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我喜歡用時間來刻畫影像的感覺。弱光與延時攝影的有機結合,加之多重曝光的美妙演繹,會給人們帶來超乎尋常的視覺和心理感受。這是我用心靈與大自然對話的過程與體驗”。

攝影是“瞬間”的藝術,而弱光攝影是更具魅力的“時間”藝術。在多年的攝影實踐中,我逐漸積累了一整套弱光拍攝的經驗和技法,為廣大風光攝影愛好者,尤其是初學者提供了比較切實有用的拍攝指導。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冬之夢 鍾彥 攝


一、弱光攝影

所謂弱光攝影,是指在太陽餘暉下的傍晚、黎明,以及夜間和室內的攝影創作。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中灰密度鏡(ND鏡)人為減光拍攝來獲得弱光效果。隨著數碼攝影技術的發展,如今的數碼單反相機,尤其是全畫幅相機優異的高感光度畫質為弱光攝影提供了良好的設備基礎。

弱光攝影,由於色溫的獨特對比,拍攝的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由於慢速快門的精妙運用,時間賦予了作品更多的時空創造力;由於拍攝技法的多樣性,讓攝影師的創作內容和題材更加豐富多彩,魅力無窮。作品《瓊閣初曉》拍攝於2014年2月7日。黎明時分,尼康D4相機,50mm鏡頭、感光度ISO 1600、光圈f/5.6、曝光時間1/4秒。弱光下的風光,呈現給大家富有詩意的畫面。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瓊閣初曉 鍾彥 攝


二、弱光攝影的必備條件

1.學會觀察天氣變化,雲捲雲舒盡在掌握。瞭解天象、日月星辰的基本規律和星座的位置等。

2.一部性能良好的全畫幅相機,具有較大光圈的鏡頭,各種濾鏡。

3.一支穩定的三腳架、定時快門線、低色溫補光燈。

4.學會全手動操控相機、機背屏對焦、反光板預升、瞭解超焦距對焦的原理和意義。

5.一幫同樣愛好弱光攝影的哥們兒、免得被狼叼了去……

6.能吃苦耐勞,喜歡弱光攝影。

弱光條件下,經常需要適當提高感光度,延長拍攝時間,最合適的相機是全畫幅135單反或無反;而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在弱光下往往會完全失靈,精準的調焦方式就是運用機背屏放大圖像來完成手動對焦(注意機身和鏡頭調至M檔),哪怕是遠處的一個光點,通過放大鍵的放大,也能夠完成從光環到光點的精確對焦。考慮到前景的運用,往往還要根據模糊圈的理念,應用超焦距對焦,以保證有效景深。

《山雨欲來》是在烏蘭布統壩上草原的一個小山坡上拍攝了近一個小時的其中一幅。迎著狂風,我把相機接近地面,力求把這個只有40釐米高的樹樁拍得“高大”一些,30秒的曝光讓雲層和小草飄動起來。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山雨欲來 鍾彥 攝

三、鍾氏曝光

鍾氏曝光是我在多年弱光攝影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出來的一套拍攝技法和理念。通過鍾氏曝光,來完美呈現影像。

1.精彩單張

對於弱光攝影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光線的變化、色溫的改變和景象的呈現往往是瞬息萬變的。再加上可能伴隨而來的雲海、星際、車流等元素的出現,弱光拍攝需要的不僅僅是單一照片的拍攝,有可能是幾分鐘、幾十分鐘甚至幾百分鐘的拍攝才能比較全面完整地記錄某一時間段影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捕捉到N個單張的精彩畫面,比如一顆火流星劃天而過,卻需要整夜的守候。《雨夜太行大峽谷》拍攝於太行山的王莽嶺,我們從傍晚時分一直拍攝到午夜12點近5個小時,我選定這個機位,用30秒1張、間隔1秒,全程記錄了太行大峽谷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這是近600張相同照片中的一張帶有車軌的作品。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雨夜太行大峽谷 鍾彥 攝

2.多張不同精彩的蒙版疊加

風光攝影是靠天吃飯的,攝影師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守候。作品《雷鳴電閃的雨夜》,是從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拍攝的近1小時67張照片中,精選出來的12張照片進行圖層蒙版的製作而來。雷暴來臨時,我第一時間來到焦作市廣電大樓頂樓,選好機位,調整拍攝參數為:感光度ISO 400、光圈f/8、曝光時間B門上快門線鎖定。待雷電下來釋放快門,再次開始下一輪曝光。閃電拍攝結束後,調整曝光參數為感光度ISO 800、光圈f/4、曝光時間30秒來記錄車流的燈光軌跡。後期合成一幅完美的弱光作品。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雷鳴電閃的雨夜 鍾彥 攝

3.延時攝影片段

每次拍攝,我總會根據具體場景,把拍攝設定為72、96、120甚至240張,兩架相機,不同的鏡頭選景構圖,從而獲得延時攝影素材。按照每秒24張計算,可以獲得3秒-10秒的延時攝影片段,當然,所有素材也可以完成堆棧單幅作品,比如星軌堆棧。作品《星輝映丹霞》是80張延時攝影素材堆棧而來。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星輝映丹霞 鍾彥 攝

4.星軌拍攝

星軌的拍攝方法有一次性拍攝(拍攝方法:感光度ISO 100、光圈f/8、曝光時間60分鐘)和多張堆棧(拍攝方法:感光度ISO 1600、光圈f/4、曝光30秒、間隔1秒連續拍攝80-120張後期堆棧)拍攝等方法。

鍾氏曝光法拍攝星軌是應用多重曝光技術,一次性拍攝一張RAW格式的星軌作品。方法如下:使用尼康D4S+國產老蛙12mm f/2.8鏡頭,安裝在穩定的三腳架上,設定圖片拍攝品質為Raw格式,關閉長時間曝光降噪和高感光度降噪功能,關閉鏡頭和相機防抖功能,檢查電池續航能力。首先選擇合適的景色與前景,感光度ISO 6400、光圈f/4、曝光30秒拍攝一張,把夜拍出“白天”的效果,通過這張照片,方便我們檢查構圖、對焦和水平線等是否完全精確(因為夜拍往往沒有良好的參照物),經過2-3次修正完成構圖和對焦等。接下來進行單張星雲拍攝:機位設定,感光度ISO 1600、光圈f/2.8、曝光時間30秒拍攝星雲圖N張。蓋上鏡頭蓋,拍攝黑場一張以備後期降噪使用。然後進入鍾氏曝光的星軌拍攝:設定曝光模式為B門,設定感光度ISO為400,光圈f/4-f/5.6,開啟相機多重曝光功能,佳能相機設定為9張,尼康相機設定為10張。連接定時快門線設定開始曝光時間為2秒、曝光時間7分30秒,間隔1秒,連續曝光10-20張(完成一組或者N組曝光)。開啟快門線,相機將自動完成一張Raw格式的星軌照片。這組拍攝參數是我多年積累的經驗,在避開光汙染的場景下,均可輕鬆拍攝。

作品《夜太行》是我在太行山王莽嶺拍攝的時候,把三腳架支在二樓的窗外,按照鍾氏曝光法拍攝的,我在屋裡睡覺,相機自動拍攝了三組星軌。一覺醒來,作品完成(圖十五《夜太行》、類似的作品如《草原夜色美》。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夜太行 鍾彥 攝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草原夜色美 鍾彥 攝


5.關於後期

鍾氏曝光的拍攝強調前期拍攝與後期製作的統一。首先是樹立只拍一幅作品的觀念,機位選定需要有一定的預判,比如月亮、雲霧、鳥類、車軌、銀河等元素的出現,每一張的拍攝都是為完成作品的鋪墊。具體後期流程如下:

(1). Br瀏覽拍攝序列,選定同一組拍攝圖片載入ACR進行批處理,調整整個序列的影調、色彩、明暗和局部處理,輸出JPEG文件備用延時序列。挑選用於後期圖層、蒙版的單張素材N張建立文件夾備用。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維多利亞港灣》素材

(2). Ps導入照片,分圖層依次導入素材照片,建立蒙版,調整前景色為黑色,分別用漸變工具和畫筆工具擦除必要的保留,為了過度自然,流量最好早10%左右。基本合成以後,在ACR和Ps內精細做整體調整。作品《維多利亞港灣》拍攝於香港太平山觀景臺,從延時序列選出18幅不同景象的原圖,分別做圖層、蒙版,讓江面的船隻豐富起來,建築的燈光和諧有序,畫面色調搭配得當。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維多利亞港灣》完成後

(3).Ae導入視頻序列,完成短視頻製作。

6.鍾氏曝光理論基礎

從以上作品的拍攝和後期過程不難看出,鍾氏曝光從拍攝開始就已經為後期的處理埋下了伏筆,弱光攝影難度最大的三個問題是對焦困難、產生噪點、影像缺失等,運用鍾氏曝光的拍攝方法有效地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應用機背屏結合超焦距對焦,高感光度檢測,完成了精確對焦,保證了景深範圍;所有拍攝過程有效避免了高感光度和長時間曝光,從而降低了產生噪點的可能;慢門技術結合多重曝光技術,加上延時拍攝理念的運用,為後期的完美呈現奠定了基礎;後期圖層蒙版的應用完成多彩影像如《夢幻家園》。

弱光攝影與鍾氏曝光

《夢幻家園》鍾彥

通過多年的弱光拍攝和鍾氏曝光實踐,我體會到:完美控制影像的第一步是拍攝,而不是後期;風光攝影,包括部分紀實攝影,應該是“時間”藝術而不是“瞬間”藝術,要學會用時間線來演繹弱光影像;作品的完美可以通過多張不同參數的拍攝、多張相同參數的拍攝來獲得;月亮是弱光拍攝最好的補光燈,星軌拍攝應該避開光汙染和圓月,適當的月光會使星空下的景色更加漂亮;手機弱光攝影也能完美演繹;學會後期是弱光攝影和鍾氏曝光應用的指導和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