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儀隴馬鞍鎮這個人種柑橘有法子!大家都學著起掙大票子了

馬鞍鎮大椏村村民許曉洪

在自己發展柑橘產業遇到困難時,巧借外力,做大柑橘產業,讓自己的家鄉煥發生機。

這裡是馬鞍鎮大埡村。正在交流的就是許曉洪和他的技術人員陳湘。看到眼下長勢良好的柑橘樹,許曉洪認為,得益於有一個好的技術人員。

在2014年許曉洪回到家鄉,流轉出村裡近300畝土地種植柑橘。2018年,通過網絡認識江西贛州柑橘種植技術達人陳湘,兩人開始一起經營合作社。如今柑橘園裡成功種植了愛媛、春見等品種的柑橘。長勢喜人的柑橘,更加激發許曉洪對種植的熱情和對農業的熱愛。

仪陇马鞍镇这个人种柑橘有法子!大家都学着起挣大票子了

返鄉創業鄉友許曉洪:

做了這一行,感覺沒做其他啥子樣,就這個才有點成效,現在主要就是以這個為主。

大多數時間裡,許曉洪不是在柑橘園裡和自己的合作伙伴陳湘切磋種植技術,就是在網站上學習先進經驗。

大埡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陳湘:

這裡的種植(技術)整體也沒有更新,不過我們過來會為當地帶來很大的更新啊,現在要提倡現代農業嘛,我們現在的果場已經有半自動化,現在在鋪藥管、滴灌全部都要實施下去。

說起今天大埡村的變化,陳湘感受到,相比於周邊某些鄉村,如今大埡村的土地被盤活了,但怎樣讓柑橘產量高,果實品質更綠色生態,更受到消費者特別的青睞,是他們接下來要著重考慮的。

仪陇马鞍镇这个人种柑橘有法子!大家都学着起挣大票子了

大埡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陳湘:

在南充來說儀隴馬鞍種這個耙耙柑,我也是走了很多地方。眉山、蒲江,口味是達不到這裡的,現在正常情況糖分能達到13度多了,最好的糖分是14度,現在已經能達到13度多了,過十天半個月可能就達到14度了,最好的品質就是14度了。

仪陇马鞍镇这个人种柑橘有法子!大家都学着起挣大票子了

現如今,在大埡村,除了許曉洪和陳湘的合作社,村裡許多留守老人也在自家庭院種起了“愛媛”這種新品種的柑橘。許曉洪和陳湘在經營柑橘園的同時,也經常到老鄉家裡,給他們傳授先進技術,村民許昌邦便是受益人之一。

仪陇马鞍镇这个人种柑橘有法子!大家都学着起挣大票子了

許大爺經營大半輩子,柑橘園產量最高時達一萬八千斤,而許曉洪和外地小夥陳湘的柑橘園產量可到15萬-30萬斤,這讓許大爺看到現代規模化種植的先進性。許大爺告訴記者,要幹農業,就得像這些年輕人這樣幹,知信息、懂技術、善經營缺一不可。而在許曉洪和陳湘看來,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翻出“新花樣”,讓柑橘園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讓農民這個身份增加更多的含金量,讓鄉村更美,鄉親更富是他們的努力方向。

仪陇马鞍镇这个人种柑橘有法子!大家都学着起挣大票子了

大埡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陳湘:

我們就想把馬鞍這個地方建設成一張靚麗的名片,讓人家一提起馬鞍就知道許總和陳總兩個人種的那個耙耙柑比較好吃,那個愛媛比較好吃。

返鄉創業鄉友許曉洪:

以前我們老一輩的人是為了生存來種這個地,為了吃飽一口飯嘛,現在我們來種地就是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它的經濟價值,讓自己的生活水平能夠提高,也能夠帶動附近的老百姓參與其中,大家都能夠致富嘛。

仪陇马鞍镇这个人种柑橘有法子!大家都学着起挣大票子了

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確實需要像許曉洪的年輕人。許曉洪堅信,未來的農村不僅能實現經濟的大發展,更多的年輕人也依然會願意回到家鄉。而兒時家鄉熱鬧的景象,人與人之間的親近也將會隨之重現。

朱德故里

德鄉儀隴

ZHUDEGULIDEXIANGYILONG

全國紅色旅遊目的地——儀隴歡迎您

記者:許馨

溫馨提示

如果您身邊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