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產業興 百姓富——水城縣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側記

近年來,水城縣立足山地特色和農業資源稟賦,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農業發展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不斷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打造出具有水城特色的山地特色現代農業,有力推動了振興農村經濟的農村產業革命。2017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5.07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26.14億元、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15.68億元。

精準選擇產業 強化主體培育

水城縣綜合考慮全縣各地的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水熱條件、群眾意願等各方面因素精準選擇和佈局產業,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重點發展獼猴桃、茶葉、刺梨種植和中蜂、桃花雞養殖等12個產業,實現9.03萬貧困人口產業全覆蓋。今年開展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以來,佈置茶葉、刺梨等長線產業32.2萬畝,小黃姜、食用菌等短線產業17.49萬畝,調減玉米49.69萬畝,產業佈局進一步優化。

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把農業種植大戶培育成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成小微企業,把小微企業培育成龍頭企業,把龍頭企業培育成精英企業,把精英企業培育成企業集團,推動農業產業向組織化發展。截至2017年,共發展農業企業133家,規模(註冊資金500萬元)以上企業60家,農民合作社146家,社員16788人,帶動農民就業14.15萬人。

突出園區帶動 強化產銷對接

水城縣按照綠色、有機、安全的要求,把米籮獼猴桃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標準化精品產業園區,把龍場茶葉園區打造成為全省一流的現代高效農業產業示範園區。並擴大米籮獼猴桃產業園區種植規模,在龍場富硒茶產業園區實行規範化種植,發展野鍾精品水果產業園區刺梨產業帶,在龍場無公害蔬菜園區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村、乾果等現代農業,帶動各鄉鎮產業結構調整和相關產業發展。目前,全縣種植獼猴桃35000畝,種植刺梨24.97萬畝,建設蔬菜基地20萬畝,林下蔬菜基地7.4萬畝,種植茶葉8萬畝,年產量達90.27噸。

著力在農產品加工、保鮮、包裝、運輸、銷售、服務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探索走出“種養加”一體化和“產供銷”一體化的多產融合發展路子,推動農業產業實現“接二連三”發展,積極謀劃好各類產業的後續加工和市場銷路,加大縣、鄉、村三級電商平臺體系建設力度,健全農產品電商銷售網絡,大力發展“互聯網+特色農業”模式,讓老百姓有收益、得實惠。目前,按照全產業鏈發展的要求,投入資金2.58億元,建刺梨加工廠1個,年加工能力3.5萬噸;投入資金1.1億元,建小黃姜加工廠1個,年加工能力10萬噸;投入資金4100萬元,建桃花雞屠宰場1個,年加工能力1000萬羽;投入資金1億元,建獼猴桃基地冷庫3個,冷藏能力3千噸;投入資金1.4億萬元,建生豬屠宰場1個,年屠宰能力36萬頭。

致力“三變”引領 強化品牌打造

水城縣致力推進“三變”改革,以“‘三變’+農業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土地面積全覆蓋、種地農戶全覆蓋、貧困人口全覆蓋”,通過“三變”改革,帶動了4.86萬貧困戶15.46萬人參與到其中,3.3萬戶11.2萬人實現了分紅,分紅金額達1972.03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積累達5557.4萬元。圍繞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發展等方面科學設置16門課程,舉辦培訓班11期,對縣管幹部、駐村幹部、駐村“第一書記”、村支“兩委”負責人及其他需要培訓的黨員幹部進行培訓,全面提高幹部的攻堅能力。2018年計劃培訓貧困群眾9013人,現已完成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6346人。

牢固樹立品牌意識,立足市場導向,堅定不移地落實好貴州特色農產品“泉湧計劃”,加大各類農產品示範區、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創建力度,加大對“水城春”富硒茶、“彌你紅”紅心獼猴桃、營盤“桃花雞”等品牌的打造力度,推進全縣農業產業向品牌化、精品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