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達利《睡眠》

我向來不喜歡粉絲這個稱呼。

當我成為你的粉絲,意味著我崇拜你,我把你當成我人生意義的一部分。

但很遺憾,大家都是凡人,沒有誰有資格成為誰的意義。

關照到娛樂圈的語境,比起粉絲,我更喜歡讀者、歌迷、影迷這種老派的稱呼。

之前,章子怡又因為接綜藝上了熱搜,#汪峰迴應粉絲批評章子怡接綜藝#。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追溯前情,章子怡有位忠粉,因為她接綜藝的事,激動評論了些出格的話,被子怡刪評拉黑。

評論的意思大概是,章子怡遺忘初心,開始世俗撈金,傲骨不再。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而同時,周迅也被曝因出演《鹿鼎記》,被大粉嫌棄格調太低,脫粉回踩。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這類新聞底下,不乏“既然靠粉絲生存,那就好好聽粉絲的建議”的調調。

但很奇怪,大家學生時代,都靠爸媽養活,也沒見有幾個多聽爸媽話的。

不時還要甩一句:“你們啥都不懂,別管我!”

其實本質一樣。

粉絲於偶像,我們於爸媽,始終是隔著一層。

偶像對於粉絲來說,就像平凡人生的英雄夢想,是粉絲憧憬著想成為的人。

因為自個兒這輩子就這麼操蛋下去,所以指望著用偶像去裝點自己的生活。

追星,其實是追自己。

所以當你看到,“自己”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自然就會抓狂憤怒。

以至於惡語相向,到後來被偶像拉黑,再自憐自艾唱一出農夫與蛇的戲碼。

因為,你喜歡的不是章子怡或周迅,而是那個高貴冷豔的演技影后。

你喜歡的,是你們造出來的那個神。

而神只應該在神龕裡。

你不能接受你的神滾滾紅塵,功名利祿。

更別談接這種,賣人設撈票子的低俗綜藝,沒追求檔次低的爛片爛劇。

但關鍵是,她們原本就是個平常人。

因為努力或運氣,一朝被眾人簇擁上神壇。

但她們原本就是會渴望金錢,顧及人氣,也沒法做到永遠鬥志昂揚,挑戰自我。

而用自己幻想出的神的標準,去衡量那個平常人,剩下的只有失望。

粉絲對偶像的愛就是這樣。

隔著屏幕,混著人設,裹著包裝,含著盲目。

網絡發展,貌似是粉絲和偶像距離最接近的時代,好像偶像在那頭,我在這頭,走兩步就到了。

但很抱歉,路上阻著假熱搜,營銷號通稿,全網輿論造勢,和你的自我感動

所以,麻煩不要再口口聲聲,偶像變了初心不再。

他們從來沒變,只是你從未了解他們。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談了造神,再來談談毀神。

去年最有趣的毀神運動,莫過於李誕。

一句“人間不值得”,加上和黑尾醬郎才女貌的愛情,全網誇讚“活的通透”、“有趣的靈魂”。

覺得他說話幽默,又喪又好玩,透著股潑皮無賴的出世江湖氣。

但是,一個優點必然對應一個缺點。

你因為一個人的優點喜歡他,那麼必然有一天,你會因為相對的一個缺點討厭他。

他幽默,意味著可能會沒分寸。

他潑皮無賴,換個角度就是沒文化底蘊,虛浮市井。

在奇葩說第五季,他優點的另一面完整地展現出來。

大家開始討厭他沒有尺度,沒禮貌,說他開玩笑不合時宜,隨意打斷風度全無。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可是這些,在你們喜歡他的時候就已經註定。

但粉絲不管,我只管喜歡你的優點,你只要表現出缺點,抱歉脫粉了。

所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數萬數罵李誕,從全網吹到全網嘲不過兩週。

謝娜不也是。

靠耍寶搞怪,大大咧咧豁得出去,常駐快樂大本營。

但去年跨年晚會,卻被嘲功力差勁,擔不住場。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但這不是必然的事情嗎?

習慣耍寶搞怪,意味著她不可能端莊大氣,把控全場。

大大咧咧換個說法,就是定不住性,沒法沉下心學習鑽研。

又或者謝娜粉絲勸她不要老提張傑,反被謝娜懟“怨氣重”。

但當初說“娜樣純傑的戀愛”的,不也是你們?

你們討厭的,剛好是當初喜歡的。

一個優點,必然對應一個缺點。

你們太幼稚,以至於沒法喜歡一個完整的人。

粉絲對偶像的愛,不過是投影到他頭頂那圈金光上的粉紅色泡泡。

當金光偶然褪下,粉絲就會尖叫。

啊!你原來是這樣!你不配做我偶像!

但金光下,一直是那個不完美的平常人,從未改變。

從李誕到章子怡:粉絲,可以有多蠢?

明明世事無完美,卻又奢望自己的偶像完美,這不是愚蠢,又是什麼?

從未真正瞭解過偶像,不過憑藉些二手消息,就擅自為其設限,到頭來反指責偶像初心不再,這不是愚蠢,又是什麼?

而這一切,在你開始自稱,我是XXX的粉絲時,就已埋下了伏筆。

你從未了解過他,也從未理解過他,卻妄稱他是你人生意義的一部分。

互聯網時代,粉絲和偶像的感情真是再脆弱不過。

可能只因為一部片子一首歌,甚至一句話一張臉就粉上一個人。

又可能,因為一個極小的點輕易離開。

你們的喜歡和離開,實在太過輕佻。

也許等你再長大些。

你只會雲淡風輕地說一句,XXX啊,我很欣賞他的作品呢。

轉自:唐一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