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脾主運化、升清、統血,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差,肝膽要背鍋

很多人覺得脾胃病離自己很遙遠,因為從來沒有在體檢中發現自己的“脾”有問題。其實,許多中醫病名,嘔吐、洩瀉等,雖然可能不帶有“脾”或“胃”字,但發病機理大部分都跟脾胃有密切關係。脾胃牽扯疾病眾多,脾胃功能有問題者在人群中也比例甚高。

脾主運化、升清、統血,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差,肝膽要背鍋

那麼在中醫看來,脾胃的功能是什麼?受損後會有什麼後果?今天,為你深入解讀。

對於脾胃或肝膽、肺、腎的定義,中醫和西醫是有很大區別的

中醫裡,我們所講的五臟六腑,它不是確切的解剖器官,而是指某一個髒象功能的代表。

因為我們中醫不會像西醫那樣,做個B超,或是胃鏡,來準確定位你的胃裡面到底有幾個潰瘍點,或者來看你胃裡面到底是萎縮還是沒萎縮。中醫講的,更多的是一個“功能”的概念。

那麼具體來講,什麼叫功能?

比如脾胃在我們中醫裡,按照五行來分是屬土。土性是什麼一個性質呢?它就像我們自然界的大地一樣,起一個收納、運化、升載萬物的作用。這是通過取向比類來進行描述的。

我們講到脾胃相關疾病時,經常有人會講諸如“脾胃不和”

這樣的概念,也就是會把脾和胃捆綁到一起來講。

脾主運化、升清、統血,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差,肝膽要背鍋

脾的功能:運化,升清,統血

首先我們來看看,脾的功能。

1、脾主運化。

脾運化的是什麼東西呢?水谷精微和水液。水谷精微,就是我們平時所吃的五穀雜糧和其他食物。

食物在我們身體裡,由脾胃來運化了後,才變成氣血精微,同時輸布到人體全身,各個臟器才能得到良好的濡養。如果脾的運化功能衰退了,身體各個臟器的機能也會隨之衰退。

中醫裡有一句話: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意思就是說,腎裡所儲藏的能量來自於父母先天,你先天的體質如何,取決於父母給你的強不強。而後天身體到底是怎樣的生長狀態和發展方向,取決於脾胃的運化能力強弱。

那除了運化水谷精微之外,脾還有另外的運化能力,就是對水液的運化。不過水液在身體裡邊的運化,還同時要有肺和腎的氣化功能來協助,最後把水液以汗液或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如果脾對水液的運化出現問題,那麼會產生一系列的病理產物。

比如我們平時說的“痰溼”,就是因為水液代謝失調而造成的病理產物。此外,像水腫(臉部、腿部等),甚至還有一些皮膚病,都是跟水液代謝失常引起的。

比如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溼疹,很多病人一方面是溼疹很嚴重,另一方面又會覺得自己皮膚很乾燥。那這個就是因為身體裡水液代謝出現了問題。

很多病人在治療溼疹的時候都會提出一個疑問:他明明感覺到皮膚非常乾燥,為什麼還是得溼疹這樣的皮膚病呢?

其實是因為,脾對於水液的運化出現了問題,所有的溼氣都聚集在體內,脾不能良好順利地把它輸布到你的皮膚。這樣就會造成皮膚雖然乾燥,但身體裡邊反而水液聚集很多的結果。

2、脾主升清

什麼叫升清?我們把身體裡邊的氣,分為清氣

濁氣。脾會把我們身體裡邊的氣清澈的這一部分,有一個提升的作用,或者說是往上運輸的作用。這個作用是對身體的健康比較關鍵的。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身體的心、肺、頭目這些偏上的部位,都是陽氣聚集的地方,必須要由清氣來濡養。而脾會把清氣往上輸送,來濡養這一部分人體的部位。

如果清氣不能順利被脾提升的話,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病症。

如果脾的升清作用失調之後,人會出現一個什麼問題?比如說到下午,快下班那時候,你就會覺得人困得不行,神疲乏力,頭暈目眩,有時候甚至會腹脹,然後拉肚子,有這一類昏昏沉沉的表現。

脾的升清作用除了體現在把清氣往上輸送,同時,它還有另一個方面,可以把我們身體裡邊的五臟六腑有一個提升,或者說是“拉住”的作用。

很多時候,如果一個人的脾氣不足,或中氣下陷時,會出現臟器下垂的問題,比如說脫肛、胃下垂等。這一類西醫診斷的疾病名稱,在我們中醫裡面講,就是因為脾的升清功能不足、中氣不足而導致的。

3、脾主統血

統血作用,也叫固攝作用。脾對於身體所有經脈裡的血液,有固攝作用,具體會產生什麼樣一個效果呢?就會防止我們身體出血。

很多我們身體裡邊出血的疾病,都跟脾的統攝功能失常有關。

氣虛的病人,一旦身體裡出血,大部分都是因為脾對於血液的統攝功能失常了,也就是所謂的“脾不統血”。

比如很常見的大便出血、尿血,女性月經的崩漏,有時候就是因為脾的統攝和固攝作用失調。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脾氣虛弱而造成的。

脾主運化、升清、統血,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差,肝膽要背鍋

而胃呢,它的功能其實跟脾是恰恰相對的

胃主受納,或者說功能是容納和接收。胃就像我們身體的一個儲存罐,把吃下去的食物儲存在裡邊,進行初步的攪拌和腐熟。再通過脾的配合,把這裡邊比較有營養的、清澈的這一部分輸布到我們人體的各個臟器,把那些比較渾濁的東西進一步排到小腸裡。所以胃在生理功能上,剛好是跟脾恰恰相對的。

脾胃如何分工合作,hold住健康?

剛才我們說了,脾的作用是升清,而胃恰恰是一個通降的作用,這一升一降的有序進行,對我們身體健康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在我們中醫的基本概念裡,脾和胃經常會被捆綁在一起,因為它們兩個都是屬土。脾是陰土,胃是陽土,它們兩個是相互表裡的一對臟器,一個主升,一個主降。

脾是陰土,所以它喜歡燥,不喜歡溼(因為它自己本身是在運化溼氣的,它是越燥越好);而胃恰恰相反,它是

陽土,它喜歡潤,而不喜歡燥。正因為這樣性質相反的一對“兄弟”,一升一降,一溼一燥,對應的生理功能恰恰是在完全鉚合的狀態。在我們身體裡邊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脾土主升,胃土主降,這一升一降,把清氣往上升,濁氣往下降,身體才會達到一個良好的機能狀態。如果我們的脾胃功能出現失常,脾氣不能升,或是胃氣不能降,那這時就會造成人體中焦這一塊,出現失調,比如出現胃脹、胃痛、噁心、嘔吐、口臭等。以上表現這些都是因為脾胃功能失常而引起的。

脾主運化、升清、統血,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差,肝膽要背鍋

為什麼脾胃功能差,肝膽要背鍋?

脾胃的功能失調,有時候會跟肝膽也有關係。

為什麼很多脾胃病跟肝膽也有關係呢?

這個還是要從我們中醫的基本理論上來講。因為肝膽這兩個兄弟,也是一陰一陽,是屬木。而木是長在土裡邊的,所以我們可以抽象地去想,

木是長在土裡邊,木頭越往土裡生長,那麼土質就越疏鬆,可以起到調節土質鬆軟度的作用。而土越肥沃,那麼木頭就會生長得越好越快。

所以土氣和木氣,也就是肝膽和脾胃,這幾個臟器之間的關係,平時如果配合得非常好,身體是會得到良好的運轉。而一旦出現肝氣鬱結,也就是情緒不調暢,那木氣就完全被堵住了。這時如果你的脾胃剛好比較虛弱,那麼就會造成膽胃不和,或是肝脾不和的狀態。也就是說,這時候木和土之間的關係,完全就不調和、不和諧了。

所以在脾胃病裡,有很多都跟情志,或者說跟肝膽的關係非常密切。情志是否調暢,對於脾胃病的預後好壞,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不可盲目試用,具體情況還需辯證。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關注我以後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