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小米越來越難“發燒”

TASTER有趣

今年的小米,似乎不怎麼給力


小米越來越難“發燒”

一方面出貨量在增加,另一方面產品在提高利潤,小米在擁有了一定用戶和粉絲之後,推出的機型更是要面向大眾,面向線下更多用戶,而不是僅僅侷限於“發燒”“性價比”為主的粉絲群體,所以一代旗艦note系列變成面對線下的旗艦產品,X系列變成面向線下的中端產品。

但是,今年的小米產品,似乎不怎麼給力。

要知道,上去兩年,當國產旗艦手機價格處於2000元價位時,正是小米如日中天的時代,貴的賣的一般,而這個價位也剛好屬於粉絲的消費區間,但是隨著手機價格的不斷上漲,4000以上的價格和小米用戶的消費區間交集變小,導致小米的旗艦一直不敢抬高價格,3500就是小米旗艦產品的一大關。

價格不能高意味著利潤和成本就需要控制,所以當友商大膽嘗試彈出攝像頭和屏下指紋時,小米勉為其難的只在3500價位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上加了屏下指紋,而魅族和OV把屏下指紋做在了標配,小米不得不在三個月後額外發布了一款小米8屏幕指紋版來應對。面對今年來勢洶洶的OV和華為,小米8拿出了透明探索版和國內首款face id(首發但是不首先開賣)來應對,自然潰敗。

不得不承認那塊假主板做的確實精緻,但是面對真全面屏和三攝等攻勢,加上一直缺貨,小米今年的“發燒”很難。小米8不斷降價,在2000~3000價位通過性價比還可以鬥爭一段時間,好在半路截胡的對手魅族一直缺貨,真香但是隻能聞聞。

小米越來越難“發燒”

不過對手仍然在發力,OPPO準備把屏下指紋做到2000元手機上,雖然識別率不如小米和vivo,但是憑藉供應鏈上的話語權和對成本的控制,大廠還是很有優勢。尤其是nex和findx的發佈,讓人不敢相信是大廠發佈的,或者說,發佈這種手機的,不應該是“發燒”的小米嗎?

小米越來越難“發燒”,小米在求穩,小米組建的相機團隊讓自家產品的拍照水平不斷提升,著力發展基本功,卻在曾經引以為豪的“黑科技”上節節敗退。當宣佈小米mix3發佈會日期時,林斌在微博說,那個升降式攝像頭,小米2015年就做了,還申請了專利。放棄的原因是因為不符合小米的要求。這一段話,著實沒有說服力。申請專利和做出來是兩回事,就像去年iPhone X發佈會,華為不一樣說早就想到劉海屏這個設計方案了嗎?

小米越來越難“發燒”

小米mix3採用了滑蓋設計,不巧的是,友商也有這種設計的新機將要發佈,小米還表示撞車了,其實不是撞車了,是代工廠的工藝進步了。退燒的小米,似乎只能靠首發來宣傳,毫無徵兆的增加了mix的s系列首發了國內845,意義上首發了face id,這次似乎又是首發10GB運行內存,首發滑蓋,漸漸地,小米又變成了首發公司,而貨源的問題沒有解決,mix一代發佈的那種震撼,也漸漸沒了。

小米越來越難“發燒”,小米在練習基本功和開拓邊疆,雖然希望提到小米,不僅僅是手機,但也不能忘了小米最初是手機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