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弘一大師: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只享受三分

弘一大師: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只享受三分

弘一大師在家名李叔同,從小家庭教育非常好。他父親請人寫了一幅大對聯,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錄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掛在大廳的抱柱上。哥哥時常教他念這句子,念熟了,以後每當穿衣吃飯都十分注意,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蹋。

弘一大師的母親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時時小心,不可損壞。他母親和哥哥怕他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至短命而死,因為在古人看來,如果一個孩子福報損失殆盡,命就沒有了。

弘一大師: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只享受三分

弘一大師七歲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他母親看到以後正言厲色道:“孩子,你要知道啊,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麼大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的。”古人連紙條都愛惜,這個紙正面寫完反面寫,寫完了才能夠燒掉。

受家庭教育影響,弘一大師出家以後一直還保持著愛惜衣食的好習慣。他的那些生活用具,破爛了就請人用針線縫縫,當新的一樣使用。他常常跟人說:“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只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

弘一大師: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只享受三分

還有近代大教育家、大企業家陳嘉庚,1913年在家鄉廈門集美創辦小學,以後陸續辦起了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學校共十所,另設幼稚園、醫院、圖書館、科學館、教育推广部,統稱集美學校。

後來他又創建了廈門大學,這是唯一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後來世界經濟不景氣,陳嘉庚面對艱難境遇,態度仍很堅定,“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

陳嘉庚為集美和廈門大學興建數十座雄偉的高樓大廈,自己的住宅卻是一所儉樸的二層樓,既小且暗,但他仍然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艱苦樸素,自奉儉薄,床、寫字檯、沙發、蚊帳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褲子、鞋子、襪子全都打補丁。

他身家數百萬,晚年卻為自己規定低的伙食標準,即每天5角錢,經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乾、腐乳,加上一點魚。“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是他身體力行的座右銘。

看到這些前輩的風範,想一想,我們如何教孩子?我們給孩子最好的飲食、最好的穿戴,真的是在關懷他們嗎?真的考慮他們的未來了嗎?一個孩子小的時候過度奢侈,就等於把福德都用沒了,等他到了青年、中年,沒得用了。

我們好像很愛孩子,實際在給孩子消福。我們是要滿足孩子一時的慾望,還是要為孩子一生著想?吃飯穿衣,合適就好。“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過度的消費是耽誤孩子,甚至是傷害孩子。真的為他們的未來著想,那就是一邊積福,一邊惜福。

選自《教子有方:家長必讀的十六堂國學課》

李柏映 著,世界知識出版社

弘一大師: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只享受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