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蕪湖房價的“補漲”:城市發展是支撐高房價那根稻草?

ID:lsyygd

一、房企老總的套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餐桌上碰到一房企的老總,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您覺得蕪湖怎麼樣?他很自信。說蕪湖很不錯。我大致梳理了他說的幾點理由,一是蕪湖是安徽數一數二的城市,除了合肥,沒有比蕪湖發展更好的城市了;二是蕪湖的GDP超過了3000億,經濟發展水平僅次合肥;第三,蕪湖的地理位置優越,與合肥,南京兩個大都市距離不遠,輻射能力強。最後,他還表態說,如果區域允許,他們還願意繼續在蕪湖發展業務。

這位老總說這些話的時候,還在我賦閒在家的暑假,不知道看到三個月後急轉直下的當下蕪湖樓市,他是否還依然堅持他那時的判斷以及決心呢?

我們談論房價其實是有語境的。像這位老總的說法就是個套路語境,把這個標準套給任何一個城市,我們都能給這個城市的房價上漲列出N條理由。這是其一。其二,房價問題也是個時機問題,此一時彼一時。否則,你無法解釋短短兩年裡,蕪湖房價翻了一倍上來。難道真的能用“補漲”解釋的過來?其三,房價是個週期性的問題,當政策,經濟,人口和產業等大大小小的週期臨近的時候,房價的週期就到了。

總結起來說,用城市發展水平作為房價上漲例證,多少有些望梅止渴。而很多一俊遮百醜的思維方式,往往又隱藏了很多實際的問題。小崔說出來的娛樂圈的故事,就是一典型的事故。

二、置業顧問的套路

最近走過了蕪湖的兩個區,一個是崛起的大城東,如今是蕪湖房價最炙熱的區域。城東房價目前是蕪湖區域房價發展最均衡的區域之一了。盤踞在神山路,赤鑄山路等主幹道旁的房價如今以一萬三四五左右的價格對外賣,稍不知名的道路旁,房價也能以過萬的價格的出售。

而實際走了一下城東,在空曠的視野下,配套不足,人煙稀少,公交車寥寥是最大的感受。荒蕪的地塊上種著的蔬菜,被菜農們用廢坑裡的水澆灌著。與長勢喜人的菜地交相輝映的,是那些建築吊車林立的工地,大白菜與房子一樣地拔地而起。

無論從宜居的角度還是地段的角度,目前蕪湖城東的一些地塊上的房子都不屬於置業首選之地。但為什麼開發商勇於開發,購房者勇於購買呢?我想起某個樓盤的置業顧問推銷房子說的一段話:我們這裡靠近市政府和中央公園,交通便捷,配套完善。城東是政府發展的重點區域,旁邊的一塊地即將拍賣,樓面價預計超過6000一平,建成後的價格至少在一萬三四,與我們的價格倒掛,我們樓盤現在屬於價格窪地……

我看著置業顧問手裡燈光筆在沙盤上一陣亂舞,又看到被繞花了眼的購房者,我分明聽到了購房者的心跳聲。

我無法確定置業顧問口中的那塊地是否能拍的出去,又是否能拍上那個價格。但她傳遞出來的信息非常的明確:這個城市在不斷的發展,房價也將水漲船高。與其說是一個認知,還不如說是個套路。當我親身走過那一條條寬闊的馬路,看到寥寥幾個行人,以及倒在路邊的幾輛共享單車後,我便懷疑一切。

究竟誰會買走城東的房子呢?

三、時間與空間的轉換

週末,我閒得蛋疼地走了主城區的幾個棚戶區。低矮的房屋,破落的院子,鏽跡斑斑的鐵將軍。掉了色的拆字,以及非常鮮明的拆遷辦公室指示字等等,構成了最真實的棚戶區的畫面。某些院子裡不時地傳來麻將聲,以及嘈雜的蕪湖土話,穿過幾個“此路不通”的小巷子,偶然看到一群老人和個別穿著睡衣的小年輕人,看到我這個不速之客,竟都紛紛抬起了頭打量著我。

蕪湖房價的“補漲”:城市發展是支撐高房價那根稻草?

還好眉清目秀,端莊典雅,不至於被誤會成拾破爛的或者其他。

這些棚改區域的補償價格大概多少呢?網上找了個補償價格,根據這份公告,補償價格大概在8000元每平,一套房拆遷後所得到的補償金70萬。照目前的行情,這筆鉅款大概就能付個5成左右的首付,然後還要揹負大致相當的按揭貸款。我的腦海裡忽然有閃現出剛才那群打量我的老人。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女將怎樣分配這比鉅款呢?

蕪湖房價的“補漲”:城市發展是支撐高房價那根稻草?

城市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拆舊的過程。拆舊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打散的過程。將幾十年來沉澱下來的成熟區域拆掉,將這裡居住了幾十年的左鄰右里重新打散,像種子一樣分散的新的區域,然後再傳代沉澱。城市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的發展,擴大。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城南,如今的城東(靠近主城區的成熟區域)。

這個空間的轉換需要時間,而時間就意味著週期。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去理解那個冷門的“補漲”概念,是不是又豁然開朗了呢?

四、房價的下個週期

房地產是一個受政策影響特別大的行業。棚改貨幣政策退出導致市場的動盪,以至於主管部門“闢謠”說,棚改貨幣化推高房價是想當然,然後發改委發文稱要推進一億人進城等等。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左手,自由發揮的空間太大。

總結近年來本地房價的政策以及棚改政策,補的太猛,衝的太快。時至今日,便造成了堰塞湖。未來,我們可能要好長的時間去疏通,這個時間就是一個週期。而這個週期內,房地產又將走向何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