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第44期 罗江李氏家训:谦恭处世 修德行善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第44期 罗江李氏家训:谦恭处世 修德行善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第44期 罗江李氏家训:谦恭处世 修德行善

四川省罗江县云龙山麓钟灵毓秀,文博乡邑,清代中叶,造就了“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的李氏家族。

李化楠著《李石亭文集》列有其所整理的《李氏族谱》,列出的族训大意为彰善杜恶、孝父母亲兄弟、救患恤贫、谦恭处世、修德行善则子孙必贤、子弟三日不读书便成俗物等。

李化楠(1710~1767),李调元之父,清代文学家,乾隆七年(1742)进士。著有《万善堂稿》《石亭诗集》《石亭文集》《醒园录》等。《醒园录》分上下两卷,主要由李化楠记录,其子李调元增补并最终印制传世。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第44期 罗江李氏家训:谦恭处世 修德行善

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罗江县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诗人。

李调元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笔不停耕,才华横溢,是一位在多个领域有较大成就的通才,与遂宁张问陶、丹棱彭端淑并称为“四川三大才子”。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童山诗集》40卷、《童山文集》20卷,以及《雨村诗话》《雨村词话》《雨村曲语》《雨村剧话》等专著。久演不衰的川剧传统剧目《春秋配》《花田错》等皆他所作。李调元在文化学术上的最大贡献,是竭尽毕生精力完成的包括150余种著述在内的、学术总构式的大型丛书《函海》。这套丛书涉及历史、考古、地理、方言、文字学、音韵学、金石学、农学、姓氏学、民俗学以及诗、词、曲、剧等多个领域,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校勘和纂辑,又有本人的诗文和研究成果。1784年至1886年,《函海》先后刻印发行4次,是我国文化学术宝库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特别是该丛书着重纂辑了巴蜀文苑历代学者著而未刊或濒临失传的各种抄本、秘本和孤本,对巴蜀文化学术的继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李调元在家乡建有“万卷楼”,藏书10万卷,时人誉为“四川藏书第一家”。1800年,四川白莲教起义,李氏全家避难成都,“万卷楼”在战火中被焚。李调元归家后极度哀伤,两年后溘然去世。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第44期 罗江李氏家训:谦恭处世 修德行善

李鼎元(1746~1810),四川省罗江县人,李调元堂弟,清代文学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善诗文、工书法,代表作有《师竹斋集》十四卷、《使琉球记》六卷。诗歌成就超过堂兄李调元,时称“罗江三李以墨庄为魁”。著有《球雅》《使琉球记》《师竹斋诗集文集》《道德经正义》等。

李骥元(1755~1799),四川省罗江县人,李鼎元胞弟,清代文学家,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工诗文,著有《凫堂诗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