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大豆種植高產技術以及肥料使用

種植大豆施肥應該氮、磷、鉀配合,氮肥適當少施。

一、施肥原則

1、提高施肥技術大豆施肥應該氮、磷、鉀配合,氮肥適當少施,追肥應以初花期為重點;

2、要注意鈣、硫和鉬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可採取葉面施肥、微肥拌種等措施解決;

3、提倡根瘤菌劑混合拌種,以提高結瘤效率;注意大豆重迎茬問題及其與施肥的關係。

4、對重迎茬嚴重又難以避免的地塊,可適當增加氮肥施用量或選用通用型複合肥,以彌補大豆重迎茬造成的固氮能力下降。但施氮量不可過多,否則反而抑制固氮作用。

5、加強綜合管理提倡結合深耕整地施用有機肥。春大豆可在前茬秋收後深耕(20釐米左右),春季播種;夏大豆可在種麥前深耕,種豆前淺耕搶種;東北春大豆和黃淮海地區夏大豆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和機械化條件,採用不同的耕作、播種、施肥等管理模式,除非機械化分層施肥,應該在初花期施用適量氮肥;苗期要進行中耕培土和除草;花莢期如遇乾旱要適當灌水;通過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綜合措施,防治霜黴病、病毒病、豆天蛾、食心蟲、造橋蟲、蚜蟲、菟絲子等病蟲草害。

大豆種植高產技術以及肥料使用

二、需肥特點

1、花莢期是養分吸收高峰花莢期既是幹物質累積的高峰期,又是氮、磷、鉀養分吸收的高峰期,例如從分枝末期至鼓粒前期,幹物質和氮(N)、磷(P2O5)養分累計量分別佔全生育期總量的58.7%、60.8%,因此初花是追肥的關鍵期。

2、需氮量大,但根瘤能固氮大豆需氮量較大,是需磷量的4.5~5倍;由於根瘤能固氮,可滿足自身需要量的40%~60%,所以氮肥可以少施。但不能不施,因為根瘤長成之前缺乏固氮能力。需要注意施氮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對生物固氮起到抑制作用。

3、需鈣量大,喜硅,對缺鉬敏感大豆對鈣需求量較大,其籽粒鈣含量是小麥籽粒鈣含量的10多倍;大豆喜硫;鉬有助於根瘤形成和提高固氮作用,大豆對缺鉬敏感。所以要注意鈣、硫、鉬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和施肥矯正。

4、與禾本科作物間套作可防治缺鐵以豆科和玉米間套作為例,大豆根瘤能固氮,除了自用外還可以供應玉米。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根系能分泌麥根酸,活化土壤中難溶性鐵的能力較強,不但自身不缺鐵,根系活化土壤鐵能力較弱的大豆也跟著受益。

5、忌重迎茬重迎茬抑制根瘤固氮,並造成對土壤養分偏畸吸收,再加上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即化感作用),很容易使大豆缺素和感染病蟲害。

大豆種植高產技術以及肥料使用

拌種:一瓶250g金科德有機硅葉面肥兌250g水,拌50—60斤種(注:不得少於50斤種),晾乾後可播種(地溫提高15度以上下種)。

葉面噴灑: 使用金科德有機硅葉面肥,在大豆長出6—8個葉時,50ml兌一噴壺(30斤水),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通風和光合作用增強40%,抗倒伏,抗早衰)。

1.大豆長勢好,葉片肥厚,光合作用增強

2.大豆平均每株增加豆莢3-6個,癟莢減少,單粒數增加10-18個,百粒重增加,節間短,抗倒伏能力強

3.大豆的抗乾旱、抗倒伏、抗乾熱風等抗逆能力顯著增強,提早成熟5-7天

4.明顯減少豆莢螟、灰斑病、褐紋病、大豆食心蟲等病蟲害的發生

5.改良土壤酸化、板結,促進氮磷鉀的平衡吸收

大豆種植高產技術以及肥料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