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柱门、石五供、金刚墙、哑巴院一次让你对古代陵寝了解个透


陵墓牌坊,也称正墓道坊或墓坊,是牌坊建筑系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陵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古代墓葬等级制度,以及地方葬俗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它的设置蕴含着诸多文化内涵。

中国很多陵墓前都有一条大道--神道。神道两侧置放石人石兽,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其来由是: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据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据说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为是活着的阮翁仲。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

中国很多陵墓前都有一条大道--神道。神道两侧置放石人石兽,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其来由是: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据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据说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为是活着的阮翁仲。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


陵墓

陵墓

二柱门: 清代陵制,位于陵寝门以北不远的正中神道上。有两根四棱柱形的石柱和一个夹楼构成。石柱顶部是望天吼。此建筑虽名为门,实际上棺椁不从此处过,谒陵者也不从此通行,是纯礼制性的建筑,没有实用价值。道光帝慕陵开始不设置。

石五供: 石五供始见于明代永乐帝长陵,后为定制,从佛教中借用的供养祭器。五供排列:瓶、烛、鑪、烛、瓶(鼎豆壶)

哑巴院在正史中叫做月牙城,看起来没什么奇特之处,实际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所在。因为院中的琉璃影壁正好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的神道下面就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里送进地宫的。

称“平水墙”,是一种加固性质的墙。古建筑对凡是看不见的加固墙都称为金刚墙。梢孔(即边孔)内侧以内的金刚墙一般做成分水尖形,故称为“分水金刚墙”,梢孔外侧的叫“两边金刚墙”。金刚墙是由金刚土构成。所谓金刚土并非是一种自然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而是人为的混合土。即在黄土高原特有的黄土中加入糯米汁以及其他几种花汁,这种土的特点就是坚硬无比,刀枪不进,是而名为金刚土。这种土常常被用于修筑坚硬的城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