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萊布尼茨:現在懷著未來的胚胎,壓著過去的負擔

現在懷著未來的胚胎,壓著過去的負擔——[德]萊布尼茨

現在是生命確實佔有的唯一形態——[德]叔本華

萊布尼茨:現在懷著未來的胚胎,壓著過去的負擔

人不能彌補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唯一能做的,只有把握現在。不懂得把握“現在”,過去和未來都將成為落寞的煙塵。有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

一位智者旅行時,曾途經古代一座城池的廢墟。歲月已經讓這個城池顯得滿目滄桑了,但依然能辨析出昔日輝煌時的風采。智者就在此休息,想象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感到滄海桑田,世事無常,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他望著廢墟,想像著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不由得感慨萬千。

忽然,他聽到有人說:“先生,你感嘆什麼呀?”

他四下裡望了望,卻沒有人,他疑惑著。那聲音又響起來,是來自那個石雕,原來那是一尊“雙面神”神像。

他從未見過雙面神,就好奇地問:“你為什麼會有兩副面孔呢?”

雙面神說:“有了兩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過去,牢牢吸取曾經的教訓;另一面又可以瞻望未來,去憧憬無限美好的明天。”

智者說:“過去的只能是現在的逝去,再也無法留住;而未來又是現在的延續,是你現在無法得到的。你不把現在放在眼裡,即使你能對過去了如指掌,對未來洞察先知,又有什麼具體的實在意義呢?”

聽了智者的話,雙面神不由得痛哭起來:“先生啊,聽了你的話,我才明白,我今天落得如此下場的根源。

很久以前,我駐守這座城時,自詡能夠一面察看過去,一面又能瞻望未來,卻唯獨沒有好好地把握住現在。結果,這座城池便被敵人攻陷了,美麗的輝煌都成了過眼雲煙,我也被人們扔在廢墟中了。”

萊布尼茨:現在懷著未來的胚胎,壓著過去的負擔

過去的事,隨風而去,深陷於過去之中不能自拔,只能徒增煩惱而於事無補。同樣,將來的事,就像鏡花水月一樣,無論多麼美麗,都不能立刻變為現實,沉湎於未來的憧憬往往讓人變得不切實際或者停步不前。

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只會回憶過去,在回憶的過程中體驗感傷;第二種人只會空想未來,在空想的過程中不務正事;只有第三種人注重現在,腳踏實地,慢慢積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向未來。

佛教哲學也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何謂“活在當下”?看似深奧的道理實際上很簡單:飢來吃飯困來眠。沒有過去拖著你的腳步,亦沒有未來拉扯你的目光,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刻,集中在“現在”的人和物上面,生命因此生長出一種強烈的張力。

然而,世俗之中又有多少人都無法專注於當下,無數個問號糾纏著他們:我在過去存在,還是不存在?過去我曾是誰?我曾怎麼樣?後來我又曾如何?我於未來將存在,還是將不存在?未來我會是誰?我會怎麼樣?然後我又會成為什麼,變得怎麼樣?揹負著過去,憂慮著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便永遠到不了心靈的淨土。

宇宙每一瞬都在改變,我們只有一瞬,只活在當下。生活從來不在別處,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萊布尼茨:現在懷著未來的胚胎,壓著過去的負擔

日本的親鸞上人九歲時,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他要求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說:“你還這麼年少,為什麼要出家呢?”親鸞:“我雖年僅九歲,父母卻已雙亡,我不知道為什麼人一定要死亡?為什麼我一定非與父母分離不可?為了探究這層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禪師非常嘉許他的志願,說道:“好!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為你剃度吧。”親鸞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地說道:“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為我剃度,但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

而且,師父,你年事已高,你也不能保證你是否明早起床時還活著。”慈鎮禪師聽了這話,拍手叫好,並滿心歡喜地說道:“對的,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馬上就為你剃度吧!”

路就在腳下,現在不做,更待何時?來生的緣,可以是今生結下的;來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種下的。前世的債,今生正在還。還不清,來生還得繼續;前世的緣,今生正在實現,好不容易盼到了,還不好好把握?過去的只是雜念,就讓它在時間的沙河中淘盡;未來的只是妄想,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們能夠抓住的,只有此時此刻的心境;保護這份恬適,就是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萊布尼茨:現在懷著未來的胚胎,壓著過去的負擔

人只活在當下,沒有你之前,地球已然存在,有了你之後,地球依然存在。茫茫塵世間,人不過就是一粒浮塵,來自偶然,也不知去向何處。今世做人,就做好人的本分,不必去追問前生,亦不必去幻想來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