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玉米出現紋枯病怎麼處理?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高發

廣東湛江的商家軒在農管家APP詢問:不知道種植的玉米是什麼病害造成的。

玉米出現紋枯病怎麼處理?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高發

發生地點: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

玉米出現紋枯病怎麼處理?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高發

玉米果實病害

玉米出現紋枯病怎麼處理?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高發

農管家專家在線解答:

趙培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 金草帽專家)

紋枯病危害,使用甲基硫菌靈加苯咪甲環唑或戊唑醇噴霧防治。

馮濤(安徽省六安市擅長植保技術)

葉面可用碧護+肟菌戊唑醇+磷酸二氫鉀或氨基酸葉面肥調節

服務三農(甘肅省威武市)

紋枯病可能性大。用戊唑醇或者氟硅唑或者苯咪甲環唑防治

郭欣華(山東省聊城市冠縣 農藝師,技術站站長)

玉米紋枯病,用噻呋酰胺,苯甲丙環唑,氟硅唑,枯草芽孢桿菌,戊唑醇,井岡黴素等防治。

農管家知識講堂——瞭解玉米紋枯病

一、玉米紋枯病危害症狀

玉米紋枯病主要發生在玉米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苗期和生長後期很少發生。該病主要危害葉鞘和果穗,也可危害莖稈和葉片。最初多由近地面的1~2節葉鞘發病,病斑初呈水漬狀,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後病斑中央變為灰白色,邊緣褐色,病斑擴大後常多個病斑匯合成雲紋狀大斑,包圍整個葉鞘,致葉鞘腐敗,葉片枯死。受害果穗苞葉上也產生雲紋狀大斑,其內籽粒和穗軸腐爛。被害莖稈上的葉片呈褐色,不規則形,嚴重時根莖基部組織變為灰白色,次生根黃褐色或腐爛。多雨、高溼持續時間長時,病部長出稠密的白色菌絲體,菌絲進一步聚集成多個菌絲團,最後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的菌核。成熟的菌核極易脫離寄主,遺落田間。

玉米出現紋枯病怎麼處理?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高發

玉米出現紋枯病怎麼處理?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高發

玉米出現紋枯病怎麼處理?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高發

玉米出現紋枯病怎麼處理?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高發

二、玉米紋枯病發病規律

品種因素:一般而言,生育期長的中晚熟品種發生時間長,病情較重。

氣候因素:溫度20~30℃,雨日多、雨量大、溼度高,病情發展快。

栽培因素:玉米連作、播種過密、施氮過多,發病重。玉米單作比間作,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溼度大的田塊,發病重。

越冬:病原菌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和以菌絲、菌核在病殘株上越冬。

侵入:菌核萌發產生菌絲或以病株上存活的菌絲接觸寄主莖基部表面引起發病。發病後,菌絲又從病斑處伸出,很快向上和左右鄰株蔓延,形成第二次和多次病斑。形成病斑後,病菌氣生菌絲伸長,向上部葉鞘發展,病菌常透過葉鞘而為害莖稈,形成下陷的黑色斑塊。溼度大時,病斑上也可長出擔孢子,擔孢子可借風力傳播侵染。

三、防治方法

1、葉片過於寬大,生育期長的雜交品種發病重,葉片大小適中並向上傾斜生長的品種,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好,發病輕。

2、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做到氮、磷、鉀配合使用,合理密植,提倡寬窄行種植,低窪地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溼度,增強植株抗病力,減輕發病。在發病初期,剝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葉鞘,可減輕發病,也不影響產量,玉米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株,並進行深耕翻土,以消滅越冬菌源。

防治藥劑參考:

30% 苯甲·丙環唑 乳油(低毒) 使用12-15克/畝 噴霧

20% 咪鮮·己唑醇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20-40克/畝 噴霧 15% 三唑醇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60-70克/畝 噴霧

12.5% 烯唑醇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40-50克/畝 噴霧

14% 井岡·戊唑醇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30-50克/畝 噴霧

29% 井岡·噻嗪酮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40-50克/畝 噴霧

24% 井岡·丙環唑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30-45克/畝 噴霧

10% 井岡·吡蟲啉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60-70克/畝 噴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