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探討雞場常見雞大腸桿菌病與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治技術

雞大腸桿菌病

目前防治大腸桿菌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藥物控制。但由於環境汙染嚴重、大量使用抗菌藥物以及藥物使用不合理造成很多致病性大腸桿菌對多種抗菌素產生耐藥性,防治效果不理想且易復發。近期大腸桿菌病之所以難控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養雞|探討雞場常見雞大腸桿菌病與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治技術

(一)流行特點

1. 大腸桿菌可分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條件性大腸桿菌和無致病性大腸桿菌。畜禽的消化道,特別是大腸內容物中均有大腸桿菌。可以說雛雞出殼後腸道中就有大腸桿菌,而雞體腸道內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腸桿菌約佔10% ~ 15%。所以在雞的一生中任何時候都有發生大腸桿菌病的可能性。

2. 易併發感染和繼發感染其他疾病。大腸桿菌病極易與其它病原(如支原體)併發感染,也常常繼發於其它雞病(如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等)感染之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由於機體的抵抗力下降,大腸桿菌病的治療往往比較困難。

3. 耐藥菌株增多。由於養殖戶把使用藥物當作控制大腸桿菌的主要手段,並且在實際生產中有時用藥不合理,如隨意加大劑量,或低劑量長時間使用,投藥途徑不當、不注意輪換用藥,這些錯誤的用藥方法和用藥程序是造成大腸桿菌產生耐藥性的主要原因。

4. 飼養環境條件差。很多雞場飼養環境比較差,設備簡陋,雞舍簡易、水槽破舊漏水、糞便不加任何處理就地堆放。冬天雞舍內寒冷乾燥、通風不良、氨氣濃度高易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夏天炎熱潮溼,雞舍內溼度大雞群易出現熱應激,平常灰塵飛揚,飼料堆放在雞舍內,易受潮發黴變質。在這樣的環境中大腸桿菌很容易汙染飼料和飲水,成為潛在的傳染源。當雞群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環境中的大腸桿菌就會乘虛侵入雞體內感染機體造成發病。

5. 應激頻繁。疫苗注射防疫、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或通風過大、轉群、換料、氣侯變化,種雞的人工受精等對雞群來說都是較大的應激反應,都能降低雞群的抵抗力而感染大腸桿菌病。特別是初開產雞群由於注射疫苗、換料及生理上的變化對雞群來說是比較強烈的應激反應,所以初開產的雞群大腸桿菌病往往比較嚴重。季節交替,晝夜溫差增大,規模化機械通風量未及時調整導致通風量過大致使雞群受涼也是發生大腸桿菌的一個重要原因。

養雞|探討雞場常見雞大腸桿菌病與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治技術

6. 疾病方面的影響。多數雞場都有支原體,雞群感染支原體後引起慢呼,雞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損傷,大腸桿菌便可乘虛而入;雞群感染新城疫、傳支、傳喉等病毒時,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受損傷,機體的抵抗力降低,大腸桿菌就能突破機體的保護力造成發病;雞場發生法氏囊病、傳染性貧血、網狀內皮增生症等免疫抑制病以及飼餵黴變飼料均可降低雞群抵抗力,從而發生本病。

(二)臨床診斷

單純的雞大腸桿菌病,表現為精神不振,常呆立一側,羽毛松亂,兩翅下垂,尾部羽毛被白色、黃綠色稀薄糞便汙染;呼嚕、甩鼻及咳嗽;食慾減少,冠發紫,排白色、黃綠糞便。飼料轉化率降低,後期易繼發腹水症。有些肉雞群表現為頭部肉芽腫。幼雛(多在1 ~ 5 日齡)早期死亡,臍帶發炎,癒合不良;卵黃吸收不良,囊壁充血,內容物黃綠色、粘稠或稀薄樣,臍孔開張、紅腫。

當大腸桿菌和其它病原菌(如支原體、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合併感染時,病雞多有明顯的氣囊炎。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咳嗽。

雞發生大腸桿菌病後,剖檢時有惡臭味兒。病理變化多表現為:心包炎,氣囊渾濁、增厚,有乾酪物,心包積液,有炎性分泌物;肝周炎,肝腫大,有白色纖維素狀滲出或形成乾酪物;有些肉雞群頭部皮下有膠凍狀滲出物;腹膜炎。雛雞有卵黃收縮不良、卵黃性腹膜炎等變化,中大雞發病有的還表現為腹水徵。

混合感染時,可見氣囊壁增厚、混濁,囊內含有淡黃色乾酪樣滲出物,心包增厚有多量纖維素性滲出物,腹腔積液,肝臟表面有多量纖維素性滲出物覆蓋。

有些情況下,雞大腸桿菌病還表現以下不同類型:

全眼球炎表現為眼瞼封閉,外觀腫大,眼內蓄積多量膿性或乾酪樣物質。眼角膜變成白色不透明,表面有黃色米粒大的壞死灶。內臟器官多無變化。大腸桿菌性肉芽腫,是在病雞的小腸、盲腸、腸繫膜及肝臟、心臟等表面形成典型的肉芽腫,外觀與結核結節及馬立克氏病相似。關節及關節滑膜炎型多是大腸桿菌敗血症的一種後遺症,呈散發性。病雞行走困難、跛行,關節周圍呈竹節狀肥厚。剖檢可見關節液渾濁,有膿性或乾酪樣滲出物蓄積。

養雞|探討雞場常見雞大腸桿菌病與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治技術

(三)防治

1. 由“藥物控制大腸桿菌”轉向管理防控和“控制環境”來達到控制大腸桿菌病的目的。巨大的損失已經證明“藥物控制大腸桿菌”很被動、不符合廣大養殖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必須走出這個怪圈。

大腸桿菌是條件性疾病,所以必須切斷大腸桿菌的傳播途徑,消除引起大腸桿菌病的各種誘因,同時給雞群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大腸桿菌的防控意義也很大。

2. 科學用藥和整體調理相結合。

儘管目前抗菌素仍是治療大腸桿菌的主要武器,但用藥必須合理。用藥必須遵循以下原則:正確診斷,對症下藥;正確掌握用量和療程;不使用違禁藥物。根據抗菌素自身特性和病情輕重來選擇給藥途徑;避免細菌產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不要濫用抗菌素;最好能將分離出的致病性大腸桿菌進行藥敏試驗,篩選出敏感藥物供臨床上使用;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儘量避免使用影響免疫反應和生產性能的藥物。

3. 提高雞苗的質量,嚴格消毒。

加強發病雞群的飼養管理,保證飼料營養的全價,作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等都是降低大腸桿菌發病率的重要措施。

雞傳染性鼻炎

(一)流行特點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它屬於革蘭氏陰性菌,該病主要有A、B 和C 三個血清型; 以前我國主要是A 型和零星C 型發病;最近幾年主要是A 和B 血清型發病,並且A 血清型出現變異,發病比例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該病在秋冬和冬春季節高發,發病雞群採食量下降20% ~ 30%、產蛋率下降30% ~ 40%,嚴重影響養殖效益。鼻炎給養殖業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二)臨床診斷

1. 病雞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鬱、咳嗽和流鼻液,有些鼻孔周圍鼻水凝固成黃色結痂,用手擠壓鼻孔有鼻汁、眼睛流淚、精神沉鬱,眼瞼水腫,頭部呈單側或雙側腫脹,發病雞群採食量下降20% ~ 30%,產蛋率下降10% ~ 40% 不等。

2. 剖檢,鼻腔和竇隙黏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紅腫,表面有大量黏液,並有乾酪樣物覆蓋於黏膜上。面部皮下水腫,嚴重的病例可見肺炎、氣囊炎、小腸黏膜出血及盲腸淋巴出血。卵泡液化、變形、充血、出血,造成卵黃性腹膜炎,輸卵管萎縮、發炎、充滿乾酪樣炎性分泌物。

養雞|探討雞場常見雞大腸桿菌病與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治技術

(三)防治

1. 本病可選用磺胺類藥物和多種抗生素治療。對發病較輕採食情況尚好的雞群,可選用口服易吸收的藥物,如磺胺類藥物、紅黴素等。

對採食量下降嚴重的雞群,可選擇注射給藥的途徑,注射青黴素和鏈黴素,(5 萬~ 10 萬U/kg 體重)混合肌肉注射,1 次/天,連續注射2 ~ 3 天,明顯減輕發病症狀。

2. 免疫接種。當前A 血清型出現變異,B 血清型發病持續增加,建議選用含有A 變異和B 多種血清型油乳劑滅活苗免疫,蛋雞和蛋種雞應在30 ~ 35 日齡、70 ~ 80 日齡免疫兩次。

3. 加強飼養管理。為了更好的控制好鼻炎,在做好免疫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好飼養管理,加強雞舍內外消毒,殺滅病原菌;控制好雞舍溫差,避免冷應激;預防好支原體、大腸桿菌病,避免誘發,混合感染;雞群密度不宜過大,注意雞舍通風和保溫,保持合理通風,以降低氨氣濃度,減輕對呼吸道黏膜有損傷的致病因素;有條件的雞場最好做到全進全出制,以便更好地淨化此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