏忽大意;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當時其實已經有擔當天下的意志,但知道此乃曹操試探,又知曹操為人,於是只能以酒擋之。

細數中國文學,幾乎所有名篇都從酒中生髮出來。

王羲之在永和九年的那一場醉裡寫下《蘭亭序》,雖然原稿流失,但是酒香留存。

唐代的“飲中八仙”個個愛酒,最著名的是“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張旭三杯草聖傳,揮毫落紙如雲煙”。

可以想見,貴妃醉酒的月夜,這8位或許也正在長安某處飲酒作詩,不亦樂乎。

曹雪芹定然酒量不淺,否則那些繁複巧妙的行酒令如何躍然紙上?又如何能與十二釵詩詞歌賦的才華相得益彰?姑娘們也定然不勝酒力,那些酒令一出口,酒一定是被曹雪芹一個人在北風呼嘯的夜裡一飲而盡了……

臨沂作為文化逶迤之地,酒文化同樣源遠流長,幾乎伴生於整個歷史發展歷程。

蒙山沂水深處,自古都出好酒。

沂蒙山酒所在地——沂水縣院東頭鎮,深處蒙山沂水腹地,周圍青山環抱,綠水纏繞,因為地下水經過麥飯石岩層的過濾而甘洌清甜,為釀酒提供了天然的水源。

雖然在1948年建廠,但是它的歷史,卻要追溯到春秋時期。

1977年冬,沂蒙山酒業南400米發現了兩座春秋古墓。

在出土的600餘件文物中,除了大量酒器,如單耳杯、觶(zhi)形杯、高柄杯等,還有發酵用的大口尊,濾酒用的漏缸,貯酒用的陶甕,這將公司所在地的酒文化上溯到2500多年前。

除了歷史文化的深厚,這裡的自然純淨無染,這裡的人們淳樸善良,釀酒需要發酵、蒸餾、儲藏、勾兌,每一步都是“慢”功夫,而這裡,真的為釀酒提供了可以“慢”下來的絕佳環境。

本報本期推出特別策劃《走進沂蒙山》,除了要帶大家領略沂蒙山酒的歷史之美、生態之美、公益之美以及釀酒、藏酒的工藝之美,還要讓大家見證沂蒙山酒的醇厚綿柔與與回味悠長。

一杯沂蒙山,對酒當歌,對月吟風。

不畏時間流逝,只待歲月深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