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什麼是自我?如果在沒有讀羅素名言前,我們都會認為自我是指這個人不論做什麼事,都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不管別人在想什麼,也不管別人心情如何,說得難聽點就是自私自私,這樣的人很不會做人,做人經常會把朋友氣得要絕交,把親戚朋友都得罪了,讓身邊周圍的人都不想跟他來往。

這樣的人,可以說在現實中很難生存的,好像從小性格就生死了,很難改正。這樣的人也是貪圖便宜的人,甚至小便宜都會貪圖,是習慣了這樣。他本身不缺這點小便宜,卻習慣了這麼做。倘若問大家這樣自我的人,該怎麼辦?怎麼生活?怎麼去改變自己呢?

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相信很多人在沒有讀羅素的名言,都會這麼回答。比如說這樣自我的人,就應該在自己生活中受一次很大的打擊,比如說當他跌入人生谷底時候,或許就明白了自己做人是有多麼差勁,為什麼沒有一個朋友願意幫助他。

更或是生病了,住院了,身邊一個病人,好朋友絡繹不絕捧著花來看望他,而自己卻沒有一個人來,感覺自己一個親人都沒有,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反省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活著?為什麼要活成這樣?很多人是經歷過一些事兒,瞬間明白了自己活得有多麼差勁,才會決定去改正的。

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當然有些人即便經歷了這樣,更加憎恨身邊的朋友,會變得更加自我。倘若真想要改變自我的人,我們還是要來讀一下羅素的這句名言,如果你也是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文字如下:

太強的自我是一座牢獄,倘你想完滿地享受人生,就得從這牢獄中逃出來。——羅素

讀完羅素這段語錄,可以說羅素把自我的人形容的一點也不誇張,是真的如此,就像一座牢獄一樣,自己坐在裡面,沒有人能看望,一年又一年,活得很孤獨,很自閉,更加自我,想要改變這樣的自我,先要完滿地享受人生,就得從這牢獄中逃出來!

該怎麼逃出這座牢獄,是我們今天要去思考的話題。所以下面我們不妨一起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這樣的牢獄,該如何逃出來呢?

其實這樣的人,就應該去讓他談戀愛,因為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會有自己喜歡的人,倘若他喜歡上了一個人,肯定會願意為了喜歡的人改變自己一切壞毛病,不好的習慣。這一點是值得相信的,因為我們現實中真的有很多人都是通過這個方式完全改變了自己。

為了心愛的人改變自己的人,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前提自己喜歡的這個人,是不自我的,並且有心想把自己喜歡的人帶出牢籠,這樣才可以做到。我們現實中,說真的,很多人都是很自我,活在自己的牢籠裡,認為一輩子都出來,那是沒有遇到自己心動的人。

很多人都做到了一輩子獨處,一輩子這樣過下去,可當遇到心愛的人,愛情來了是很多人擋都擋不住的。但是為了追到心愛的人,那肯定是要改變自己的陋習,改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把自己的牢籠打破,才能跟她好好相處。很多人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了自己。

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還有一種方式打破牢籠,那就是結婚

很多人結婚了後,就會有壓力,有壓力就會去改變自己去跟身邊人好好相處,好好工作,好好賺錢,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去磨掉自己的壞脾氣,很多人也都是有了家庭後變得很有事業心,變得不再自我,變得也知道團隊精神。

說真的,那些自我的人,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沒有任何壓力,活在自己的世界,感覺這樣很好,但是時間久了,真的好嗎?自己身邊的人都結婚,同齡的人都結婚了,自己當真這樣住在牢籠裡不出來,不去適應外面的世界?那樣活著是真的很可怕!

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打破牢籠的方法,可以說很多,但關鍵還是在於自己,自己不想好,誰又能幫你呢?

很多人住在自己的牢籠裡是很自卑的,心態不好,天天愁眉苦臉,怨天尤人,不喜歡跟人來往,這樣的人,他就更容易獨來獨往,自閉。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用笑去迎接這個世界,當一個人的心態改變了,那麼他的心就盛開了,整個人也會盛開了,只要盛開了,蝴蝶也就自來了。

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這也就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很多人就是不願意盛開,活在牢籠裡,那樣真沒有辦法。因為自己不想要盛開,沒有人能夠逼他盛開的。人活著就是一個心態,不想去享受人生,那隻能生活在牢籠裡,這樣來到這個世上,還真不如不來,因為沒有完全完滿地享受人生!

住在牢籠裡的人,生活很單調,很乏味,一生,真的如小瀋陽所言一樣,眼睛一睜一閉,一輩子就過去了。也只有走出牢籠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很美好,蝴蝶真的很漂亮。

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所以說很自我的人,一定要讀一下羅素的名言,不然會後悔一生,真知灼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