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刻意练习》:你缺的不是坚持,缺的是坚持有效的练习


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曾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这就是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


事实是,1万小时定律并不存在,这种反复练习某一件事的方式其实是一种「天真的练习」,而且研究表明这个定律存在缺陷:


  • 练习时间并不存在1万小时的阈值
  • 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
  • 练习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


那么我们该如何练习呢?


我们需要有效的练习。


有效的练习包括:

  • 有目的的练习
  • 有效的方法


《刻意练习》:你缺的不是坚持,缺的是坚持有效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


缺乏目的的练习犹如无头苍蝇,只会乱飞乱串。带着目的的练习才能让练习事半功倍。


第一、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现在来想一想,我们参加写作训练营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提升写作技能,写出亮眼的提案和报告?为了提升逻辑思考能力,让思考不在停留在问题表面?为了链接更多的写作爱好者,和一群人抱团成长?或者仅仅只是兴趣爱好?


比如我,我的写作目标是为了便现。为了实现目标,我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


  • 每天坚持写50字,内容不限。
  • 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尽量是一本书。
  • 每天听樊登读书,内容不限。
  • 每天阅读公众号半小时,并拆解其中部分文章。
  • 积累素材


根据制定的学习计划,可以让我在输入和输出上都有所提高,从而提升写作技能,有助于实现早日便现。


第二、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有反馈。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有反馈,而且是要及时的。反馈可以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练习过程中的不足、错误,以及如何改正这些不足和错误。


《刻意练习》:你缺的不是坚持,缺的是坚持有效的练习


上图是第一次作业助教给我的点评,也就是反馈。点评中包含了此次作业中的优点、缺点和精进建议。优点可以让我更好的树立信心,缺点和建议部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沿着不足的地方,我可以做出改进并寻找解决方法,更好的提高写作技能。


所以,在进行任何练习时,最好找到一个可以为你提供及时反馈的人,早日找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并及时做出调整,以免做无用功。


第三、有目的的练习,需要专注。


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西塞罗


可见专注的重要性。无论做任何事,都需要专注。专注需要我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


还是说说写作业。在写完第一个点‘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时,家里来了亲戚,按照规矩,家里来人我得出去陪着一起聊天。放下作业,去到客厅乖巧的听着亲戚们聊天,东家长,西家短。一小时后,回到房间继续写作业,然而,我的思路已被打断,手指对着键盘无从下手。


因此,在做任何事时,尽量避免被外界干扰。我们可以用番茄工作法来提高专注又或者任何你觉得可以让你专注的方法,认真的做一件事,比如写作业。


《刻意练习》:你缺的不是坚持,缺的是坚持有效的练习


第四、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我们大多习惯用右手吃饭,突然换做左手吃饭时,会感到很不适;平原地区的小伙伴去到高原时会出现高原反应;南方人冬天去到北方时的各种冷。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时,大多人都会感到困惑,该如何拆解?观点、案例、总结又是什么?哪里找?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原有的写作模式,突然的改变会有不适,甚至产生焦虑。因为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扰乱了我们原有的舒适区。然而经过一周的练习作业拆解后,这种不适会渐渐的消失。甚至还能拆出更详细、更多层次的导图。


走出舒适区,才能更好提升技能,待在舒适区无论练习多少遍,最多只是熟能生巧。大量的练习,固然能让我们对技能更加的娴熟,但最多也只是天真的练习:埋头苦干。我们需要的是有目的的练习,带着目标和专注、根据反馈、走出我们的舒适区,越练越精进。


《刻意练习》:你缺的不是坚持,缺的是坚持有效的练习


有效的方法


光靠有目的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方法,当然方法也不是盲目找一个就拿来用,我们需要有效的方法,即刻意练习。


某种程度上,各种各样的练习都可能有效,但其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则是黄金标准,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称之为“刻意练习”。这是我们知道的最有效和最强大的练习形式,而且,对刻意练习原则的运用,是为任何行业或领域策划和设计训练方法的最佳方式。


刻意练习,是由美国作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出的练习方式,作者认为这是任何行业或领域策划和设计训练方法的最佳方式。


遵循刻意练习,人人都能成为大师。

有位老师曾给我们说他多年来拆解文章只遵循一个原则:观点、案例、总结。这位老师按照这个拆解模式拆解了8年。这就是刻意练习。找出文章中的观点、案例、总结,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和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业时按照观点、案例、总结来写,可锻炼我们的逻辑能力。


记得刚开始拆解文章时,我觉得这是件很无聊的事,浪费时间,甚至觉得有点多此一举。慢慢的,我发现了一些小秘密。在阅读部分文章时,案例部分我会选择跳过,也就是说,重点读观点和结论,案例可以大概看一下对自己有没有用,有没有做素材的价值。这样提高了我的阅读时间。


其次是写作业,最初的作业里,一直都是自嗨,想到哪写哪,并没有明确的观点,常常出现偏题。助教给我点评作业时,建议我把观点、案例、总结标注出来。当然,我再次觉得这是件多余的事。最后为了多上精选,我不得不标注出观点、案例、总结。


好处是,在今天写作业时,我曾多次写偏了,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素材。然而看着观点写作,我清楚的知道我需要找有关练习的素材,并且和刻意练习有关。很快的,我想到训练营写作方式,离我最近的刻意练习方式。


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成为大师,也就是一个无名小卒,而我只仅仅只练习了4期。我相信只要长期的坚持这种练习模式,一年、两年、五年后将会带来质的变化。


在写第二部分时,明显的感觉后续乏力,与第一部分想比,无论从构思还是结构上,略显寒酸,没有可比性。


也许第一部分花的时间太多,导致没有太多精力写第二部分;又或是第二部分构思的还不够完善。


《刻意练习》:你缺的不是坚持,缺的是坚持有效的练习


个人想法


记得第一次参加写作训练课时,被要求写50字的自我介绍,第一反应就是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竟然要写50个字。看了训练营其他小伙伴的自我介绍以后,照着他人的模板写了一份自我介绍。自嗨式的自我介绍没有一个点可以吸引到人。


随着时间的推迟,写的字也越来越多,甚至能够写出千字的文章。这都是练习的效果,每天坚持写,感想,见闻,读书笔记,牢骚,都敲打在笔记本里。当这种敲打成为一种习惯,文字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大多数人在新年伊始都会立下flag,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又或者做到了并没有什么效果。其实他们缺的不是毅力,缺的不是方法,缺的是坚持有效的练习。


参考书籍:《刻意练习》

我是王亦兮,关注我,为你分享更多读书有关的内容。


《刻意练习》:你缺的不是坚持,缺的是坚持有效的练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