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中國眾籌行業發展報告2018:眾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中國眾籌行業發展報告2018:眾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2017年是中國眾籌深度洗牌的一年,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推進,國內眾籌平臺數量從巔峰時期的500餘家,回落至目前的不足300家。行業洗牌的背後反映的是中國眾籌在野蠻生長後的冷靜思考,體現了行業從盲目擴張到精細化發展的轉變。

眾籌在2015年經歷了從巔峰墜落的驚心動魄,隨後的兩年時間裡,眾籌的發展仍舊緩慢。反倒是作為股權眾籌遞補的區塊鏈眾籌、ICO融資模式登上歷史舞臺,它們刺激社會脈搏,叫囂著要革掉“古典互聯網”的命、重塑人類社會生產關係。這邊,股權眾籌為代表的眾籌似乎也要成為“古典眾籌”了。

更值得深思的是,高速成長的互聯網環境並沒有提升眾籌行業的效率與整體規模,就更不必談贏家通吃的古典互聯網備受詬病的壟斷格局。如果真的有古典互聯網一說,那誕生於其中的眾籌,也算得上是古典互聯網時代的一朵奇葩。

那麼,眾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眾籌的出路和未來又在哪裡?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人創諮詢負責人袁毅帶領團隊已經研究眾籌多年,並且連續三年完成了覆蓋全行業、全平臺數據的眾籌白皮書。最新的眾籌行業白皮書——《中國眾籌行業發展報告2018》(後文簡稱“白皮書”)即將付梓,該書將在眾籌發展的轉折點上詮釋眾籌行業的現狀、前景與價值。

眾籌的三個階段

人創諮詢通過積累7年的數據,在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基礎上首次將國內眾籌行業發展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白皮書指出,眾籌成功項目數量及融資額是反映行業景氣程度最重要的兩項指標。

從平臺數量上來看,經歷了從快速增長到快速下降的整體態勢。其中,2016年底運營中的平臺數達到峰值532家,而2017年底急劇降低到294家,甚至低於2015年底的運營平臺數量301家。

從項目數量和融資額上看,2011.7-2014.12各年彙總後的成功項目數和融資總額分別為4226個和9.31億元;2015年全年的成功項目數和融資總額分別為15218個和88.68億元;2016年全年的成功項目數和融資總額分別為48437個和217.43億元;2017年全年的成功項目數和融資總額分別為69637個和260.00億元。

從這兩項指標來看,眾籌行業整體呈良好發展態勢。但報告也指出,2015年底是股權型眾籌發展的拐點,2015年以後眾籌行業的增長主要來源於權益眾籌和物權眾籌。

因此白皮書認為,2011-2013年是中國萌芽起步階段;2014-2015年是爆發增長階段;2016-2017年是行業洗牌階段。行業洗牌階段有兩層含義,一層是這個階段中,股權型眾籌(即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融資金融及項目數急劇下滑,行業觀望氣氛濃重;第二層含義是指權益和物權型眾籌雖然項目數及融資額仍在大幅上升,但是眾籌平臺的數量卻急劇下降,市場集中度開始提高,經營不善的平臺退出市場,而少量平臺探索出自己的路子,開始大力擴張,市場佔有率迅速提高。

眾籌正身處轉折點

眾籌行業遇冷似乎成為了近年來業內外的共識。但是袁毅通過數據發現,所謂的遇冷之說過於片面。眾籌並未遇冷,而是在不斷優化平臺和項目的質量,實現了集中化,同時發展出現了階段性的不平衡。

白皮書中指出,眾籌行業還是保持著強勁的上升,只是各類型的眾籌發展嚴重不平衡。數據顯示,2015年底是股權型眾籌發展的拐點,到了2017年底,全國的股權型眾籌完成的融資總額僅有33.61億元。2015年以後眾籌行業的增長主要來源於權益眾籌和物權眾籌。

2017年開始,行業內平臺數量急劇下降,但權益、物權眾籌項目和實體店鋪股權型眾籌項目的項目數量及融資金額都是一路上升態勢。因此,白皮書認為,很多平臺經營困難被迫下線,而少數平臺找到了自己的發展路徑。少量的平臺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提高。

但白皮書也指出,物權眾籌並不同於一般的眾籌,很多物權眾籌是P2P平臺轉型的類似於債權的眾籌模式,一般提供8%-15%的年化收益,其資產端是汽車或房產等實物,完成銷售後,投資人共同分享收益。對於物權眾籌來說,投資人共同承擔項目的風險,如果汽車有重大問題,影響汽車的銷售,其風險由投資人承擔,驗車方及眾籌平臺等相關方承擔部分責任。而隨著2017年來物權眾籌平臺逐漸實現優勝劣汰,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得到扭轉。2018年物權眾籌市場將趨向健康。

而股權眾籌的低迷則主要是政策作用的結果。

白皮書梳理了2014年以來股權眾籌的相關監管政策,從最早的《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到《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再到《股權眾籌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股權融資專業委員會成績等政策和監管動作,白皮書對其進行了充分的解讀,實屬國內首次。

通過對政策的延續性解讀,白皮書認為股權眾籌的發展現狀是政策強幹預的結果。互金的嚴監管風暴波及了股權眾籌,一定程度遏制了快速發展的勢頭。股權眾籌在2015年至2017年的發展出現頹勢,而2017年多項政策利好傳來,以及2018年證監會將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的制定納入年度立法計劃,必然將推動股權眾籌的重新崛起。

細分市場正在個性化發展

人創諮詢系列白皮書對眾籌主要細分市場逐一進行了數據統計與研究分析,開創了國內眾籌細分市場研究的先河。最新的白皮書,對包括汽車眾籌、實體場所眾籌、科技眾籌等十大眾籌主要細分市場進行了全面、深入研究。

數據顯示,汽車眾籌是2017年最熱的細分市場無疑,分別佔十大細分市場總項目數和總成功項目數的77.59%和80.92%。其成功項目已籌金額也排名第一,可見2017年汽車眾籌延續了2016年的火爆趨勢。

中国众筹行业发展报告2018:众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眾籌細分市場發展概況

但實體場所眾籌則最為接地氣,是眾籌在中國本土化的產物,培育了一批忠實的擁躉和行業中的領軍平臺。基於實體場所眾籌在國內的蓬勃發展,2017年,由眾籌家發起,包括眾籌家、開始吧、靠譜投、多彩投、人人投、人人創、第五創、點籌網、同城眾投、輕鬆籌、真功夫在內的11家單位聯合成立新實體金融服務聯盟,由此更好實現眾籌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

眾籌作為新金融的業態,其核心功能是服務實體經濟。研究眾籌各類細分市場,能夠充分掌握眾籌與實體經濟各業態相結合的情況和效率,由此創新眾籌服務各實體經濟細分市場的模式,真正實現眾籌這種普惠金融模式服務資產和資金兩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自2011點名時間的出現,標誌著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眾籌從美國正式傳入中國。經過7年來的發展,在借鑑美國、英國等眾籌先進國家操作模式的基礎上,眾籌中國化和本土化創新也遍地開花。

眾籌尤其是股權眾籌,自在國內誕生之日起,就被寄予了服務中小企業的希冀。但近年來由於受到互金的整體監管思路和態度的影響,眾籌的功能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而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政策層自2017年下半年面對中國經濟的現實環境,多次強調中小企業、實體經濟和直接融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的緊迫性。其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的破題已是迫在眉睫,眾籌理應成為上述問題的一劑解藥。在此背景之下,眾籌實質上進入真正的發展機遇期,關鍵是如何把握住與政策層監管層對話的機會,用眾籌金融理論和實踐創新來獲得高層的理解與認可,同時,眾籌如何才能夠在防風險的前提下為中國所用,對於監管來說,這是擺在面前的一道最現實的難題。

眾籌的誕生地美國一直都是世界眾籌的一個風向標,在實踐創新和監管方面美國均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在本次的白皮書中,美國眾籌發展概況和監管研究被納入了專門的章節進行了梳理與探討,統計了美國眾籌行業的各項數據,同時對於眾籌行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深度解析了被稱為美國“眾籌法案”的同時,與中國監管政策進行了對比研究,《促進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即“JOBS法案”。

白皮書指出,美國在實踐和監管方面的種種經驗,對於中國股權眾籌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借鑑作用,為中國眾籌未來發展路徑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一是推進平臺建設。其一是完善“領投+跟投”運營模式。可借鑑美國經驗,由國內社會獨立第三方、公信力較強的部門組織合格投資者提供項目驗證服務。在遵守股權型眾籌投資人要求的法律框架下合格投資者驗證報告的發放會促使我國眾籌平臺降低投資門檻,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其二是提升差異化服務。借鑑美國經驗可以考慮在兩方面進行深度挖掘:項目類型的細分與差異化;融資與收費模式的差異化。

二是設立更利於眾籌發展的法律條文。借鑑美國經驗,中國股權眾籌法律條文可以考慮將設定的合格投資人下限標準改為對投資人與融資人發生額度進行上限設定。當前監管部門對合格投資人設定了標準,投資者投資單個融資項目的最低金額不低於10萬元、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100萬元或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30萬元。按照“公開、小額”的界定這個標準並不合適,參考美國做法設定上限更能保護投資人與融資人。即投資上根據投資者年收入或淨資產的一定比例進行投資上限設定;融資上設定融資上限可以讓更多的小企業進入眾籌利於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進。

三是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例如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強化對眾籌平臺的監管。眾籌平臺尤其是股權型眾籌平臺應以項目信息披露為核心,進行監管並建立體系化、制度化的眾籌平臺信息披露制度,以緩釋投資人與融資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風險。美國對眾籌平臺進行嚴格的監管為中國眾籌平臺提供了參考。中國監管部門應要求眾籌平臺根據投資項目和投資者的不同採取不同的風險提示措施。

《中國眾籌行業發展報告2018》即將出版上市,請持續關注眾籌家官網和官方微信公眾號獲取白皮書最新出版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