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去加拿大留學之前,除了學校排名還應該看什麼?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家長衡量一個外國學校的標準首先就是“排名”。排名靠前就算是好學校,排名靠後就算是差學校。但我們都知道,給自己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不能單單隻看排名。可加拿大和中國隔著千山萬水,不是說每個人家長都能馬上去學校實地查考一番。

那麼除了排名之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瞭解一所在加拿大的學校具體情況呢?其實還有很多參考指標……

第一個指標:學生老師人數

去加拿大留學之前,除了學校排名還應該看什麼?

每個學校有多少在校學生,有多少在校老師,這是很容易查詢到公開數據之一。一般來說,一所學校學生、老師人數越多,這所學校的規模就越大。規模越大就意味著院系設置趨於齊全完整,各類配套更加完善。

如果學校學生、教師人數比較少,這個學校自然可供學生選擇的專業不會太多。而且很多專業未見得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學配套條件。

但“人數”只是作為一個相對參考指標來考慮。因為對於加拿大來說,很多規模並沒有那麼大的學校,也有一些自身獨特的優勢:

學生少,每個老師面對的學生就更少。老師就更容易把每個學生照顧周全。

學校規模雖然差一點,但學校老師和管理人員可能會更加努力提升學校水平,軟件體驗可能會更好。

學校規模小並不代表沒有優勢專業,其優勢專業反而可能會更突出。

第二個指標:學校所在地點

去加拿大留學之前,除了學校排名還應該看什麼?

每個大學都在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少加拿大的大學本身也都由多個校區組成。那麼,我們選擇去哪裡就顯得很重要。因為大城市熱鬧繁華、小城市靜謐祥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點。

地點的重要性還體現在畢業後的就業和移民方面,加拿大作為一個聯邦制的國家,每個省的具體移民規定都不一樣。留學之初對不同地方的深入瞭解,其實完全可以決定畢業後移民、就業的難度。

另外,關於加拿大這邊學校的分校區情況也與國內很不一樣:

1、加拿大絕大多數加拿大大學都有不止一個校區,不同校區之間可能隔了很遠。

2、加拿大大學的校區沒有國內的這種主校區、分校區的說法,因為所有屬於某個大學的xx校區,最後頒發給學生的畢業證書都只有大學的名字,而沒有標註學生是哪個校區畢業的。

3、同一個學校不同校區之間可能沒有區別,也可能區別很大。主要還是要看具體學校。

第三個指標:學校辦學歷史

在整個北美地區,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根本標準其實是聲望“聲望”。“聲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並不好直接進行表述和比較。但學校的“聲望”本身是可以通過長時間的優質辦學來進行積累的。所以,判斷一所學校真實情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看看這所學校的歷史。

舉個例子,大家都說多倫多大學是一所好學校。歷史上,多倫多大學誕生於於1827年,而且是根據當時英國的喬治四世國王頒佈的皇家憲章所建立。這種悠久的歷史和一脈相承的人文傳統,本身就能在某種意義上說明這個學校的實力。

不僅是大學可以看看建校時間,對於加拿大魚龍混雜的各類私立中學也可以通過這個衡量。加拿大的中學裡面,最好的一小部分所謂的“私立貴族中學”,幾乎全部都是歷史相當悠久的學校。

第四個指標:圖書館和學校刊物

去加拿大留學之前,除了學校排名還應該看什麼?

一個好大學必然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好圖書館,這個是歐美大學的傳統。所以,當你不知道一個學校好不好的時候,還可以打聽一下這個學校的圖書館規模大不大,館藏多不多。

而且圖書館對於你自己入校後的學習很有幫助。加拿大的大學寬進嚴出,想要在大學裡面取得好成績,正常畢業的話,讀書期間少不了去圖書館查資料做研究。如果圖書館資料不能滿足你的學習,那麼你自己也會受到影響。還是拿多倫多大學說事,多大的圖書館總館藏是一千九百萬多萬冊。而修建於2001年的北京首都圖書館,設計館藏是400萬冊。嗯,差距就是這麼大。

與之類似的便是學校刊物,也就是這個學校自身的學術刊物。類似於自辦的某學科學報、研究類雜誌等。從這個刊物在相關領域內的水平,基本就能看出這個學校的水平。

隨後我們想說的是,不管是去加拿大讀大學還是小學、中學,選擇學校本身確實是一門技術活,千萬不要隨意拿自己前途開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