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距離拿下千億市場,AR眼鏡還缺什麼?

完善的產業鏈、現象級的產品……這些都是AR眼鏡真正爆發前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AR明星創企Magic Leap燒光26億美元后靠抵押專利開啟新一輪融資、蘋果產品路線圖透露將在2022年推出AR眼鏡……最近的AR圈有些熱鬧。

作為一項前沿技術,AR的發展過程也較為曲折,中間經歷了數次起伏。繼2016年借力AR遊戲Pokemon GO被全球關注,卻因為技術實現有難度等問題而再次沉寂之後,就在今年,作為AR技術硬件承載體類型之一的AR眼鏡再一次獲得了較多的關注,似乎要再次揚帆。

這邊排隊入場,那邊接連關門,AR眼鏡“冰火兩重天”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AR硬件產品包括頭戴式顯示、手持式顯示和以PC、HUD為主的空間顯示器三種,其中頭戴式顯示是今年較多被提及的產品形態,尤其是AR眼鏡。

AR眼鏡首次出現是在2012年,彼時已經成為科技巨頭的谷歌面向市場推出了AR眼鏡Google Glass,藉由眼鏡前方的一個攝像頭和位於鏡框右側的微型處理器裝置,該產品能夠實現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辨認方向,以及上網、文字信息與電子郵件處理等功能。於當時的科技界而言,這一產品極具科技突破和極客精神,然而因為耗電快、發熱、生態鏈不成熟等原因,該項目最終於2015年對外宣佈停產,當時令不少人為之惋惜。

直到2017年,Google Glass以新面貌“Glass Enterprise Edition”(以下簡稱“GlassEE”)再次迴歸,將面向群體從消費端更改為行業端,如今已經更新至第二代。從目前的態勢來看,GlassEE在行業側獲得了不少的合作,也給AR眼鏡產業帶來了一些信心。

距離拿下千億市場,AR眼鏡還缺什麼?

不得不提及的是,之所以谷歌能夠如此順利地在行業側打開市場,得“感謝”微軟,在2015-2017年這一段空白期,後者藉助於MR頭顯HoloLens接替谷歌繼續進行市場/用戶教育工作。

現如今,微軟、谷歌的相應產品已經逐步走上正軌,蘋果、三星、華為等頭部廠商也先後宣佈了自己對於AR眼鏡產業的“野心”。從這方面來看,AR眼鏡產業似乎正朝著好的方向走去。然而在這熱火朝天的另一邊,一些企業也透露出了行業的艱難。

譬如上面提及的Magic Leap,雖然已經有產品發貨,但從抵押專利來融資的處境分析,其距離正常運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資金依舊是一個大問題。同樣是在今年,Magic Leap昔日的對手、已經成立10年的Daqri宣佈倒閉,ODG、Meta等老牌AR企業也相繼倒閉或破產……以“冰火兩重天”形容當前的AR眼鏡產業再合適不過了。

AR眼鏡完成初步試探,千億規模待被拿下

一方面,以谷歌、微軟為代表的正排著隊大步走進AR眼鏡市場,另一方面,以Magic Leap、Daqri為代表的新興創企、老牌企業卻相繼對外“告急”,AR眼鏡產業接下來會怎樣?

作為興起時間相差無幾的兩項前沿技術,相比於時不時有新品發佈、在國際上刷新新紀錄的AI產業,AR近年來是相對低調的。在部分人看來,因為場景受限、落地有難度等問題,AR頗有些沒落。但真正看下來,雖然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大,AR眼鏡也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道,完成了對市場的初步試探。

早先谷歌、微軟的案例已經證明,AR眼鏡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在消費級市場大量推廣和普及,僅“高成本”一個因素就足以關閉進入消費級市場的大門。反之,在硬件產品上對於高成本相對更容易消化的B端市場則成為了AR眼鏡一個很好的試煉場。

目前產品應用較為順利的公司無非那麼幾家,譬如國外的谷歌、微軟,又比如國內的Rokid、影創科技等等,在落地選擇上,工業製造、教育培訓、智能安防則成為主流方向。

距離拿下千億市場,AR眼鏡還缺什麼?

或許這些市場的落地還不夠完美,但對於AR眼鏡而言,它已經完成了市場的初步試探,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在最深、做廣B端的同時,嘗試接觸C端。而就在近一年時間,除了行業B端市場,一些廠商也正在嘗試著打入C端消費級市場。

依據IDC的預測,至2023年,僅中國AR/VR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652.1億美元,其中商用領域應用場景中支出最大的依次是培訓、零售展示和工業維修,分別將達到27.5億美元、21.4億美元、16.2億美元,而在消費級市場,VR遊戲、AR遊戲、VR視頻的支出總規模將達到95.9億美元。對比另一組IDC數據,未來至2021年,AR和VR設備的總髮貨量有望超過9940萬臺,而AR市場規模將達到VR市場的兩倍。

由此進行推斷,AR市場規模達到千億並不是一件難事。只是分析當前的情況,作為重要技術硬件載體的AR眼鏡雖敲開了行業市場的大門,但後面還需要繼續摸索,而消費級市場更是處於萌芽階段,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AR眼鏡是否真的能夠拿下千億市場?又該如何拿下這千億市場?

距離真正步入正軌,AR眼鏡還差什麼?

前面說到,市面上主流的AR硬件設備主要有三類,而根據UCCVR發佈的《2018年AR產業白皮書》,當前的應用與內容展示主要集中在遠距離顯示的手機以及PC端,近眼顯示的AR眼鏡則普及度極低。

從某些行業應用來看,AR眼鏡帶來的便利與高效是受到認可的,能從根本上“解放”人們的雙手,而之所以會造成當前的局面,這其中也必然存在原因。於AR眼鏡而言,它還缺少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是阻礙它拿下千億市場的根源所在。

距離拿下千億市場,AR眼鏡還缺什麼?

· 完善產業鏈,打造一個適用於大多數人的高性價比AR眼鏡

依據產業鏈來看,目前AR的上游為芯片、傳感器、光學軟件、顯示屏等元器件,中游為頭顯、眼鏡、手機、車載終端等各類硬件設備,下游則為視頻、遊戲、工業應用等內容及平臺。分拆開來,僅上游市場就存在諸多問題,譬如光學模組元件,其在製造過程中工藝複雜,且玩家較少,導致了高成本,這部分成本最終分攤到B/C端購買者身上,於B端客戶而言,這部分成本是能夠接受的,而對於追求高性價比的C端消費者而言,這個價格未必能夠讓他們自願掏出錢包。

與此同時,內容的傳輸也是AR眼鏡落地過程中的一大痛點。AR眼鏡在本質上是一款基於視覺內容的人機交互產品,這就要求它在圖像識別、定位追蹤等功能方面做到低延時。在4G時代,因為傳輸數率還不足以很好地解決信號延遲問題,人們在佩戴AR眼鏡之後偶爾會出現噁心和眩暈等症狀,在用戶/市場教育階段,這種體驗多隻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將好感敗壞。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除了核心處理器的升級,眼下正被大力推廣的5G也被人們視為“救星”,希望其高帶寬、高速率的特性能夠帶來流暢不卡頓的內容體驗。

· 打造一個“現象級”產品

iPhone的出現,讓普通消費者關注到了智能手機這個新興產品;因為阿里等企業不遺餘力地低價和推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識並接納了智能音箱這一新事物;蘋果創新性推出真無線智能藍牙耳機,之後谷歌、亞馬遜、華為等廠商的接連入場也為這一市場加油助力……無數的案例證明,一個產品市場的真正爆發需要一個現象級產品,以此來吸引大量消費者的關注。

對於AR眼鏡而言,作為一款極具娛樂性質的硬件設備,若想實現爆發,關鍵點是在C端市場吸引消費者的視線。僅在今年,國內一些AR廠商已經推出了面向C端用戶的消費級AR眼鏡產品,但現在看起來還屬於“小打小鬧”,並沒有營造出一種現象級效應。論其根本還是需要科技巨頭的加入。

這方面,在硬件上已經打造了數個現象級消費電子產品的蘋果是一個不錯的引導者,就在此前不久,其在會議上公佈了自己的產品路線圖,在為AR眼鏡行業注入強心劑的同時,也為這一行業的真正爆發埋下引火線。

距離拿下千億市場,AR眼鏡還缺什麼?

最後

經歷過此前的低潮,AR產業一直在低調發展,基於在B端市場的應用與落地,兼之谷歌等頭部廠商的背書,到現在也是小有成就。在企業端,雖然一些企業因為後繼無力、資金等問題而先後倒閉或是破產,但頭部廠商已經蓄勢待發,這無疑會進一步推動AR的發展,尤其AR眼鏡類硬件。

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隨著頭部廠商加入“AR眼鏡”競賽,那些產業鏈上相互關聯的企業也將再一次受到關注,或將為他們帶來資本、生態等方面的助力。與此同時,基於國家對於5G的大力推廣,以往所被詬病的傳輸延遲等問題也勢必得到進一步解決。當條件準備妥當,“現象級產品”的出現指日可待,AR眼鏡的狂歡還會遠嗎?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距離拿下千億市場,AR眼鏡還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