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我的故鄉——湘西州瀘溪縣白沙鎮

一次去,一場滄桑,失鄉的人是不該去拾鄉的,如果你的心裡還有情,眼底尚有淚,那麼故鄉不會只是地理書上的一個名詞。

——三毛《夢裡花落知多少》

晨霧籠罩的村莊下,奶奶在灶臺上燒起柴火做起早飯,炊煙悠然的從煙囪口緩緩升向空中。吃完飯,爺爺從牛欄中牽出雄壯的水牛向山中走去。而我開始了美好的童年生活。拿出我最愛的鐵圈,邀上小夥伴 ,在鄉間的石板路上開始了速度與激情。鐵圈撞擊石板發出的哐當聲夾雜著歡快的笑聲,迴盪在整個村落中。乏了跑到山裡泡溪水,時不時翻開溪中的石板尋找螃蟹。餓了跑到稻田中,捕捉綠色黃色的螞蚱,到溪水中洗淨,然後就連同螃蟹一起烤著吃。吃完就是叢林追逐戰,穿梭林中,爬上樹梢,藏身灌木從。夕陽映照在青瓦屋頂的時候,灰突突的我們回到了家中,洗淨臉蛋,等著晚飯的到來。傍晚,在爺爺的棕扇下躺著涼床上數著天上的星星。一個農村孩子的童年更多的歡樂來之青山綠水。
我的故鄉——湘西州瀘溪縣白沙鎮​忘不掉的是村中那養育幾代人的清泉,冬暖夏涼,清甜可口。忘不掉的是那歷經滄桑的老木屋,依舊屹立不到,堅挺如初。忘不掉的是那棵年代悠久的板栗樹,果實還是那麼的清香。忘不掉的是那山間幽靜的樹林,滿載著多少童年故事。忘不掉的是夕陽下的青瓦屋頂,你是那麼的美麗!

我的故鄉——湘西州瀘溪縣白沙鎮

瀘溪縣地處湘西州的東南部,有湘西州的“南大門”之稱,有7鄉8鎮(白沙鎮、浦市鎮、達嵐鎮、合水鎮、興隆場鎮、潭溪鎮、洗溪鎮、武溪鎮)。瀘溪山水毓秀,人傑地靈。自然環境優美,是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中國的椪柑之鄉。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是中國盤瓠文化的發祥地,東方戲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連戲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間的棲住地,沈從文解讀上古懸棺之謎的筆耕地,沅水風景勝地。在老一輩的口中,有關盤瓠文化的介紹是這樣的。相傳遠古時代,高辛帝王的女兒辛女與抗敵功臣、苗族英雄盤瓠私奔婚配,從京城來到沅水中游西岸蠻荒之地創建家園、繁衍生息。後來盤瓠不幸遭謀殺拋屍於沅水,辛女沿著沅水流域尋夫屍體,哭幹了淚水而氣絕化為一石屹立於沅水之濱,後人稱之“辛女巖。​盤瓠文化可說在每個瀘溪人的記憶里根深蒂固,傳承在每一代瀘溪人中間。

我的故鄉——湘西州瀘溪縣白沙鎮​附有“氧吧之城”的白沙鎮,三面環水,西面是懸崖峭壁。沅江繞城而過,峭壁享有“十里畫壁”之稱。自然風光秀麗,有馬嘴巖、辛女巖、箱子巖、盤瓠洞、天坑群、天橋山等。戰國時代,楚三閭大夫屈原被貶流放期間,曾溯沅水而上,途經瀘溪,停留於鎮中屈望社區一帶。


我的故鄉——湘西州瀘溪縣白沙鎮​而我的出身地是在與白沙鎮隔江相望的佤鄉寨子裡。寨子坐落在山谷的溝窪地中,四面環山。寨中現如今還保留有十幾座完整的苗族老木屋,只不過經過時間的雕琢,如老人斑佈滿“皺紋”。
我的故鄉——湘西州瀘溪縣白沙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