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益陽奎星塔,絕對值得一去


益陽奎星塔,絕對值得一去


益陽奎星塔,絕對值得一去


奎星塔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泉交河鎮屬益陽市赫山區較大一個鄉鎮,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由原泉交河鎮、濘湖鄉、爛泥湖鄉合併組成。據史料記載,這裡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始建於唐,初為洞庭豐水期湖邊柴米小集。明朝中葉,稱泉交市,清代發展為益陽縣最大的魚米集市,有“千豬百羊萬擔米,揚帆漢口一早起”的“小揚州”之稱。這裡人文薈萃,文化積澱十分深厚,是清代名臣胡林翼的故里,也是革命先烈香三孃的家鄉。奎星塔位於泉交河鎮下節街,始建於清(1828年),為湘軍領袖胡林翼之父胡達源創建。西距泉交河150米,南距泉交河大橋300米,東為安山村河堤,北為爛泥湖新河。奎星塔為青磚結構,坐南朝北,樓閣式八方七級,通高26.9米,底徑4.44米,第一枷向開門,以上各級四向錯落開窗,第一稼滿嵌青石碑刻。第二枷向窗額上楷書“奎星塔”,塔內以花崗岩條石作樓,無梯。

塔身由青磚砌成,其建築手法與質地充分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塔內鑲嵌有當時大學士曹振鏞、侍郎李宗翰、巡撫陶澍、狀元彭浚等諸賢石刻二十多篇,記錄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與保存價值。

1920年,泉交河鎮董陳清主持第一次維修,後日本入侵,其兵試彈以塔為標受損。1974年修築爛泥湖時,塔底級被堤防掩埋,構件俱損,碑銘皆佚。1981年,益陽縣人民政府將其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1990年,益陽縣人民政府撥款2萬元,由益陽縣博物館對該塔進行維修,並擴建塔基。1998年,益陽市人民政府將其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加以保護。


益陽奎星塔,絕對值得一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