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丹江:秦雄楚秀一江流

丹江:秦雄楚秀一江流

丹鳳縣竹林關鎮銀花河匯入丹江。

丹江:秦雄楚秀一江流

八百里丹江從這條涓涓細流走向波瀾壯闊。

丹江:秦雄楚秀一江流

商南縣金絲峽鎮太吉河社區保潔員張善貴正在撿拾河道里的垃圾。

丹江:秦雄楚秀一江流

丹江百里生態長廊工程。

丹江,發源於陝西省秦嶺鳳凰山南麓,流經商洛市商州區、丹鳳縣、商南縣,於商南縣湘河鎮梳洗樓村出陝,隨後向南,流經河南省,最後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匯入漢江。丹江全長443公里,是漢江最大的支流。

丹江,古稱丹水、粉青江、黑江。據傳,堯的長子丹朱死後葬於此地,故得名丹江;又一說,此江產“得者多壽”之“丹魚”,故名丹江。明嘉靖年間編纂的《陝西通志》卷八中記載,李秀卿排列天下20條名水,丹江排名第15位。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商洛這個地方從文化方面來講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交融的地方,集中了中原文化的厚重,楚文化的浪漫、豔麗。”

這就是丹江,天下名水,秦雄楚秀。

為有源頭活水來

4月25日一大早,記者從商洛市區沿著丹江逆流而上,去尋找她的源頭。

陪同記者採訪的商洛市水務局河道水庫管理處綜辦科科長王懷祥介紹,丹江共有兩個源頭,東源從廟溝口向東南流入黑花峪,經鐵爐子村至黑龍口與西源匯合;西源來自商州區牧護關鎮以東的秦嶺,向東南流經郭家店、秦嶺鋪等地,至黑龍口。記者去的是丹江的東源。

順著312國道開車不到1個小時,便來到了商州區牧護關鎮鐵爐子村西峽組。商洛市南水北調辦2013年8月在此豎了一塊“丹江源頭”的牌子。牌子的對面,住著3戶人家,56歲的黨會娥住在中間。

黨會娥告訴記者:“從這裡到源頭還有一段路,原來路很窄,前些年路修寬了。裡面的水乾淨著呢,原生態,我們吃的水就是從裡面引出來的。”

沿著牌子旁邊的羊腸小道,記者一行向山裡走去。早晨空氣潮溼,霧靄瀰漫,走著走著,頭髮上便沾滿了水珠,不知道是露珠還是天上飄下來的牛毛般的細雨。

王懷祥說,這裡的村民環保意識很強,沒有人汙染水源。

邊走邊聊,不知不覺記者一行就到了丹江的源頭。水,一點兒一點兒從山石縫隙中滲出,一滴一滴在花間草叢裡積聚,慢慢匯成一條小溪,磕磕絆絆、又義無反顧地向山下流淌著。有時,甚至看不到水流,只能聽到流水淙淙,在腳下、在耳畔,似有似無又連綿不絕,這就是丹江源頭。有誰會想到,奔流400多公里的一條大河,竟然是從這樣一條涓涓細流開始的。

記者一行順著丹江往下走,就到了牧護關鎮。牧護關鎮是出入商州的必經之路,有“商州西大門”之稱。這裡地處秦嶺山脈南麓,丹江源頭,海拔高、溫差大,適合大豆等農作物生長。這裡潔淨的丹江源頭水,產的豆腐、豆腐乾口味醇正,色香俱佳,柔軟筋道,回味無窮。鎮子街道兩邊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支著賣豆腐、豆腐乾的攤子。

據瞭解,這裡製作豆腐乾的手藝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全鎮大約有200戶人家常年製作豆腐乾。2014年2月22日,黑龍口豆腐乾製作工藝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一位劉姓的攤主告訴記者,製作豆腐乾的關鍵是原料和水。他們選用的是當地出產的高山黃豆,顆粒大而飽滿,生長週期長,磨出的豆漿營養價值高;用的水就是丹江源頭水,清冽甘甜,沒有汙染。通過傳統的加工工藝鍋燒,用酸漿水點制,不加任何添加劑,製作人全憑眼上手上的功夫來判斷火候及豆腐腦凝結程度,做出來的豆腐乾筋道。當地人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招待親朋,沒有葷菜可以,但絕對不能少了豆腐乾做的菜。“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足見當地人對豆製品的喜愛。

泉聲相送到商州

商洛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歷史上是西北通往東南的交通要道,山清水秀,別有韻致。丹江沿岸又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交融處,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吟詩作賦。

宋代詩人王禹偁一生宦海沉浮,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左遷至商州,任團練副使。在商州任上的550天裡,王禹偁共留下了220多篇詩文。他在丹江邊寫下傳世名篇《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簌,數峰無語立夕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明代徐霞客北謁太華之後,南朝武當,即由洛南縣經老君峪,自龍駒寨起航,漂流了龍駒寨以下丹江全程。他在遊記中這樣描寫丹江漂流的美景:“時浮雲已盡,麗日乘空,山嵐重疊競秀,怒流送舟,兩岸濃桃豔李,泛光欲舞。出坐船頭,不覺仙也!”

厚重的歷史文化千古傳承,孕育出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賈平凹以故鄉為原型,創作了大量經典文學作品。用他的話說,《商州三錄》《浮躁》《秦腔》等,“那都是文學的商洛”。

商稅曾居全陝之冠

丹江流過商州區,從棣花鎮進入丹鳳縣。棣花鎮因盛產棠棣花而得名。唐代詩人白居易三過棣花鎮並留下“遙聞旅宿夢兄弟,應為郵亭名棣華”的名句。這裡還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故里。在他故居的周邊,新建的棣花古鎮景區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

棣花古鎮曾是“北通秦晉,南連吳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南宋時宋金對峙的邊界。棣花古鎮,秦、楚、宋、金文化兼容幷蓄、多元共生,既有大宋漢民的含蓄內斂,又有金人遊牧民族的粗獷豪邁。

在古鎮上居住的李百善,今年73歲。說起門前流過的丹江,老人打開了話匣子:“小時候丹江水特別大,經常能漲到門前的臺階下。那時候洋貨、廣貨都從武漢運來,上來時靠人拉縴、喊號子,下去時順水漂,從丹鳳龍駒寨往商縣(即今商州區)拉。”

江邊的龍駒寨是水陸聯運的節點,商賈雲集,富甲一方。龍駒寨古鎮正街當年分佈著數百家騾馬店、駱駝場、銀錢鋪、發貸行等店鋪,留存至今有名的還有古鎮上的船幫、鹽幫、青器幫、馬幫會館等古建築群。其中最為著名者當數位於丹江北岸的船幫會館,當地人稱花廟,又稱明王宮、平浪宮,是船工集資興建的業緣性會館。會館坐北朝南,原有戲樓、拜殿、正殿、廂房等20多間,現存戲樓和正殿。戲臺高大精美,上有寫著“秦鏡樓”3個字的牌匾,其下懸掛“和聲鳴盛”牌匾。

今年80歲的彭銀和,從小生長在老街上,退休前是丹鳳縣交通局局長。在他印象中,這裡過去是一個水陸碼頭中轉站,把西北地區的土特產通過水路運到南方,把南方的布匹、青瓷通過馬幫運到西北。稅收日進斗金,對商洛乃至陝西來講都很重要。最興盛時,這個不到1萬人的小鎮,光賣肉的就有12戶、飯館一二十家,吉氏肉夾饃、陳應國糖酥餅、白建文熱豆腐都很有名。一到晚上,街道上人來人往,猜拳的、喝酒的、吃飯的,熱鬧得很。

西北大學教授李剛在《明清時期陝西商品經濟與市場網絡》一書中寫道:“清代,政府於龍駒寨設百貨厘金總局,徵收過境商稅。百貨榷釐,每年約收15萬兩,當時‘居全陝之冠’。”

永續一江清水上京津

在丹江出陝界的商南縣湘河鎮梳洗樓村,至今仍保存著一通完好的清代護林防火石碑。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農曆正月初十,當地齊慶元等8位鄉紳在這通石碑上刻下禁止偷伐山林及相應懲罰條款的鄉規:“漆樹,偷砍一棵者,罰錢一千文,一枝者,罰錢五百文;柴山樹林,偷砍一林者,罰錢一千文,砍一擔者,罰錢五百文……”鄉規約定,如有違反的,“輕則同眾議罰,重則送官究懲”。

商洛自古就有重視生態環境的優良傳統。秉承這一傳統,近年來商洛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視丹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2017年,商洛市初步啟動丹江百里生態長廊項目,全面動工丹江干流防洪工程,流域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商洛市和各縣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建順利完成,一批鎮級汙水處理及垃圾處理項目大力推進,多個畜禽標準化養殖示範場陸續建成,農業面源汙染得到進一步治理。丹江河長制全面實施,丹江河道水生態環境進一步向好,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省環保廳發佈的今年3月全省13個市(區)排名中,商洛城市水環境質量現狀位列全省第一。

在棣花古鎮景區附近丹江百里生態長廊,隨行的丹鳳縣水務局副局長曹小虎向記者介紹,在這一段6公里多長的丹江,縣上投資6000多萬元修建了生態河堤、人行步道以及水裡的淺壩。水裡的淺壩可以穩固河床,人行步道可以休閒觀光。

商南縣的金絲峽是陝南地區唯一的5A級景區,旅遊旺季時一天接待遊客近萬人,環保壓力極大。為此,商南縣持續推行河長制,分別確定了縣級河道總河長、縣級河道河長、鎮級河道河長和村級河道巡查員,分區分段夯實流域水環境管理主體責任,加強執法監管,有序推進丹江流域水汙染防治各項任務的落實。

採訪中,記者遇到了河道巡查員陳棟正在沿小河巡查。小河是丹江的一條支流,全長18公里,沿河各村各組分管一段。陳棟負責大約6公里長的河道巡查任務。他定期沿著河道往上走,看河道里有沒有垃圾,河水有沒有乾枯。“沿河群眾基本上沒有人往河裡丟垃圾。大家明白,如果上游排汙,下游還怎麼吃水?”

保護兩岸環境、保護丹江水質的意識,已深深融入兩岸人民的血液裡。

站在丹江出陝界岸邊,看著滾滾江水奔流而下,不禁讓人生出幾分感慨。丹江,從秦嶺源頭的涓涓細流到陝豫交界的浩浩蕩蕩,從商州出發時的秀麗旖旎到商南臨別時的壯闊波瀾,奔流直下八百里,一江清水匯漢江。水走東南,北上京津。

丹江,是一條歷史河,她寫盡了秦楚兩千年變遷;

丹江,是一條文化河,她引得文人騷客吟詩作賦;

丹江,是一條英雄河,她笑看古今無數風流人物。

丹江,八百里天下名水,一江收秦雄楚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