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2年历史茶馆 600万留言 周庄老先生与著名作家三毛的不解之缘


周庄自古就是一个不缺乏故事的地方,烟雨朦胧中的粉墙瓦黛下,一块块石板,一面面斑驳的墙壁无不诉说着它的故事。人生中或许有很多烦恼,或许有很多忧愁,人生中当然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喜悦之情,但更多的还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失意和无助。

在周庄,茶馆是消磨时间、消耗寂寞最好的地方。周庄有很多茶馆,但是无沦陷在了现代文明的“铁蹄”下,想找一家原汁原味的老茶馆几乎成了一种奢望。在周庄狭小小巷之中偶见 三毛茶馆”,他立即让我想起了著名作家三毛。走入三毛茶馆,茶楼不大,上下两间小屋光景,没有刻意地装潢,简单、朴素、亲切。

举目四周,整墙、整屋都是三毛的介绍、画像、照片、报纸、资料及信件,这间茶馆一定和三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找到一个楼上靠窗的角落,要了一杯清茶,和一位老先生攀谈起来,他叫张寄寒,也是这间茶楼的主人。


老先生为人非常的热情,今年已76岁高龄的他身手矫捷,思维敏捷。当我问到,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关于三毛的图片、又为什么叫做“三毛茶馆”时,老先生面带笑容的和我谈起了“三毛茶馆”和他这位从未谋面的朋友“三毛”。

老先生说:三毛祖籍浙江舟山,5岁就随父母迁居台湾。1989年4月三毛第一次回乡探亲途径周庄,据说三毛一来到周庄,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就激动得哭了。作为一个周庄人,作为一个写作人,我感想三毛如此热爱、赞美我的家乡,于是希望为她做点事情。1989年6月,我在追寻三毛在古镇留下的足迹之后,写成一篇散文《三毛在周庄》,发表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上。

当时我并没把这个当回事,直到有1990年的一天,一位自称是三毛好朋友、邻居的台湾人来到周庄找到我,希望可以把文章复印给他,然后请我写一封信一并有它带给三毛,于是我写了一封几百字的信让他带了回去,没想到不久后我就接到了三毛的回信。三毛的第一封信,坦诚地表露了她对周庄的看法,写得很真诚。我当时很感动,于是马上给三毛回信,表示如果三毛再来周庄,一定会尽地主之谊。


1990年10月下旬,三毛接到我第二封信后,马上就回信了,把来周庄的具体时间、地点都确定了,并叫张寄寒帮她定个小客栈。三毛在信中写道:“我要把周庄当一个文化的珍宝。下回我再来,我就去找你。烦你替我找个小客栈,住下来,好不好?住三五日再走。”如果成行,这将是三毛也是第二次来周庄,结果,三毛并没有来,这次她“失约”了1991年1月4日,在荷西离开了人世不久,三毛便殉情去世。

张老先生继续说道,我很怀念她,我希望在她最喜爱的土地上周庄,能把她的情感定格在这里,这才有了这家“三毛茶馆”,到今天为止,三毛茶馆已经开了二十六年了,自己经营也有了二十二年的光景。在这岁月里,众多喜欢三毛的作品的读者们来到周庄都愿意来此喝杯茶,聊聊天。现在这间茶馆里,已经留下了约六百万字茶客的留言,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更是对三毛的一种缅怀。

周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个让人怀念的地方、一个使人深思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抚慰你的伤痛,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