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唯一源頭

昨日,海鮮市場被“平反”的消息引發大眾關注。

1月26日,美國《科學》雜誌網站在線發文,題為《武漢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病毒在全球傳播的源頭》,稱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病毒也可能是從別的地方傳入。作者做出此判斷的依據,是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24日發表的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首批臨床數據報告中的數據。

具體情形如何?讓我們來梳理一下。


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唯一源頭

美國《科學》在線發文截圖。


首批41例確診中13例與海鮮市場無關

柳葉刀1月24日在線發表有關2019新型冠狀病毒研究的論文,通訊作者為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曹彬。共同作者包括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黃朝林,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病臨床研究中心李興旺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任麗麗教授,武漢同濟醫院呼吸科主任趙建平等。


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唯一源頭

《柳葉刀》雜誌所發論文。


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期間在武漢市入院的首批41例確診感染2019-nCoV的病例,為溯清疫情的源頭提供了重要線索。

41個病人中,最早的案例是2019年12月1日發病,且此病例沒有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同時,這41人中總共有13例都與海鮮市場無關。


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唯一源頭

論文附圖。首批病例的患者發病日期分佈圖。紅色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藍色無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


正是基於柳葉刀上這篇論文的數據,一些國際傳染病專家猜測,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

喬治城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etown)傳染病專家丹尼爾·盧西(Daniel Lucey)認為,如果關於疾病潛伏期的最新數據是正確的,那麼第一例病人應該在11月就已經被感染(感染至少是在11月或更早就有了,因為感染和症狀出現之間有一個潛伏期);如果這樣,那麼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在12月底發現的海鮮市場相關的聚集病例之前就已經出現。


病毒進化可能發生在10月1日前後

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生物進化專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Kristian Anderson)嘗試分析了2019-nCoV的起源。他認為可能性有三種:有人在海鮮市場外感染病毒,然後將病毒帶到了海鮮市場;一個動物感染病毒後又進入了海鮮市場;一群動物感染病毒後進入了海鮮市場。

1月25日,安德森在相關研究網站上發佈了他的判斷:關於2019-nCoV的27個可能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他進行了進化樹分析,認為它們有一個“最近的共同祖先”。並判斷,這一病毒演化成現在的樣子,發生在大約10月1日。

而如果病毒進化到以人類為宿主的時間點發生在10月1日前後,那麼距離第一例確診病例發病日期(12月1日)就有了大約2個月的時間盲區,這期間該病毒可能在其他環境中傳播,且被帶到海鮮市場。


源頭待考,野生動物交易暫停

對於上述的質疑,《柳葉刀》上文章的通訊作者、北京首都醫科大學的曹彬教授通過郵件回覆了《科學》雜誌:“現在看來,海鮮市場似乎並不是病毒的唯一源頭。但老實說,我們還不知道病毒從何而來。”

盧西則建議追溯中國人和動物的血液樣本,包括其他動物市場攤販,以求揭示出2019-nCoV的真實起源。“在這些錯綜複雜的數據中,應該會有一個清晰的信號。”

雖然病毒的源頭是否為海鮮市場還存疑,但疫情與野生動物交易的相關性還是比較明顯。

由於首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大多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該市場已於1月1日關閉。

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曾公佈相關檢測結果: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這些陽性樣本分佈在市場上的22個攤位和1個垃圾車。華南海鮮市場名為海鮮市場,但西區的七街和八街靠近市場內部的區域存在多家野生動物交易商鋪,而這一區域的陽性標本也比較集中,佔全部陽性樣本的42.4%(14/33),這顯示此次疫情很可能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

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三部委也於1月26日發佈緊急公告:宣佈即日起,全國暫停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佘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