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習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邏輯

習近平同志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和“世界之問”,體現了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高度統一,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遵循,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中演進而來的社會主義

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習近平同志曾系統深入地回顧總結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演進,提出精闢的“六階段論”思想,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昭示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

在過去500年中,社會主義歷經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實、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歷程。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本。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實踐證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沒有丟掉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而且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新的重大發展。比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優化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把人民擺在至高無上地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

世界社會主義500年告訴我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走得通、走得對、走得好。經過長期努力和接力奮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偉大飛躍;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有著“五個得來”的社會主義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我們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正如習近平同志強調的,它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這“五個得來”說明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殊為不易,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說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極不容易。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五個得來”從黨和國家的改革史、國家的建設史、黨的革命史、民族的奮鬥史、文明的傳承史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表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的社會主義,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是一個事關黨、國家、人民前途命運的重大政治問題。有些人企圖放大黨的失誤和挫折,詆譭新中國的偉大成就,割裂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誤讀中華民族的歷史,甚至抹黑黨的歷史、國家的歷史、民族的歷史,進而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動搖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所以,習近平同志提醒全黨要高度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五個得來”的重要論述是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否定,同時也告訴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覆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排除各種干擾,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堅定和發展“四個自信”的社會主義

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裡所說的自信,就是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最有理由自信,是因為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具有獨特優勢。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明確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因為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與代表極少數人利益、以資本主導為核心的西方道路有著本質區別。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是各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的領導者,從而有利於監督權力、調控市場、節制資本,既能有效防止歷史上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的現象,又能有效防止西方政治體制中相互掣肘、內耗低效的現象,有利於避免政府失靈和糾正市場失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著眼於解決當今中國如何走向共同富裕、如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中國問題”,充滿著中國國情、中國實際、中國實踐、中國經驗等“中國元素”,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借鑑古今中外製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能夠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有效避免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有深厚的歷史傳承,又有宏闊的世界眼光,還有豐富的實踐源泉,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於一體,具有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文化氣度,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優勢有機統一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奏響了新時代“中國特色”最強音,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也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堅持“五大文明”整體推進的社會主義

當代中國的歷史性變革、歷史性成就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從事業佈局看,黨的十二大提出同時進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黨的十六大提出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黨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事業佈局。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共同致力於全面提升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統一於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五大文明”整體推進,不斷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有效防止和克服物質上的拜金主義、精神上的虛無主義、政治上的民主遊戲、生態上的透支掠奪、民生上的民粹主義等世界各種“文明病”。這開闢了既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又不同於傳統社會主義道路的人間正道,必將實現人類文明史上新的飛躍,進而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明標識。

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社會主義自然有著重大世界意義。

當今人類面臨著應對大規模流行性疾病、恐怖主義、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由西方文明主導的世界秩序既是其中不少問題的誘因,又在加劇這些問題的複雜性。資本主義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解決全球性問題的無力與無能,人類再次把目光投向社會主義。國外政要紛紛表示,社會主義中國是倡導和推動世界整體性發展的重要力量。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著眼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秉承“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幾年來,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推進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給各參與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首倡者和踐行者,習近平同志在2017年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呼籲:努力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讓人人享有安寧祥和;建設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建設一個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世界,讓人人享有文化滋養;建設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讓人人都享有綠水青山。這“四點倡議”勾畫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清晰藍圖,回答了“世界向何處去、人類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這是中國人民向世界提交的關於人類未來的中國方案,表達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的願望,為人類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作者為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24日 07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