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寒露時節養生,潤燥時適當進補

寒露時節養生,潤燥時適當進補

“寒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的節氣。意思這個時節,開始有冷的感覺了。不過在嶺南,這個節氣可以說是最舒服的季節,秋高氣爽,晝熱夜涼。只要不在陽光下都能感受到陣陣涼意。

受訪專家/廣東省名中醫範德輝教授

寒露时节养生,润燥时适当进补

滿地黃葉,深秋一天比一天涼 圖/張華

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範德輝教授提醒大家,當天氣變涼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所以寒露以後,養生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溫差大

注意感冒和流感

10月金秋一到,早晚涼,中午熱,溫差較大,稍不留神就會著涼感冒,特別是老人和小孩,身體免疫力較差。因此早上起來可以穿長袖、長褲,中午熱的時候,可以換成短袖。早上兒童還可以添一件外套,中午天熱的時候再脫下,到傍晚起風的時候還可以穿上,也建議選擇透氣吸汗的衣服,避免中午天氣熱時出汗後吹風著涼。

寒露时节养生,润燥时适当进补

0

督脈——“陽脈之海”

範德輝還建議,天氣轉涼後,除了注意適當添衣外,更要注重脊柱的保暖,以振發陽氣。脊柱位於背部正中,是督脈——“陽脈之海”經過的地方,總督一身之陽經,統攝一身之陽氣,因此,脊柱保暖十分重要,而且很容易就能做到,早上鍛鍊的時候,可以多曬曬背部,特別是老人,俗語說:“老人防寒冷,曝背能延年”。

秋乏時

不必過於補覺

俗語說的“春困秋乏”。秋季是陽氣逐漸下降、陰氣逐漸上升的過渡時期。在陰陽轉換的時節中,會出現一些特有的現象,需要人體調整適應,比如秋乏,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

寒露时节养生,润燥时适当进补

深秋最適合做運動 圖/視覺中國

防秋乏最好的辦法就是鍛鍊,以登山、徒步、打球等有助於解除秋乏。當然,範德輝還建議,在秋天中午12點到13點之間可以適當午睡,半小時即可。需要提醒的是,一旦睡過頭,不但會打擾生理時鐘,還容易讓人頭暈腦脹。這是因為人的生理調節時間為晚23:00至次日早6:00,白天睡太多隻能處於迷糊的淺睡眠狀態。

潤燥時

適當進補

剛入秋季,天氣乾燥,飲食上應選擇滋陰潤燥的食物,比如銀耳、麥冬、石斛、雪梨等,尤其是應季的水果——柿子。中醫認為,柿子味甘、澀,性寒,有清熱去燥、潤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等功能,可以緩解大便乾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喉痛、高血壓等症。

寒露时节养生,润燥时适当进补

柿子有潤肺化痰之功效 圖/張華

同時,在寒露時節,還可以適當進補。範德輝認為,秋季進補可以有效地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為冬天的到來做好準備。下面推薦一款秋季進補湯。

推薦食療方

蓮子豬肚湯

寒露时节养生,润燥时适当进补

蓮子豬肚湯 圖/視覺中國

材料:豬肚1個,水發蓮子(去心)40粒,花生油、精鹽、生薑、味精各少許,麵粉適量。

做法

1

將生薑去外皮,洗淨,切成細絲。豬肚用麵粉、鹽分別揉搓反覆清洗乾淨。

2

寒露时节养生,润燥时适当进补

將水發蓮子放入洗好的豬肚內,用線縫合好,放入盤內,隔水燉至肚熟,取出晾涼後切塊。鍋置火上,放花生油燒熱,下薑絲煸香後,放入豬肚蓮子燴炒,用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

寒露时节养生,润燥时适当进补

補虛益氣,健脾益胃。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達到納氣平喘的效果。

受訪專家介紹

寒露时节养生,润燥时适当进补

範德輝 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廣東省名中醫

範德輝,廣東省名中醫,教授,主任中醫師,龍氏治脊療法傳承人,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廣東省幹部保健專家,全國推拿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骨科微創外科水針刀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手療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脊柱病專業委員會常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