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元青花问题现已成为学术界和市场的热点,本文内容主要基于我这些年考古工作中新发掘的资料,结合过去的文献来做解读。内容将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元官窑与元青花

二、元青花与浮梁磁局及其窑场

三、关于元代青花瓷器

四、近年落马桥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

五、元青花的影响

元官窑与元青花

景德镇的窑业在元以前都是烧造单一的品种——青白瓷,但是,青白瓷在当时应该是很有影响的。《宋会要辑稿》里有过记述,景德镇的瓷器当时已经进入了皇家的视野,也就是进入宫廷了,应该说这是最早的“官窑器”。我们在湖田窑也发现过一个湖田窑制造的瓷器瓶底,这也是从出土遗物印证了官窑进入皇宫的事实。

关于浮梁磁局的记载,《元史·百官四》里面提到:“浮梁磁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鹅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大使各一员。”此时元代官窑浮梁磁局的负责人属于九品官员,官窑不光烧造瓷器,还烧造一些皇家用的马尾棕藤笠帽等物件,可见当时的景德镇就有官窑的设置了。有官窑肯定就有官匠,所以官窑的设置对景德镇的窑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时候除了青白瓷,还出现了枢府瓷、元青花、釉里红、蓝釉、孔雀绿釉等等,都是在建立了浮梁磁局的基础上开始出现的。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湖田窑出土,浮梁磁局制造的瓷器瓶底子,可见宋代瓷器已进入皇宫视野,在有监制的情况下生产。

1998年,我们在珠山发现元代遗址,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元代官窑遗物,有卵白瓷、青花、蓝地白花、蓝地贴金等,还有青花五爪龙,从《元典章》中可以印证这些东西属于官窑,这是元官窑所在地和烧造遗物的大致情况。遗物的发现地在北边,叫珠山。珠山的后面,有个地点也是明清官窑场的所在地,我们以此推测当时元官窑很可能在珠山一带。现在我们通过大量的发掘,在其它地方也发现过类似元官窑的东西。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珠山遗址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珠山出土元代官窑遗物

元青花与浮梁磁局及其窑场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遗址位置示意图

元青花与浮梁磁局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元十五年设置官窑,实际上,元世祖忽必烈攻克下南宋政权是在1279年,也就是至元十六年。严格来讲,在设置元官窑时南宋还没有灭亡,元统治者匆忙来到景德镇建设官窑是有特殊目的的,从相关记载可以了解到,古代每一次朝政的变化,都有祭拜天地的习俗,此时到景德镇设置官窑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生产祭器。一般古代官窑都设置在京城附近,比如南宋的官窑设定在杭州大内凤凰山一代,北宋的汝窑设立在开封附近,为什么元代舍近求远跑到景德镇设置官窑呢?从相关的文献考证,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元朝人“尚白”,当时景德镇生产的磁器颜色很白,可能符合了元代统治者的审美要求。

浮梁磁局自至元十五年设,至至正十二年结束,存在74年。浮梁磁局虽然于至元十五年便成立了,但将作院则于至元三十年始置。《元史·百官四·将作院》:“将作院,秩正二品。掌成造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冠佩器皿,只造刺绣段匹纱羅,異样百色造作。至元三十年始置。院使一员,经歴、都事各一员”。其时的将作院下属有府、司、所、局、院、库等机构,其中局有21所,而以地域冠名的除上都金银器盒局之外,便是浮梁磁局了。而这些局属的官员官阶品秩,似乎又以浮梁磁局最低,这是磁局隶属将作院的情况。那么,至元十五年以前,即将作院未成立之前,浮梁磁局由谁管辖呢?参照《元史》工部条记载的职能,可能其时的磁局由工部管辖,《元史·百官一·工部》:“工部……掌天下营造百工之政令。凡城池之修濬,土木之缮葺,材物之给受,工匠之程式,铨注局院司匠之官,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右三部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内二员专署工部事。至元元年,始分立工部。”其下辖的“诸色人匠总管府”与将作院所属“诸路金玉人匠总督府”职能相似。因此,在至元三十年将作院设置以前,磁局由工部管辖可能性最大。关于磁局人事的问题,我们从相关的文献可以考证,大都染局是九品,管理的工匠大概62户,《元典章》认为元至二十四年左右浮梁磁局规模变大了,大概有五百到一千户人,管理浮梁磁局的官将的位分也高了,有的已经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官窑各方面都在提升,官窑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磁局的烧造活动不是长年累月都有,而是当朝廷“有命”的情况下才产生,生产完之后窑要封停,甚至“御土”(按:这里御土当指高岭土)也要封存,不得私用。从其侧面可见,磁局的窑场似乎不像明、清御厂那样有专门独立的厂址,因为,如果有专有厂址,也用不着烧造完贡瓷之后,便要封存御土,怕别人私用了。笔者以为当时的磁局很可能没有专门的独立窑场,因为元初景德镇尚未有官窑的基础,当时磁局有可能选择了景德镇地区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的优秀民窑作为定点的窑场,官匠可能居此借助民窑场所进行皇家用瓷的生产。就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看,当时有可能成为磁局的窑场的大概是湖田窑和珠山明御厂一带。

湖田窑刘家坞一带,上世纪80年代曾发现元代卵白釉枢府器,以及青花大盘,罐、瓶等标本,纹饰有五爪龙纹等。90年代以后又陆续发现“玉”、“枢府”、“太禧”铭等印五爪龙纹器和元代釉里红凤、龙纹滴水、瓦当等标本。湖田窑是宋代著名的窑场,产品较为精良,是当时景德镇地区最优秀的窑场之一。1997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F区12第三层堆积中,发现一件青瓷底刻铭文的残器,铭文内容:“迪功郎浮梁县丞张昂措置监造”,该器从形制看为瓶或壶的底部,出土地层不晚于南宋,上限不早于北宋。据考证“张昂监陶”铭器大约烧造于绍兴八年至绍兴二十五年之间,说明湖田窑曾为南宋宫廷“制样须索”烧造过御用瓷器,是南宋烧造朝廷贡瓷的窑场之一。那么,浮梁磁局置窑烧造贡瓷时,首选湖田窑作为它的窑场是合乎情理的。综合以上情况,笔者以为湖田窑是浮梁磁局管辖的窑场之一。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湖田窑出土元青花

浮梁磁局的另一窑场应是位于现市中心珠山明御厂故址一带。1988年明御厂故址北侧(即旧御厂阜安门外),现风景路中段马路边一条深约1.5米的沟道中发现一批元代官窑瓷器,器物品种有青花五爪龙纹罐、盒,金彩孔雀绿器等。2003-2004年,在明御厂北侧发掘中,陆续发现元代青花、青白釉、卵白釉残片,标本均具有官窑特征,同时发现有一刻“局用”铭的明初官窑残器。该标本说明明初官匠们仍习惯沿用元代磁局的称谓。1994年在明御厂东侧出土一批洪武青花大盘、罐、壶、碗等大件瓷器,其形制和彩饰风格具有元官窑青花的特征,从一个侧面说明生产这类青花瓷的匠人,很可能就是原浮梁磁局的工匠。就目前的考古调查看,湖田窑、珠山御厂故址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出土有元代官窑特征器物的所在地,其它元代窑场尚未发现元官窑风格的产品。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有文献中论“御土窑”产品时均谓“色类定器,体薄而润”。说明元官窑瓷不同于以往的产品,具有色白且润的特征,但未具体提到产品的种类,甚至著名的元青花也只字未提。那么,我们要了解元官窑的产品恐怕还须从另一方面探索。

确认了湖田窑、珠山明御厂故址北侧一带为浮梁磁局的窑场,那么,这两处窑场出土的有元代官窑特征的标本则可作为标准器来对应传世品进行研究了。从湖田窑出土情况看,“玉”字铭器物和同时出土的一批高足杯、盘、碗显然是浮梁瓷局的产品,而与此纹饰、胎釉形制相同的传世卵白釉瓷器自然也属磁局烧造的遗物,如印有五爪、四爪龙纹、八大码、八杂宝纹和印有“枢府”、“太禧”、“东卫”、“福寿”铭的卵白釉瓷自然属磁局烧造的产品。湖田窑南岸一带出土的元代青花大盘、大罐、大瓶,其胎体较厚,规器规整,青花呈色蓝艳,纹饰繁缛,纹样有四爪、五爪云龙纹、云肩纹、莲纹、杂宝、凤、莲池等,其构图严谨,彩绘工整,这类制品自然属浮梁磁局烧造的产品。它们与现今收藏在伊朗阿德卑尔神庙、土尔其沙赖博物馆的元青花风格一致,说明伊、土收藏品亦为磁局制品。

概括来说,至元十五(1278年)忽必烈王朝便在距京城数千里之遥的江南偏僻一隅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一个专为皇家烧造瓷器的机构。根据实物和文献推断,浮梁磁局的设置很可能与当时元廷需要质“纯”的祭器有关,湖田窑烧造的“玉”字铭器,很可能就是至元八年成立的“玉宸院”在至元十五年浮梁磁局成立之初烧造的祭器,即浮梁磁局烧制的第一批制品。根据相关文献推断,磁局的烧造活动不是长年累月都有,而是当朝廷“有命”的情况下才产生,生产完之后窑要封停,甚至“御土”(按:这里御土当指高岭土)也要封存。磁局的窑场似乎不像明、清御厂那样有专门独立的厂址,因为元初景德镇尚未有官窑的基础,当时磁局有可能选择了景德镇地区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的优秀民窑作为定点的窑场,进行皇家用瓷的生产。就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看,当时有可能成为磁局的窑场的大概是湖田窑和珠山明御厂一带,元青花中花纹特异(如双角五爪龙纹)、制品最精美的产品均出自这两个窑场,元青花当是浮梁瓷局的产物。

关于元代青花瓷器

元代的青花瓷是用天然的钴料,在白胎上面用毛笔绘出花纹,再上釉,经过1300度高温烧造而成。钴料是氧化铁和锰含量很高的复合物,除了这两种成分,里面还有铜、硅、铅、钾、钠、钙、镁,在烧造过程中也起了一些作用,对元青花的色调也会产生影响。人们常根据不同的色调来判断青花瓷的年代。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曾经有过记载:1975年,扬州唐城出土过枕残片;1983年,出土了青花瓷碗。根据张志刚等《唐青花瓷研讨》认为,扬州唐城出土的唐青花瓷为唐代巩县窑烧制,青花采用的是与唐三彩类似的一种钴料,并做过测试的。最著名的例子是最近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土的青花瓷,这是遗物根据。关于宋代的青花瓷:1957年,浙江龙泉城北宋金沙寺塔基出土了青花瓷残片,研究认为该残片上使用的钴料出自本省;浙江绍兴环翠塔也出土过南宋青花瓷片。这是相关文献对唐宋青花瓷情况的提示。

学术界有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青花瓷的产生是在元代,元青花并不是从唐青花发展过来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多少继承关系,纹饰、绘画、烧造的工艺都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征。青花瓷在景德镇出现的时候,纹饰、构图、工艺等方面一登场就非常成熟,我想,这和浮梁磁局、元官窑的设置有关系。

关于元青花的始烧年代,可参考以下几则资料:1、江苏金坛窖藏发现一件青花云龙纹罐,同窖藏出土有银盘刻有阿拉伯文回历714年1月(相当于公元1336年);2、江西省博物馆藏“至元戊寅”(1338年)青花铭四灵塔式盖罐;3、西安曲江发掘张弘毅后至元五年(1339年)墓出土一件青花匜,4、这是迄今发掘出土的有纪年的元青花瓷。根据景德镇考古资料来看,元青花当烧造于元代中后期。如从湖田窑出土元青花的地层关系看,湖田南河南岸(原印机厂一带)和龙山头出土的青花瓷,其下层均迭压着卵白釉瓷与芒口印花碗,这类碗与朝鲜新安海底沉船中的器物一致,因新安沉船出水有墨书“至治三年六月一日”木简,以及沉船中不见有元青花出土,故推知元青花的始烧年代不会早于至治三年。5、在落马桥窑址出土元青花地层,也同样是这样的情况,其下层迭压类似与新安沉船中卵白釉瓷的文化层,竟没有一件青花瓷出土。因此,综合以上资料,如果排除延祐六年青花塔式瓶和几则不可靠的资料外,笔者以为元青花出现于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以后,1336年以前,似乎比较可靠。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元青花

元青花的主要特征:1、瓷胎洁白致密,是使用二元配方(高岭土+瓷石)的产物,这是元朝一个巨大的工艺革新;2、青花白釉闪青,光亮,还具有青白瓷釉的特点;3、青花色料为含低锰高铁的钴矿原料,色与釉中含有铁斑。元青花使用的青花料是从西亚引进的高铁低锰的“苏麻离青”,已为科学检测所证明;4、有鲜蓝和灰蓝两种,器型有大小之分,大者色料鲜艳,小者色料灰暗,前者称“伊朗型”,后者称“菲律宾”型。前者器型有大瓶、罐、碗、盘之类;后者为小杯,小罐、靶盏之类。“伊朗型”元青花是该期最优秀和代表性作品,可能是元官窑(浮梁磁局)生产的。

青花瓷在景德镇出现以后,就一直成为当地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制造技术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来自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元代疆域非常辽阔,许多伊斯兰国家都在统治范围内,伊斯兰的烧造技术直接影响了景德镇。还有一些人认为元官窑里还受到国内窑业的影响,比如吉州窑和磁州窑。从元青花的文化构成来看,它有伊斯兰的文化,有蒙古人的审美,还有汉民族的题材,是三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近年落马桥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落马桥出土元青花残片

落马桥窑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景德镇市考古工作者曾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元代遗物,有青白瓷、卵白釉瓷、釉里红瓷、青花瓷以及红绿彩瓷等,其中青花瓷的品类最富,除常见的碗、盘、高足杯外,还有劝盘、耳杯、匜、盖盒、鸟食罐、双系小罐、大口罐、铺首罐、双耳瓶、长颈瓶、梅瓶、玉壶春瓶等。所见青花纹饰有栀子、菊花、牡丹、梅花、灵芝、葡萄、蕉叶、龙、鹿、孔雀、鱼藻、人物故事等。还出土有青花书八思巴文钵,有在高足杯残足上书“头青”“黄”“吴”“戴采”青料照子,书“辛巳”二字的瓷片。根据推断,所谓“头青”者,即头等(上等)青料之意,由此可见元代的上等青料是怎样的呈色,可知景德镇用钴料彩饰瓷器在元代始称“青花”。用青料书写“辛巳”二字的残片,可知落马桥窑址出土元青花生产年代可推断为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所以该地层中的青花器均为至正前期之物。由于出土元青花瓷以小件为多,且瓷胎略粗,与湖田窑南北两岸出土的青花大盘、罐风格不同,如果说湖田大件元青花主要是为西亚或东南亚诸国宫殿烧造的瓷器,即所谓伊朗型青花瓷,那么落马桥青花瓷则是满足国内各阶层及东南亚一带普遍需要的商品瓷,即所谓菲律宾型青花瓷,这是当时根据发掘出土这批元青花资料得出的初步结论。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落马桥窑址考古发掘现场

2012-2013年落马桥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瓷,从出土地层看,年代似比上次略早,数量和品类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出土的元青花除包含有上次出土的相同的青花瓷之外,还出土一大批器型硕大的元青花瓷残片,这对我们全面认识落马桥元青花的烧造情况意义十分重大。

做一个小结:1、这次发现的第一组青花瓷与过去出土的青花瓷相同,属于菲律宾型的青花瓷。第二组都是大件的,非常罕见的大盘大碗大罐,尤其青花五爪龙的碗、盘、梅瓶,花卉纹的大罐子,还有龙纹的扁壶,这些标本与湖田窑烧造的“至正型”的青花瓷是相符的,落马桥出土的这批瓷器应该就是御土窑的产品之一。2、落马桥烧造了官窑性质的瓷器,同时又烧造大量了略为粗糙的青花瓷和卵白瓷,可见当时磁局可能是在民窑督造官用器的。3、关于元青花具体烧造的年代,从落马桥出土的资料来推断,烧造的上限不会早于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就是新安沉船的年代。而且第二组青花瓷大盘子、大罐,和珠山出土的大盘子、大罐是一个类型,应该都是属于官窑的制品。

元青花的影响

元青花出现之后,青花瓷就作为景德镇的主流产品之一,由明清到现在一直在烧造。元青花的钴料来自于中东地区,当时有很大部分几率是有阿拉伯工匠直接参与烧造元青花,这里面有伊斯兰技术的影响。元青花的绘画因素和构图形式可能与磁州窑是有关系的,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元青花有很多特殊的纹饰,包括云肩纹、白马纹等等,这些都出自元官窑,有些纹饰和刺绣是相同的。可能当时将作院的画师设计好纹饰后,下派到景德镇,景德镇的工匠按照这个画稿来生产瓷器。因此,元青花是交融了伊斯兰文化、蒙元文化、汉族文化的特殊制品。在元青花的影响下,景德镇又生产了一些新产品。首先,青花和氧化铜的结合出现了青花釉里红的质地,这种制品对后来的官窑影响非常大,成为常规制品。另外还有祭蓝釉和白花青花,祭蓝釉是在白釉里面加氧化铝再加青料衍生出的新产品,后来成为明清官窑里非常重要的产品。还有白地蓝釉的做法,也是在元青花的影响之下出现的。

这是篇科普文,景德镇出土元青花及相关问题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